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之縱橫天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新的日子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百四十八章 安新的日子

李毅回到安新,許多事物都需要調整安排,所以十分匆忙。

這次高陽之亂中,保定的大戶可以說是被自己徹底的擊潰了自信,以後他們再想對付自己,就會想到王家的下場,會有很多的忌憚。

但是這次他也注意到了兩件事情。第一是自己在保定各城中的力量還需要加強,第二是隨著商路開闢,生產也需要擴大。

保定大戶為什麼能那麼囂張,因為他們掌握著商路,有著龐大的財富,深不可測的關系網,而且還有著數量龐大的家丁武裝。

為什麼他們遇到自己不能囂張了?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的拳頭更大,事實上是自己的粗暴手段嚇到了他們,讓他們知道和自己和平相處,遠遠比相互對抗要好。

自己打的他們放下身段,又給了他們銷售商品的利益,這般結合,保定官紳才接納了自己的存在。

但是,如今的合作關係還是十分脆弱的,只有強大的力量作為後盾,這種合作才能穩固,並且自己才能掌握主動權。

所以,再次擴大自己在保定各城中的力量,是必須做的了。

李毅已經有了些許的設想,那就是用軍事訓練來培養商鋪護衛,每個城中的商鋪都配備護衛,尋日作為商鋪的夥計,幫忙管理貨物,幫助經營。

一旦遇到了衝突,就會成為護衛,來解決衝突,對抗一些惡意的暗算。

當然,這些護衛的人數不會很多,訓練程度也無法和鐵旅的勇丁相比,但是只要配備上安新生產的武器裝備,李毅自信,尋常的大戶家丁和江湖人是絕對不是他們對手的。

這是一件尤其重要的事情,就是建立護衛隊,配備嚕嘧銃和鋼製兵器,然後重點訓練擊節和戰陣之法,這樣一來,就是一股不小的武裝力量,足夠在各城池中,成為除了官府和江湖幫派之外的,第三大力量。

以後只要有商鋪存在,就有護衛隊存在,他們身穿內甲,用著鋼製刀劍,配備嚕嘧銃和短銃之類的火器,分則如猛虎,合則如狼群,絕對能給那些不懷好意之人一個慘痛的教訓。

這個花費當然要比單純請夥計高很多,但是這些人經過訓練,忠誠度高,戰力強大,還能保護商鋪,收集情報,所以是十分值得的。

而安新有*這個錦衣衛百戶,精通格鬥暗殺,和收集情報,這件事交給他是很好的。

剛回到鐵旅,安頓好了墨門進來的一批精通機械的人才,李毅就急忙召開了一場會議。

鄉老院的院長及民事主管老族長,戶房的主管張錢一,教育主管趙友林,以及工匠主管萬老。

勇營的張明德、李四,悍營的王奎、趙友林,還有民營的張三,以及軍情局的*。

*雖然表面是衛所百戶,事實上乃是錦衣衛百戶,在保定雖然名聲不顯,也不是很受尊重,但卻是保定的情報頭子。

這樣一個官府眾人插進來,張明德他們起先還不是很理解,所以對其一直很有牴觸,沒有融在一起。

但是李毅還是很信任*的,不僅將安新的情報工作全都交給了他,還花費了打量的人力、財力幫助其開拓情報路線,這件事,包括鄉老院都是十分詫異,不知道李毅為什麼這般信任*。

當然,保定錦衣衛的家眷安置,也是在李毅和老族長兩人的暗中進行下,已經安排妥當。

這些人一方面是安新的新鄉民,另一方面也是錦衣衛留下的人質,所以李毅和老族長才這般放心。

而且安新情報工作進展一直很緩慢,有了*等錦衣衛的幫助,將會事半功倍。

“這十幾天的情況,大家都說說吧。這人有了牽掛,一離開幾天,心裡還真不放心。”李毅敲打著桌面,看著面前的安新核心。

“老族長,還請你說一下安新的情況吧。”李毅開口道。

老族長對於安新的總體十分清楚,當下道:“安新如今建設工程正在穩定的開展,第一期的建設計劃將會在一年之內完工,到時候一座新鎮、五座大型塢堡,還有三十個村子,都會建設完畢,還有道路、灌溉工程、作坊、據點、軍營、碼頭、造船廠……這些也都會在一年之內完工,到時候安新定會迎來一場新的蛻變。”

