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帝國支撐者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四十章 遊大明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四十章 遊大明湖

在此深切感謝微子俠、sidney1iu的打賞及各位書友的推薦票,明日起三更,下午:oo暗夜之光上新書推薦,下星期估計會上架,會爆,敬請期待!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哦,看來,這石文義是個人才!”老人緊閉雙目,喃喃自語道,“今後得多多注意他了。『『Ww W. X『S⒉②2.”

“是!”中年人應道。

“那位友現在如何?”老人道。

“是知府之子蕭颯暗中對付於他,不讓客棧留宿於他,不讓房主租房於他,不過,我已經安排好了,就在咱們那個院住下了!”

“那就好,那就好,找個機會,我們去拜會一下!”老人道,“查一下,蕭颯為何對付於他?”

“是!”中年人應道。

“什麼?明中信居然找到了住宿之所!”蕭颯瞪大眼睛望著蕭森。

“是!屬下無能!請公子責罰!”蕭森只好低頭認罰。

“不對,府城哪有不賣我蕭家的面子的人,,那屋主究竟是何人?”蕭颯細想之下,問道。

“是提學大人的宅!”

“提學大人?”蕭颯又凌亂了,“這子難道連提學大人都幫著他嗎?”

“據我所知,提學大人只是在柳知縣的請求下才在明中信的書上作序的,之前並未與提學大人有一面之緣!”蕭森肯定道。

“那這提學大人又為何為他提供住宿,真令人費解!”蕭颯一頭霧水。

這蕭森可無法接話了。

“你且去再行調查,提學大人究竟與明中信有何關聯?”蕭颯吩咐道,“千萬記住,萬不可讓提學大人覺察到是咱們在查!”

蕭森應命。

明中信一行安置好後,齊齊出了家門。

卻見那個管家中年人正鬼鬼崇崇在牆角偷看著他們,明中信一指牆腳,趙明興來到牆腳,把管家中年人請過來。

“未請教高姓大名?”明中通道。

“魯元!”管家中年人連忙躬身回答道。

“魯屋主,請問一下,濟南府有哪些風景,我們想去走走看看?”明中信問道。

“要濟南府風景,最好的有趵突泉、千佛山、大明湖!”魯元道。

“哪個離這兒最近?”

“要近,也就是大明湖了!”

“行,那就去大明湖!勞煩魯屋主帶我們去!”明中信向魯元道。

一行人來到大明湖。

卻見湖上微風吹拂,柳絲輕搖,微波盪漾。

“哇!”趙明興等一陣驚歎。

明中信來到大明湖邊,卻見湖上鳶飛魚躍,荷花滿塘,畫舫穿行,岸邊楊柳蔭濃,繁花似錦,遊人如織,其間又綴著各色亭、臺、樓、閣,遠山近水與晴空融為一色,猶如一幅巨大的彩色畫卷。

一時間,明中信心曠神怡。

管家介紹道,“這大明湖歷史悠久,早在北魏年間,著名地理學家酈道元所著《水經注?濟水注》中便有記載:‘濼水北流為大明湖,西即大明寺,寺東、北兩面則湖。’另有史料記載,那時的大明湖稱歷下波或歷水波,南至濯纓湖,北至鵲山和華不注山,也就是現在的大明湖、五龍潭和北園是相連的一個大湖,湖闊數十裡,平吞濟濼。六朝時,因湖內多生蓮荷,曾名“蓮子湖”,隋唐時它既名“蓮子湖”(見段成式《酉陽雜俎》)又名‘歷水陂’。宋代時又有‘西湖’之稱。”

“大明湖勝景自唐代起就名揚四海。宋時曾鞏曾有詩道,‘問吾何處避炎蒸,十頃西湖照眼明。’可知當時此處已是消暑遊憩之地。北宋熙寧五年(公元1o7年),曾鞏任齊州(即今濟南)知州時,為防禦水患,修建了北水門,引湖水入清河,使得湖水經年水位恆定,並在沿湖修建亭、臺、堤、橋,使之漸成遊覽景觀。古時湖面甚闊,今五龍潭一帶也包括在內。後歷經變遷,至金代起,大明湖專指城內湖區。至金代,詩人元好問在《濟南行記》中,始稱大明湖。”

“在濟南誕生了許多著名人物,名君大舜,神醫扁鵲,名將秦瓊,名相房玄齡,著名詩人李白、杜甫、黃庭堅,詞人李清照、辛棄疾,著名家劉鶚等都曾在濟南生活遊歷,故有‘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的佳譽。”

“大明湖的十景,有匯波晚照、明湖秋月、佛山倒影、遐園好音、滄浪荷韻、畫船煙波、丹坊耀日、鍾明蛙靜、柳岸春深、歷下秋風。”

“大明湖建築繁多,有一閣、三園、三樓、四祠、六島、七橋、十亭。建造精美,各具特色。一閣是道教廟宇-北極閣。三園是園中之園-鐵公祠,滄浪,遐園。三樓是匯波樓、北極閣(不確切)、然樓。四祠是鐵公祠,辛稼軒祠,匯泉祠,南豐祠[藕。六島是翠柳屏島、鳥禽憩棲島、古亭島、名士島、匯泉島、湖心島、稼軒島、秋柳島、湖居島。七橋是芙蓉、水西、湖西、北池、百花、鵲華、秋柳、匯波;十亭是歷下亭,湖心亭,九曲亭,玉涵亭,鴛鴦亭,月下亭,浩然亭,得月亭,雨荷亭。“

“另外,大明湖‘四怪’-------青蛙不鳴,蛇蹤難尋,久旱不落,久雨不漲。”

明中信一行在管家的帶領下,曼步在大明湖,一一享受這些美景。

卻見前邊一群人正在觀看這美景,明中信一行待要躲過前行。

“明中信!”前面那群人中紛紛叫道,歡呼著飛奔過來。

明中信無奈地站立當地,等候他們的到來。

這群人正是陵縣應考的童生,排名前十的除黃舉、李婷美、王琪外皆在,之前在縣衙皆已認識。

眾人七嘴八舌一通寒喧。

然而,明中信卻觀察到每個人臉上似乎有些低沉。

“各位,似乎有什麼事?”明中信試探著問道。

“剛才遊玩之時,見到了歷城考生,他們皆飛揚跋扈,驅趕我等,厲聲喝罵,我們應該在家研習,不應如此懈怠,否則這次府試又是墊低。我等上前理論,卻遭到了更深的侮辱。”有嘴快的童生道。

“這歷城考生因何如此?”明中信疑惑道,論剛來,這些考生也皆是第一次參加府試,應無恩怨啊?

眾人面面相覷,明中信居然不知?

“好了,黃舉他們回來了!”有童生叫道。

卻見黃舉等人一臉鐵青,快步走來。

“黃兄,這是怎麼了?”明中信迎上前去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