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之錦衣為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512章 穿越帶來的優勢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512章 穿越帶來的優勢

陸炳點了點頭,說道:“很好,蘇超能想到這一點很好。

明日我與你去工坊裡看一下,我倒是要看看這些玻璃是怎麼燒製出來的。”

程瘋子笑道:“可以,卑職明日一早就來接大人過去。

不過能夠進到工坊裡的人只有大人您一個人,別人卻是不能進去。”

“這是為何?為了保密不成?”陸炳問道。

“沒錯,大人,就是為了保密。”程瘋子笑道:“這個東西工藝實在是太簡單了,只要有有心的人看一遍,然後回去慢慢的琢磨,就能弄出來。

蘇超說了,這種玻璃其實就是琉璃,只不過他找到了能夠大量生產的礦石而已。

琉璃金貴,是因為沒有人找到能燒製琉璃的礦石,而蘇超恰好知道這種礦石。

因此他才琢磨出了這個東西,並取名為玻璃。

咱們要想多賺幾年快錢,就還是要靠著這工藝保密了,這秘密留得越久,咱們的錢賺得越多。

蘇超說了,這中玻璃在西方已經有人燒製出來了,只是產量不大而已,而且工藝複雜。

蘇超說他琢磨弄出了一種錫浮法來製作玻璃,這樣弄出來的玻璃少了打磨這個環節,比西方的不知道要好上多少。

他說等他回來以後就帶人嘗試一下,如果能夠成功的話,這玻璃就能大量的生產出來了。”

其實在後世這種錫浮法生產玻璃板的方法也是後世十九世紀才被人研究出來的。

而蘇超恰好知道這種浮法玻璃工藝。

在大明這個時代,玻璃整個世界玻璃製造業的中心是義大利的威尼斯,不過這個時候也是威尼斯的玻璃產業剛剛開始的時候,還沒有向全世界擴張,正處於小作坊生產的時代。

威尼斯玻璃業有八百多年的歷史,十五世紀末到十七世紀為鼎盛時期。

當時,威尼斯玻璃藝術品躍為世界之冠。

但威尼斯玻璃製造工藝的秘密,很快傳到法國、德國、英國,到十七世紀時,玻璃廠已經遍及世界許多地區了。

最古老的平板玻璃的製作是把熔化的玻璃注入內部平整的泥模中使其冷卻,然後再磨光和拋光其表面。

直到二十世紀,這種生產工藝仍在沿用。

但是回顧平板玻璃的歷史,我們仍然會被先輩們的智慧所折服。

吹制玻璃器皿早在十四世紀,人們就會使用鐵管吹玻璃泡來製造小玻璃板。

在吹玻璃泡時,工匠們一邊吹一邊儘可能快地旋轉鐵管,玻璃泡在離心力的作用下向外擴充套件,形成表面較為平整的大圓盤。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然後從玻璃與鐵管的接口處切斷,讓其冷卻成圓形的玻璃板。

由於圓形的玻璃板不容易固定,後來,人們又採用一種新的方法生產方形的玻璃板,工匠們把吹製成圓柱形的玻璃管從中間切開,展平後讓其自然冷卻。

這樣,一塊方形玻璃板便製成了。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平板玻璃的製作工藝也日趨成熟。

一九四七年,玻璃的製作工藝依然很複雜。

要生產像櫥窗、車窗和鏡子使用的高質量的玻璃,就必須以磨光的玻璃板為原料。

這種玻璃是把從熔爐裡流出來的熔融玻璃,碾壓成一條連續不斷的帶子,由於帶子的表面跟碾壓機是平行的,因而不會留下印記。

但是這種帶子的兩面都必須磨光,就意味著將會產生大量的玻璃廢屑和花費很多的錢。

為了改變現狀,英國科學家皮爾金頓冥思苦想,一九五二年他有了讓玻璃的熔液浮在一種天然平滑的液體的表面的想法,接著,他花了七年的時間和七百萬英鎊開始研究一種新型的玻璃——浮法玻璃。

浮法玻璃是這樣加工的:把熔化的玻璃從熔爐裡抽出來,使其成為一條連續的玻璃帶,讓其浮在盛滿錫溶液的池子表面。

由於錫的分子結構比玻璃緊密,因此,錫溶液能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保持很高的溫度,使浮在其表面的玻璃上凹凸不平的部分熔化,這樣,玻璃板變得又光又平。

其實玻璃在中國自古就有了,只不過這玻璃在中國的時候不叫玻璃,叫琉璃。

中國古代最初製作琉璃的材料,是從青銅器鑄造時產生的副產品中獲得的,經過提煉加工然後製成琉璃。

琉璃的顏色多種多樣,古人也叫它“五色石”。

古時由於民間很難得到,所以當時人們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還要珍貴。

琉璃生產最早的文字記載可以追溯到唐代。唐代李亢在《獨異志》中有這樣的記載:

開元間,有長安販夫王二狗者,嘗往返淄郡販絲,微利也。

一日,孤館遇盜,財物盡失。二狗嘆曰:天不助我。遂懸樑欲自盡。

冥冥中見一老者,錦衣玉帶,頭戴朝冠,身穿紅袍,白臉長鬚,溫文爾雅,左手“如意”,右手“元寶”,高祖賜封財帛星君李相公是也。

星君曰:“爾當大富貴,豈可輕生!不聞淄州出琉璃乎?”又舍元寶一枚,乃去。

二狗遂販琉璃,成長安首富。又感念星君所賜,易名元寶。

到了元代,博山琉璃生產已形成一定規模。

其早期產品以珠、笄為大宗,還有簪、釦子等。

笄,顏色以藍為主,另有水晶、黑、白、茶晶諸色。

明洪武年間,除內宮監在此設“外廠”,為宮廷生產“青帘”等貢品外,民間琉璃生產也日趨發展。

景泰年間,博山西冶街有大爐四座,生產水響貨和琺琅料。

嘉靖前後,增加珠燈、珠屏、棋子、帳鉤、枕頂等產品的生產。

而蘇超弄出來的玻璃,卻是大明這個時代還無法製作出來的水晶玻璃。

特別是大塊的玻璃製造,在大明這個時代還沒有這樣的工藝,同時大量的生產也沒有實現。

也正是因此,當陸炳看到如此透明的玻璃以後,就知道其中蘊藏的利益了。

特別是在大明,人們還沒有返現玻璃的吹製法,這才沒有造出大件的琉璃器皿出來。

而蘇超將這個工藝在大明提前了近百年,這就使大明的玻璃工藝一下子超過了義大利的威尼斯,使大明在未來十年之內成為了世界最大的玻璃製造國。

這就是穿越帶來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