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帝國支撐者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百五十五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百五十五章

事已至此,白昂也只能輕嘆一聲,退過一旁,畢竟,事情已經發生了,自己的預警根本就沒用了,還說什麼?

“陛下,此檄文真的是寧王所為嗎?”劉健不由得抬頭問道。

“不是那個畜牲還能是誰?!”弘治沒好氣地應了一聲。

“陛下,當前要事應該由兵部立刻派兵前去剿滅為宜!”李東陽沉聲奏道。

眾大臣紛紛附和,一時之間,群情激憤。

“不,咱們應該落實一下,畢竟,寧王乃是天皇貴胄,不能失誤。也許,此乃是賊人們借用的寧王名義,而且,南京宗人府傳來的訊息乃是寧王正在接受懲罰,此事大有蹊蹺啊!”謝遷突然開口了。

此言一出,眾大臣又是一陣嘈雜。

“陛下!”劉健發話了。

眾人紛紛望向劉健,看他有何話講!

包括弘治,也是帶著期待的目光投向了劉健,希望他能夠有新的見地。

“陛下,其實,要想分辯那叛亂之首是否寧王,很是方便!”劉健淡定道。

是什麼呢?大臣們期待不已。

“其實,一直以來,寧王都在籌備,相信錦衣衛與東廠應該有其人員名單,只需要看看戰報中的叛亂人員就能夠看出是否寧王叛亂!”好在,劉健也不是賣關子的人,直言道。

眾大臣一聽,言之有理啊!

不由得,大家皆望向劉健手中的戰報。

“陛下,這撰寫檄文之人乃是劉養正,且請錦衣衛指揮使牟大人將此人資訊調出來,即可真相大白。”劉健望向了旁邊立著的錦衣衛指揮使牟斌。

眾大臣,包括弘治不由得望向了牟斌。

此時的牟斌自然是應聲而上,從懷中取出一張名冊,翻到一頁,沉聲念道,“劉養正原系舉人出身,讀書知兵,人言有凌雲之志,但屢試不中,心灰意冷之下,投靠了寧王朱宸濠,受到了青睞,延為府中幕僚。”

此資訊一出,眾大臣瞬間瞭然,不由得望了一眼謝遷。

這下,謝遷尷尬了,自己的異議真是無的放矢!轉為沉默不語!誰讓他之前為寧王說話了!現在被事實打了臉,他哪裡還有臉再說什麼啊!

“看來,這寧王叛亂事實確鑿啊!只怕,那南京宗人府中的寧王是假的了!”李東陽道。

“真是處心積慮啊!”劉健輕嘆一聲,“不過,為何那李士實也附庸其後呢?”

李士實?眾人一驚。提起這人,他們可是瞭解的。

“李士實,字若虛,南昌人,一作豐城(今江西豐城)人。成化二年(一四六六)進士,授刑部主事,遷員外郎、郎中,出任按察副使提學浙江。弘治五年(149)十月以右都御史巡撫鄖陽。弘治六年十一月召還理南京都察院事。”牟斌又翻一頁,念道。

此人官運並不差,為何要附庸寧王之後呢?這點大家甚是不解。

而且,大家也是不解,這寧王朱宸濠不過是被弘治訓斥幾句,責令其回蕃地而已,為何要謀反呢?

當然,這裡面有些明眼人,也知曉事情的始末。

話說當年,永樂皇帝朱棣起兵,發動靖難之役,請來了寧王朱權相助。

朱權,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號仙,又號涵虛子、丹丘先生。封地為寧國(今內蒙古寧城)。191年,年僅十三歲的朱權就已經就藩於寧城,這位藩王實力並不亞於朱棣,傳說他麾下的朵顏三衛更是驍勇善戰。兩年後,朱權前往藩地大寧。大寧地處喜峰口外,屬古會州之地,東連遼左,西接宣府,為一大鎮。朱權帶有甲兵八萬,戰車六千,所屬朵顏三衛騎兵均驍勇善戰。朱權多次會合諸王出塞作戰,以善於謀略著稱。

