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之錦衣為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432章 危言聳聽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32章 危言聳聽

陸炳笑了,看著蘇超問道:“你是從哪裡看出朝堂之上的人都是自私自利的?”

蘇超嘆了口氣,說道:“他們那些蠅營狗苟之心卑職還是看得出來的,卑職好歹也是讀過幾天書的,自然知道其中原由。”

陸炳的眼中露出些許輕視的眼神,笑道:“好啊,那你到說說是什麼原由?”

蘇超嘆道:“那卑職就說說自己的看法好了,說得不對的地方還請大人指正。”

他說著,便朝陸炳抱了抱拳。

陸炳先是擺了一下手,讓蘇超暫停一下,然後對著外面喊道:“來人啊,讓外面等著的人都先回去吧,明日再來。”

外面的人應了一聲,便高聲說了陸炳的決定。

陸炳這時才對蘇超笑道:“行了,你現在說吧,本大人倒是要聽聽你有什麼高見?”

他是真的想聽聽蘇超對開海之事有什麼見解,因為他對開海之事也是耿耿於懷。

嘉靖十一年戶部左侍郎林潮倡議開海的時候,他阿爹陸松也是倡議者之一。

當年開海之事鬧得很大,最終功敗垂成,戶部左侍郎林潮被貶崖州,還有很多的參與者也被流放的流放,罷官的罷官。

陸炳的父親陸松有嘉靖皇帝保著,這算是沒有受到什麼牽連。

但是這件事依然是給陸炳一個很深的印象,以至於這些年有人提議開海,他也不敢跟著倡議。

這也是為什麼今日蘇超提起開海之事以後,他會有這麼大的反應,而且還特意趕走了別人,專門來聽蘇超有什麼見解。

蘇超見陸炳認真了,心裡也是踏實了一些,他知道現在不管自己說得是對還是錯,陸炳都不會怪罪自己了,頂多就是不支援自己而已。

於是他先是給陸炳斟滿了茶水,又回身坐下來,說道:“大人,卑職覺得這開海之事利國利民,滿朝的文武都很清楚。

陛下那裡就更是清楚了,因為開海之後每年都能給朝廷和陛下帶來海量的關稅。

這一點那些大臣們也一樣是很清楚的。

而他們之所以反對,那是因為朝廷一旦開海了,他們的利益會受到極大的損害。”

陸炳嗯了一聲,然後說道:“你接著說,我聽著就是了。”

蘇超點了點頭,接著說道:“朝中的大臣有一半以上來自江南,而這江南的大臣們又有九成是來自沿海諸省。

這也就是說,朝廷上一半的權力都掌握在江南籍大臣的手中。

在成祖皇帝的時候,大明的海外貿易都是由朝廷掌控的。

但是也就是在成祖皇帝的時候起,民間走私的風潮越來越盛,等到永樂二十年的時候,朝廷掌控的海外貿易已經敗壞至極。

而那時的民間走私卻是大行其道,屢殺不禁。

民間走私之所以如此之猖獗,就是因為這海上貿易帶來的利潤極為驚人,往往成功出海一次,就是幾十甚至上百倍的利,因此沿海之人才會趨之若鶩。

正是這種風潮控制不住了,仁宗皇帝才下令禁海,嚴禁海市。

但是事與願違啊,朝廷禁海之後,海外進來的和出去的物品價格同時又是翻了數倍之多,這樣一來,海上走私的利益就更大了。

於是參與到走私的人也就越來越多了。

此時那些走私的海商們已經開始拉攏腐化江南的官員,不但讓那些官員們大飽私囊,而且還將海外物品的經銷權都交給了那些官員的家族。

十幾年下來,那些海商就與江南官員的關係盤根錯節了,誰也離不開誰了。

大人,您可以隨便調查一個江南來的官員就知道,他們的家族給那些海商多少都有些牽扯。

甚至很多官員根本就是出身於那些海商世家之中。

由此可見,大人,朝廷一旦開海之後,第一個受到衝擊的就是他們的家族。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因為朝廷開海了,參與海外貿易的人就多了,他們的利潤就少了,而且他們還要納稅,這就更加減少了他們的利潤。

大人,這就是他們的私心了,他們千方百計的阻撓朝廷開海,就是不想朝廷搶了他們的生意,減少了他們的利潤。”

陸炳這時都聽傻了,他從來也沒有聽到過這樣的怪論。

他以前聽到那些反對開海之人都是在說是為了防止大明的黃金、白銀以及銅錢外流,會給國家帶了不可彌補的損失,甚至是動搖國本。

甚至還有人說,要是百姓都去做商賈了,誰來種田?誰來織布?

沒有了糧食,大明天下岌岌可危亦。

種種理由都有,反正就是在說,一旦開海,國將不國也。

而今日蘇超的這些話卻是掀開了蓋在上面的席子,讓陸炳知道了朝中大人之所以強烈反對開海的真正原因。

但是陸炳也不敢完全認為蘇超說得是對的,畢竟這個說法實在是太過驚世駭俗了。

“蘇超,你不覺得你的這些話實在是太過危言聳聽了嗎?朝中眾臣豈能如你說得那麼不堪?”陸炳笑道。

蘇超苦笑道:“大人,卑職派到南邊去的人已經有訊息回來了,卑職在那些訊息的字裡行間就已經看出這些問題了。

不然卑職也不敢就這麼跟大人您說了。

大人若是不信的話,只管叫人去調查就是,隨便調查哪一個江南來的大臣都可以。”

陸炳不置可否,而是說道:“咱們先不說這些大臣的事情,咱們就說開海之後若是有白銀外流的話,那將如何是好?

陛下當年想要開海市的時候,也是在顧慮這一點,不然就憑陛下的性格,即使再多人反對,陛下怕是也會堅持下去。

這一點要是不解決的話,這開海之事還是不要再提了。”

陸炳說得沒錯,在大明之時,國家的黃金和白銀以及銅的產量都不高,這才會有大明開國之後的寶鈔產生出來。

因此不管是皇帝還是朝堂上都擔心黃金白銀以及銅錢外流。

當然,皇帝的擔心是真的在擔心,而那些大臣們只不過就是用這個理由來嚇唬皇帝就是了。

但是要想開海的話,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黃金和白銀以及銅錢外流的事情,否則開海的事情在皇帝這裡就通不過了。

皇帝這裡都搞不定,怎麼能讓犟種嘉靖皇帝跟大臣們掐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