李毅聽了,對於工程的進展還是十分滿意的,其中新鎮通往白洋淀的道路已經修建的差不多,只等著明年各項工程結束,安新各個據點都會連在一起,然後由新鎮為頭,塢堡為骨,建立一個完善的防禦體系和管理體系。

只要新鎮和五個塢堡將白洋淀徹底掌控住,以後除非是大軍壓境,否則一些悍匪、家丁是再難撼動安新的根基。

想到這裡,李毅開口道:“那麼接下來老族長和其餘主管繼續進行工程,對於功績的發放要注意庫房的承受力。還有接納流民的事宜,如今每月吸收的人數大概有多少?”

老族長開口道:“我們安新的名聲現在越來越響亮,四面八方的流民皆是開始湧了過來,前些時日,我們還收留了一批安慶府的流民。但是因為天災漸漸平息,流民的人數並沒有太多,這個月收留的人數大概在兩千三百人左右,皆是按照管理條例,檢查登記後拆分到各個村子。預計下個月,人數大概不足兩千了。”

聽到人數漸漸減少,李毅也是長舒一口氣。

要知道安新的土地雖然能養活十萬人,但那是極限的時期,要真是到了那個地步,安新也將會不堪重負,陷入混亂。

眼下安新有五萬多人,傳統的耕種靠這些人力已經接近飽和,為了有效的利用人力,李毅開展的工程使得安新沒有一個閒散勞動力,之後開展的作坊,更是將這些流民從農民轉變成手工業者,極大的改變了明朝傳統的職業構成。

只要等一年的工程完成,到時候五萬人中會有大部分人變成熟練的手工業者,能夠製造出龐大的商業經濟,而這些手工業者在帶動安新經濟發展的同時,會使得製造技術得到提升,而龐大的戰爭依靠的就是製造業,到了那一天,安新絕對能夠以彈丸之地,支援一場消耗驚人的大戰,這就是戰爭潛力,也是李毅以後保全安新的資本。

能夠這般順利,李毅也是放鬆不少,看樣了張錢一,道:“張老,安新的庫房如何了?”

張錢一主管財務,對此十分瞭解,道:“安新庫房如今有白銀二十三萬兩,糧食二十萬石,十分充裕。但是因為工程進行,功績的發放十分頻繁,每天的支出也是不小的數字,但是按照現在的消耗,也能支援兩個月。要是停下工程,安新庫房的錢糧,足夠支援一年的所耗。”

白銀二十萬兩,摺合後世也就是數億,這筆銀子不可以說不多,但是安新現在處處都要用銀子,要是坐吃山空,也是支撐不了多少。

“作坊的商品銷售情況怎麼樣?我們的支出和收入要達到一種良好的狀況才好。”李毅問道。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張老點點頭,道:“如今我們已經有十三家作坊,其中大型的三家,中型十家,他們每月產出的布匹、玻璃、水泥、香皂等商品,收入大概在一千三百兩白銀左右,我們的支出在八百兩銀子,所以總體來說,還是盈利的。”

雖然安新現在的白銀還是盈利狀態,但是李毅並沒有放下心,反而皺起了眉頭。

要知道安新現在的支出,總體是工程和商品材料的支出,因為災年,人力的價格已經減到了極致,相當於糧食的支出。

也就是說,安新的鄉民是用勞動力換取糧食,雖然稍有盈餘,但是總體來說,安新如今的收入還是太少了。

張錢一好像是猜到了李毅的想法,道:“小恩公,安新這種現狀很快就會得到改善,到時候鄉民們生活的會更加好的。”

