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之錦衣為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663章 梁山伯與祝英臺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663章 梁山伯與祝英臺

半個多時辰之後,蘇超帶著大隊人馬快速趕到了。

一千多騎在官道上急速而行,在官道上揚起的塵土像是一條長龍一樣,翻滾著飛過來。

候穆濤見自家總教官來了,也不跟墨要扯皮了,忙起身上馬,朝著大隊人馬迎了上去。

過了一會兒,大隊人馬在官道上停了下來,蘇超和姚忠二人跟著候穆濤朝著墨要走了過去。

墨要見候穆濤帶著人回來了,就知道眼前那兩位之中那個年輕人一定就是欽差大人了。

他雖然沒有見過蘇超,但是欽差大人駕臨蘇州城,他總是聽人說過的。

“生員墨要拜見欽差大人。”墨要快行了幾步,走到蘇超的馬前抱拳深施一禮,說道。

在大明時代,這生員是指經過本省各級考試入府、州、縣學者,通名生員,俗稱秀才,亦稱諸生。

在大明朝,只要得了秀才這個稱呼,那就不是普通的百姓了,見到了官員也有不拜的資格了,只要深施一禮即刻。

這墨要之所以把自己生員的身份搬出來,就是要讓蘇超知道他不是一般的商賈,而是有功名在身的,這樣蘇超也會高看他一眼。

蘇超已經聽候穆濤把事情的前後經過說了,心裡也是感嘆不已。

原本自己在蘇州府見了盧卿人,還想著沒有見到與她起名的墨月,正覺得遺憾呢,結果在路上就遇到了墨家人,而且自己的人還救下了他們。

蘇超都覺得這也太巧了,心道:“這他娘的還真是無巧不成書啊,怎麼這等巧事兒都讓小爺我給遇到了,難道我跟墨家的墨月還有什麼緣分不成?”

“墨家主平身吧。”蘇超說著從馬上躍下來,問道:“墨家主,你家裡人可有人受傷?”

見蘇超下馬了,姚忠和熊霸等人也跟著下了馬,跟在蘇超身後。

墨要見蘇超態度和藹,心裡也是松了一口氣,忙施禮說道:“多謝欽差大人關心,生員的家人都還好,沒有人傷亡,只是家中的護衛傷亡了不少。”

蘇超嗯了一聲,便不再理會墨要,轉身朝著那些躺在官道上的屍體走過去,對姚忠問道:“老姚,這杭州府地界上一直這麼亂嗎?”

姚忠嘆道:“伯爺,江南各衛所的情況您也是知道的,這些傢伙都是吃飯行,打仗就是一攤爛泥,根本就派不上用場。

別說他娘的打倭寇了,就是遇到這些個強盜山匪什麼的也是一打就散了,根本就是屁用沒有。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衛所的戰力不行,這強盜山匪什麼的自然就猖獗了,而且蘇杭一帶又是極為富庶的地方,因此這蘇杭一帶也是有不少的匪盜了。”

蘇超搖了搖頭,嘆息了一聲,他也不知道說什麼好了,只能是在心裡恨鐵不成鋼。

在那些死屍中轉了一圈,蘇超便對趙德武說道:“老趙,把這些屍首都帶上吧,到了下個鎮上交給那裡的人,這些屍首扔在這裡也不是一回事兒。”

趙德武應了一聲,轉身吩咐人把這些屍首用戰馬託著,一起帶走。

“老丁,那些個強盜也都帶上,到了杭州府交給杭州府去處理。”蘇超又對丁磊吩咐了一聲。

然後他便走了回去,對跟在身後的墨要說道:“墨家主,你的車就跟著我們吧。”

墨要連忙謝過了蘇超,說道:“欽差大人,生員在杭州還有一處院落,大人到了杭州府城就住到生員家裡吧。”

墨要是蘇州府的大富之家,又是商賈出身,這見識自然不小,見到蘇超之後便想著跟蘇超拉近關係,或許經過此事之後,墨家就又能多一個靠山呢。

對於機會的把握,墨要這樣的商人總是比一般人要把握得準確一些,而且也知道從哪裡入手來拉近關係。

蘇超笑道:“不必了,本官已經有了住處,就不麻煩你了。”

姚忠接著蘇超的話頭笑道:“墨家主,欽差大人已經定下住處,餘峰湖認識嗎?欽差大人就住到他家裡。”

墨要一聽餘峰湖,便笑道:“生員對餘峰湖再熟悉不過了,他跟生員是同窗,當年我們可是一同就讀於萬松書院,他跟生員一樣沒出息,就是考了一個秀才,再沒有進一步。”

“萬松書院?”蘇超一聽這個名字,便回身問道:“可是王陽明講學的那個王松書院?”

墨要忙說道:“回欽差大人,正是那個萬松書院,想不到大人身在京城也知道杭州的萬松書院啊,大人博學廣聞,生員佩服之至。”

其實蘇超知道萬松書院可不是因為什麼王陽明在那裡講學,而是因為後世的一個傳奇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傳說他們相戀的地方就是王松書院。

中國的梁祝故事,流傳到國外至今發現的最早要屬近鄰朝鮮、韓國了。

新近研究發現,在五代十國至宋代時期,唐代詩人羅鄴的七律詩《蛺蝶》,已被高麗王國時代人編輯輯進了《十抄詩》。

其中有“俗說義妻衣化狀”的詩句,指的就是梁祝的故事,並且衣化為蝶。

到宋代,高麗人編輯的《夾註名賢十抄詩》,不但收入了羅鄴的《蛺蝶》詩,而且在註釋中加上了一段《梁山伯祝英臺傳》。

這是至今看到的最早流傳到國外的梁祝故事,而且從“女扮男裝”到衣裳“片片化為蝴蝶子”,比較全面完整地敘述了梁祝傳奇故事。

可見,梁祝的故事早就走向世界,歷史久遠,而且以後幾乎傳遍了整個朝鮮半島。

只是這故事最後被傳說成發生在萬松書院,就有些傳偏了。

此外,關於梁山伯與祝英臺這兩個人,也有其他版本傳言: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兩者相隔千年。

祝本是俠女,劫富濟貧,曾三去馬太守家盜銀,最後中馬之子馬文才埋伏死於亂刀之下。百姓將其厚葬並在墳前立碑,年久,該碑下沉於地下。

梁為浙江寧波府鄞縣縣官,清正廉潔,中年喪妻,無子,死後入葬時刨出祝之墓碑,眾惋惜之餘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為梁擇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為梁,紅者為祝……從此流傳出動人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