當年九月,江陰侯吳高進攻永平,燕王前往營救。吳高退兵,朱棣於是從劉家口抄小路直趨大寧,詐稱是因為窮蹙前來求救。

朱權邀請朱棣一人騎馬入城,朱棣握住朱權的手大哭,訴說自己是不得已才起兵的,求他代為起草奏章謝罪。朱棣居住數日,朱權都誠懇相待,全無防備之心。北平精稅部隊則埋伏城外,官兵也漸漸入城,暗中勾結三衛部長及諸守軍。朱棣這才告辭離去,朱權到郊外為其餞行,伏兵趁機而起,將朱權擁往前行。三衛弓廣騎及諸守軍,一呼雲集。守將朱鑑抵擋不住,力戰而死。王府妃妾世子均隨入松亭關,回到北平,大寧成了一座空城。朱權進入燕軍之後,時常為朱棣草擬檄文。朱棣對朱權許諾,事成之後,平分天下。

雖然善謀的朱權在靖難之役時想要選擇隔岸觀火,但卻還是被朱棣裹挾來幫助其成就大業。

然而,功成之後,朱棣卻沒有履行諾言,與之平分天下。反而於永樂元年(140年)二月,改封南昌,朱棣親自寫詩送行,命朱權以布政司為宮邸,建築規模毫無變更。

由此,種下了禍患。歷代寧王皆是心有不甘,自認為應該與大明分治天下,擁其半壁江山,而朱棣子孫也是時刻防備著寧王叛亂,好在,直到寧王朱宸濠之前,大家相安無事。但這段公案卻一直在人們心中流傳。如今寧王叛亂,也算是早有預料之事。

但誰也沒想到,朱宸濠居然選擇了這樣一個時機!

“諸位,現在不是深究叛亂原因的時候,咱們得立刻派兵前往平亂!”李東陽一皺眉,沉聲道。

劉健點點頭,認可他所言,但卻沉聲補充提醒道,“陛下,平亂顧然重要,但也得小心南疆的彌勒會餘孽死灰復燃,從中魚利!”

弘治點點頭,“劉卿所言極是!”

“戰報中言道,寧王回到南昌之後,立刻舉行宴會,邀請南巡撫以及江西布政使,在宴會之上殺害了南巡撫以及布政使,並且將他們的人頭掛到城頭示眾,接管了南昌巡撫衙門以及所有防務,隨即江西境內紛紛叛亂,整個江西皆隨同謀反,情況無限惡化。而整個江西境內,無數的百姓紛紛攜家帶口,準備逃離江西這個是非之地,令整個江西更加的混亂不堪。”

“對了,此戰報何人所報?怎會如此詳細?”突然,謝遷問道。

“此戰報乃是吉安推官伍文定所報,因其變故突來,故他做了兩份戰報,一份送往南京兵部,一份送來了京師。軍情緊急,戰報中言明,不敢怠慢,故此才越級八百裡加急送來京師。”劉健解釋道。

“吉安推官?這伍文定?”謝遷一皺眉。

牟斌立刻解釋道,“伍文定,字時泰,號松月,松滋人。弘治十二年進士,授吉安推官。湖北人,出身於官宦世家,長得虎背熊腰,十分之彪悍,根本就不像是一介文士。”

劉健介紹道,“因吉安知府等官員得知寧王叛亂之後,立刻攜家眷逃離吉安,故此,伍文定現在成為了唯一留守吉安的官員,他現在組織人手軍士,準備誓死護衛吉安。戰報中,他認為,吉安易守難攻,交通便利,可以其拒守叛軍,困守待援!”

“他已經探明,寧王此番叛亂,兵力共計八萬餘人,精銳主力為王府護衛,其餘成分為土匪、強盜、搶劫犯、流氓地痞等等。這支叛軍乃是雜牌軍,形勢並沒有壞到無可救藥的地步。如果援兵用時趕到,也許,此次叛亂能夠不出江西就此平叛。”

眾人苦笑,寧王叛亂準備幾代,定然是有幾分把握才暴起叛亂的,豈會如此容易就被平叛?這伍文定還真是異想天開啊!

然而,此時寧王叛亂這個壞消息傳來,能夠聽到有人抵抗,這也算是個好消息了!

“報,八百裡加急!”就在此時,突然,殿外又傳來了一陣急報。

弘治苦笑不已,難道今日還有何壞消息嗎?這真的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啊!

“宣!”事已至此,他也只能傳了。

眾大臣心中七上八下,也是深怕再有壞消息,這大明王朝今年可真是災禍連連啊!

又是一份戰報呈上。

弘治翻開觀看,稍稍松了口氣。

抬眼看向眾人,“諸位,這份戰報乃是南京兵部所傳,也證實了伍文定所言屬實!”

