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帶著倉庫到明末最新章節列表 > 第38章 自家養殖場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8章 自家養殖場

看著這三百多人,每個人都精氣神十足,郭文東還算滿意。

他告別眾人,騎馬出發。

郭文東和三個護衛,四人四匹馬,從南京外城的滄波而出後,是大片黃色的田野,田地裡的水稻已結了穀穗。

這片區域以水稻種植為主,間或中有菜地種植蔬菜。

在本月中下旬,是水稻收成季節。

在郭文東看來,這年代的水稻產量實在太低,畝產只有三四百斤,怪不得看起來穀穗稀疏。

在現代的水稻,無論是高產水稻還是普通水稻,穀穗都會比這時代密實很多。

郭文東向東南方向行走,穿過水稻區,又再先後經過茶葉、桑樹、棉花種植園地。

茶樹、桑樹、棉花都生長得不錯,只是還沒到收成時節。

種植的茶葉以冬茶、春茶為主。

冬茶滋味醇厚,香氣濃烈;春茶外形、湯色比較好。這兩種茶的經濟價值比較高。

桑樹和棉花的收成,都是在深秋時節。

郭文東這次出來,主要是視察禽畜養殖情況。

行走一陣子後,來到一個叫小茅山的地方。

放眼望去,除了低矮的小山外,周圍地域皆是養殖場。

郭文東的農業產業,要走規模化路線,按照計劃統籌生產,這是計劃中興建的大型養殖場之一。

在養殖場周圍,專門搭建了兩米高的木製圍牆,把整個養殖場圍起來。

圍牆有個大門,大門有四個手持木棍的家丁在守衛著。

“少爺!”

家丁們齊齊向郭文東抱拳行禮,把大門開啟。

郭文東策馬走入養殖場,裡面的狀況盡收眼底。

在養殖場中心位置,有好幾棟屋子,這是給工作人員生活起居之用,還有專門的倉庫。

在養殖場東側,是類似於廠房的屋子,這是養豬場;

在西側,有大片的水塘,水塘是養鴨和養魚同時進行。

在南面,有較為低矮的圍欄,用於養雞。

這是郭文東第二次來到這個養殖場,上次到來是養殖場剛建成時。

像這樣的養殖場,規劃中要興建多個,目前已有兩個投入使用。

“少爺!”

劉行知從養豬場方向向郭文東快步走來。

郭文東下得馬來,對他道:“劉先生,養殖場已步入正軌了吧!”

劉行知回應道:“少爺,一切已正常,請隨我來。”

首先要瞭解的是養豬場。

接近豬舍門口,濃烈的豬糞味道傳來。

還好,郭文東小時候家裡也養過豬,不至於要掩住鼻子。

步入養豬場,左右兩邊是一排排的豬圈,中間是通道。

每個豬圈的面積不大,都是養育4頭豬。

養豬場投入使用也就是個把月,都還是些小豬。

劉行知說道:“少爺,養豬都是按照統一標準,每個豬圈大小相同,餵食相同的食物。每日都需察看豬的情況,一旦發現病豬,立即隔離。”

此時,有個中年男子,正在通道中行走,察看著豬圈中的小豬。

他看到劉行知和一名年輕人迎面走來。

劉行知說道:“少爺,這是我跟你提起過的秦楓,對養豬有經驗。”

他上次跟郭文東說過,秦楓是他好友,應他的邀請前來投奔,對養豬人員進行技術指導。

“見過少爺!”

秦楓向郭文東作揖。

在郭文東新增的人員中,不僅有種植員、養殖員,還有專門的技術人員,農業產業規模越來越大,當然不能只靠劉行知一人。

郭文東問道:“母豬在何處?”

秦楓答道:“另有房舍養著,少爺請隨我來。”

出得大豬舍,來到一個小一些的豬舍,這裡有十幾個豬圈,豬圈面積比大豬舍的豬圈大上不少。

郭文東在通道中行走著,檢視著左右兩邊,每個豬圈有一頭母豬,有些母豬肚子很大,有些已生下豬崽,有些是剛懷孕。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秦楓介紹道:“少爺,兩個養豬場的豬,都是從這裡的母豬生下。在挑選母豬時,我挑選上好豬種。品種好的豬四肢大而長,可長到兩百餘斤;品種差的豬四肢短小,只能長到百來斤。”

郭文東點點頭,現代不乏養豬的農業公司,走了是規模化、標準化、精細化的路線,除了有經驗的養殖員外,技術員也必不可少。

就算在古代,養豬還是有門道的。

“少爺…少爺…”

在郭文東經過之處,工作中的農婦都恭敬地行禮,都面帶笑容,為有幸見到英俊的少爺而高興。

在這裡工作,月俸六錢銀子,有些農婦的男人還是種植員,少爺就是他們的衣食父母。

劉行知說道:“少爺,在過年之前,第一批豬能宰殺了,讓大家過個好年。”

郭文東淡淡笑道:“你們把豬養好,年底獎金多,給你們分多點豬肉,大家高高興興過個肥年。”

在他的農業產業中,經濟作物主要用於出售;

主糧食除了內部消耗外,其餘都會儲存起來;

至於蔬菜和禽畜養殖,以內部自用為主,用於日常伙食消耗,在端午、中秋、過年的時候,再集中宰殺禽畜,分給每個下屬,這是郭文東給予的福利。

空間倉庫的食物雖多,總有消耗完的時候,不能太過於隨便、大規模地取出來。

兩個下屬也笑了起來。

郭文東比較隨和,兩人在他面前,並不顯得拘謹。

“豬糞便是如何處理?”郭文東問道。

他在現代是農村出身,小時候家裡養豬,豬糞也沒有浪費掉,用做肥料。

只聽劉行知道:“少爺,豬糞是上好的肥料,每日清理的糞便在專門地方存放。”

來到豬舍後邊的屋子,這裡有大量的豬糞便,有養豬的農婦把剛清理的糞便倒在裡面。

可以看到,剛清理不久的糞便,跟已有一定時間的糞便,是分開堆放。

這裡的豬糞味道,比豬舍更加濃烈,郭文東忍不住要捂住鼻子。

劉行知道:“少爺,在豬糞上面蓋上一層泥土,放一個月後,是很好的肥料。第二季水稻插秧半個月後施肥,用這些豬糞做肥料。”

在沒有化肥的年代,糞便是很好的肥料,古代人的智慧不比現代人差,能對所有物資進行最大化利用。

接下來,郭文東來到養魚場。

這裡有多個魚塘,放眼放去,每個魚塘大小一樣,魚塘水面上,有大量的鴨子在遊蕩戲水,每個魚塘岸上有鴨舍。

根據劉行知解說,每個魚塘大小皆是一畝,養殖鰱魚、大頭魚、鯉魚、鯽魚這幾種魚。

每畝魚塘養殖一百五十只鴨子,鴨的糞便可餵魚,鴨常戲水,可減少生病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