張明德等人有些不解的看著張老。

“呵呵,大家可能忘了,秋收的時候快要到了。等到鄉民們收了糧食,除了交給庫房的稅賦,還能剩餘不少。到時候他們不需要花費功績換取糧食,自然就會換取其他物品,這樣一來,生活自然好轉了。”張老解釋道。

李毅聽了也是反應過來,他還是一貫的以為鄉民是靠工程賺取功績,然後換取糧食養家餬口,忘了秋收之後,他們都會有餘糧,功績自然的就相當於銀子,能夠購買其他的東西。

這樣一來,安新鄉民的生活質量定會得到一次質的飛躍。

“雖然如此,但是作坊的生產量也要提升起來,不久之後,保定的商路就會大量的銷售我們的商品,我們定要抓住這個機會,將安新的商品銷售出去,打出我們自己的名氣。”李毅沉聲道。

商品的銷售,可以說是安新以後的命脈。

在亂世中,只有糧食和銀子才是最大的保命手段,如今安新的土地開墾出來,囤積糧食之後,能夠支撐至少一年。而只要商路開闢,將商品銷售出去,源源不斷的得到銀子,整個安新可以說是高枕無憂。

想到這裡,李毅道:“張老,秋收在即,今年眼看是豐收,到時候定會有堆積如山的糧食。你還是早作準備,多修建一些糧倉,囤積糧食。”

張老笑道:“還是小恩公想的周到,明日我就去辦。”

只要張老能管理好安新的錢糧,李毅也就不會擔心。

他看向趙仁昌,他是管理安新社學和工匠的主管,這個職位雖然較老族長、王老較輕,但是對於安新的長遠發展最是重要。

要知道安新的鄉民多是流民,人才不多,好多的諸如鄉長之類的之位皆是矮子裡拔高個。李毅雖然讓趙老對於安新的管事和勇丁進行了大規模的再教育,讓他們學會識字懂禮,但是這些成年人已經固化,很難改變。

所以,對於安新的孩童教育,李毅是多次找趙老談過的,而且安新對於教育的支出,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李毅道:“趙老,社學的情況如何了?”

趙老早就知道李毅會詢問自己,雖然不知道為什麼小恩公對於教育如此重視,但是自己的工作被看重,他還是很高興的。

趙老道:“如今安新的教育分成兩個方面。一個是社學的開辦,另一個是管事的培訓。如今安新新鎮已經建立了小社學和中社學。五個塢堡也建立了小社學,轄區之內的五歲以上,十六歲以下孩童,皆已經入學。”

“小恩公,我也想問這件事呢。你幹嘛讓十六歲以下的小子也去社學啊,我手下幾十號人都被迫每日去社學讀書了。”李四發起了牢騷。

要知道古代,十四歲以上的少年早就已經是家裡的主要勞動力,而李毅的鐵旅之內也有不少少年勇丁,他們無論是訓練還是去做工,都能賺取功績,但是要是讀書,那就算減少了一個勞動力。

但是李毅對於教育十分重視,規定五歲以上,十六歲以下孩童,無論男女,都要入社學進學,這就是使得鄉民們多有抱怨,而李四也因為手下入了學社,也心裡滿是牢騷。

李毅當然明白他們的想法,這些孩童已經能夠幹活,讓他們賺取功績補貼家用是每個家長的想法。

但是為了安新的未來,李毅必不能順應他們的心願,所以用了強制手段。

好在李毅聲望很高,鄉民們也是有些牢騷,並不敢非議對錯。而且社學不收束脩,每日管兩頓飯,這等免費讀書的好事,還是有很多家長願意的。

“你這就是莽漢作風。你手下小子雖然要去社學進學,但是等他們學成之後,不是還能回去嗎?我今日讓他們離開,將他們教成能夠識文斷字,懂得兵法的勇丁,再讓他們回去,你這不是白賺了,還發什麼牢騷。”李毅呵斥道。

李四還是不服,道:“他們只是兵丁,懂得衝鋒陷陣就好,幹嘛讀這麼多書?”

旁邊的鐵旅軍官皆是點頭,看樣子他們也和李四的想法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