大家也皆是松了口氣,只要不是更壞的訊息就好!

“然而,”弘治話峰一轉,面色沉沉。

大家心中咯噔一下,難道這南疆又出亂子了?

“大家猜得沒錯!”弘治面色陰沉地環視一圈,沉聲道,“南疆各行省也是動盪不已,匪徒們蠢蠢欲動,各行省皆是自顧不暇,根本就無法派出援兵前去增援,就連雲南行省也在休養生息,自顧不暇!”

“故此,南京兵部請示,為防止情勢再行惡化,他們兵部先行派兵前往平亂,但仍舊需要朝廷派遣軍隊前去援助,否則被抄了後路,只怕南疆就會大亂的!諸卿有何良策?”

眾人不由得看向兵部尚書馬文升,畢竟,軍隊之事由他作主,而兵力釋出,只怕這滿朝大臣沒有一人有他清楚,不看他看誰?!此時陛下問計,得先他出頭啊!

馬文升不由得苦笑不已,上前一步,拱手奏道,“陛下,兵部真的派不出人馬了啊!現在河南行省黃河成災,山東行省叛亂不止,北方動盪不安,剛剛平定,只怕還需要軍隊震懾,山西境內嚴正道妄言惑眾,動盪不安,貴州米魯動盪,一應州府皆是動盪,軍力不敢分散,各地彌勒會餘孽頻頻犯事,令各州府焦頭爛額,故此,現在兵部也無法派遣軍隊前往平叛啊!”

弘治眉頭緊皺,望著馬文升,語言不善道,“馬卿依你所言,咱們就眼睜睜看頭寧王叛亂不管了?”

馬文升面色一變,連忙躬身回道,“老臣不敢,老臣認為,只能從京師各部抽調精幹兵將前往平叛,而且,而且”

話語至此,馬文升居然有些躊躇,不敢再行往下說。

“有何良策儘管道來,只要合理,朕自然會批准!”弘治眼神一凝,不悅地望向馬文升,心中暗暗生氣,現在緊要關頭,你這老小子居然藏著掖著,這是打算怎麼辦?拿蹺朕嗎?

馬文升不敢怠慢,將心中所言道了出來,“陛下,其實,咱們還有一支人馬,能夠立刻派上用場!”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啊!一時間,大家愣住了,朝廷還有一支軍隊?是哪支?咱們怎麼不知曉?

劉健、李東陽、謝遷卻是眼前一亮,對啊!咱們是有!不由得齊齊望向弘治。

弘治一愣,不由得疑惑地望向馬廣升,心中疑惑,咱怎麼不知道?

“就是明中信所獻,那支裝備了武器之軍!”馬文升終於將這話道了出來,“只需要將這支軍隊派出去,由一位將軍率領,合理地集中使用,必然馬到功成!”

“你是說?”弘治同樣眼前一亮,目光炯炯地望著馬文升。

“回稟陛下,正是!”馬文升垂頭應道。

“嗯!”弘治陷入了沉默。

劉健等人面面相覷,眼中閃過一絲瞭然,是啊,那支軍隊現在可是陛下的心頭肉啊!而且真正的實力還有待挖掘,他定然是捨不得啊!

“陛下,當前之事,平亂要緊!”劉健出班,鄭重其是地拱手道,“而且,如果寧王之亂不早日平定,只握蕃王們有樣學樣,那時,這天下必然戰亂四起,再配以彌勒會乘機搗亂,到時,這大明危矣,天下危矣!還請陛下允准!”

“臣附議!”李東陽上前一步。

“臣附議!”謝遷同樣上前一步。

“臣等附議!”眾大臣見三位輔臣都同意了,上吧!紛紛上前,躬身奏道。

弘治抬頭望著黑壓壓一片垂著的官員頂戴,苦笑一聲,“諸位愛卿平身,朕並非不允准,而是在考慮這將領人選啊!”

“將領?”眾大臣一愣,紛紛抬頭望向弘治。

劉健等人眼中恍然,對啊!這將領人選可馬虎不得!畢竟,這次不僅僅是帶兵打仗,而且,還得肩負著護衛那些武器不被流失的重任,這責任可是頂天了!如果不慎丟失,被彌勒會等敵對勢力獲取到,那時,這大明天下更會動盪!而且是會動搖國本的!(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