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往返時空1978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四章 希望田野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二十四章 希望田野

龐柏學的是農業資源與環境,人生最輝煌時刻是在養豬場,但工作崗位卻是運營……

也就是說這是個綜合型人才。

行業後期是專項人才更好使,但初期是綜合型人才厲害。如果把鱔凍的農業打80分,桂地輝煌時期充其量就60,現在拋荒這麼嚴重,可能40不到,正是龐柏這種人才的用武之地。

韭菜是個神器,如果是城市裡的朋友想陽臺種點來吃,可以網購“韭菜根苗”,這樣就不用從種子種起。它隔一陣收一次,比紅薯都容易長,所以又叫懶人菜。

當然,唐行之這裡種10畝地,那就需要去買種子了,冬天還要蓋大棚。

10畝韭菜地,10畝紫雲英,就他們這幾個員工根本沒辦法打理20畝菜地,所以要僱人。

僱傭農民是很費錢的,一小時25塊錢,唐行之只僱人幹活8小時,一人一天200,週日不僱人。

這工作量和工資整體都還行。

休息時唐行之會和龐柏、李麗賢探討未來環境,他們能不能賺到錢之類的。

龐柏對農業特別有信心,說:“我們就是照著日國發展的,農業怎麼可能不賺錢?要追求經濟增速,錢又不能流到房子上,自然就會流到農產品上。”

唐行之說:“理是這個理,只是我一個農業小白,不知道能不能幹得好。”

“老闆放心,就我曾經的工作經驗來看,別人更爛。”

“……”

用郭德綱的話來說,全靠同行襯托。

曾經中國是世界工廠,國家的發展方向是搞工廠,那工業就賺錢。但如今生產成本過高,中低端工業就歇菜了。

但又要有經濟增長,錢流向哪裡就都看得到了,農業有搞頭的。

以前的農村合作社都是坑,因為要求5戶才能成立合作社,許多人拉人頭混補貼。

但現在不太一樣,錢開始流向農產品,去年大米收購價1塊3,今年就2塊了,嗅覺靈敏的人都開始思考怎麼做了。

唐行之自己觀察總結的,首先至少要有三四十畝地,最好是連在一起的,不然沒辦法分攤機械費用。其次交通情況不能太差。

熬個三年,就可以稍稍站穩了。

這才剛做沒多久,唐行之就發現了裡邊一些坑。

僱傭農民的積極性,那真是一言難盡……不過也還行吧,不是自家的地,也確實不會太勤快,以後籤幾個人進來就行。

還有些搞農業的都是投機商人,完全就不懂農業……

真正想幹的至少要能達到“行業下限”,一年種兩季,一季保本,一季盈利。在達到了這個的基礎上,才能去搞品牌溢價。

種植業、畜牧業、寫小說,這三是唐行之接觸的門檻最高的三個行業,不過大多數人反而覺得這三沒門檻,看不到門檻才是最危險的。

每日裡閒下來,唐行之就會向兩名大將請教農業問題,他想搞化肥。

李麗賢說:“做化肥可比做飼料難多了,要高溫高壓的大型機械。”

唐行之頓時就知道做不了了。

植物的產量和品種、施肥、氣候息息相關,最主要的還是施肥。各個村頭沒人施肥的野香蕉,也就只有市場上賣的香蕉的1/5大。要是認真給它施肥,它是能長得很大的。

當然,綜合都強的話那就全面強,比如鱔凍一畝地平均產小麥1300斤,陝囍小麥平均畝產800斤,有些事真的沒辦法說理。

唐行之想在1979年搞化肥生產,這看起來不太可能完成了。想想也是,誰不知道肥料的作用呢?能搞早搞了。

那就得想辦法曲線救農了……

1979年下一個強化的方向,不出意外是搞傢俱,一直到2015年左右這都是一個特別好的行業。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星期五、星期六,唐行之跟著刨地種韭菜。

龐柏選定的韭菜品種是“漢中雪韭791”。

韭菜在育種的時候,也是朝著株高、葉寬的方向去育種,所以後來人買到的韭菜都很粗很大,但味道不如傳統的細韭菜。龐柏選定的這一款是大產量裡味道特別好的,算是兼顧型。

韭菜喜歡硫,剛好雞糞裡硫比較多,龐柏選擇種韭菜的時候也考慮了唐行之的施肥傾向。

等到了星期天,唐行之說養雞場不能一週沒人管理,又和李麗賢回去了。

這次捎帶上了阿興,因為今天是重陽節,不好把阿興留在外邊。

回到家後,開始剪輯影片。

這一次他在B站發的影片是種韭菜的,還有一些聊天內容。

“最近確實吃不起菜了,原來陽臺種韭菜這麼容易嗎?”

“要是一年前UP主你就做這些,我何至於吃二十塊一斤的菜……”

“UP主的意思是要三四十畝起步種地,才能分攤機械費用?”

“一年兩茬,一茬保本,一茬利潤?”

“我就說之前一朋友做得不行。他拿到了流轉的土地後,問當地的農民以前種什麼,然後他就種什麼。當地農民都虧了,他多加了一個流轉費,怎麼可能不虧?”

唐行之看了幾條評論,發現事情如他預料中發展。

搞自媒體都會有一個引流的作用,唐行之就是把人引流向農業。

在日國蔬菜是特別貴的東西,所以許多日國人會在陽臺種菜,相信以後許多中國人也會,他可以幫大家挑選一些好種的作物。

還有一些想迴歸田園的,或是想搞農業賺錢的,初期容易踩雷,唐行之也會把自己看到的做成影片。

晚上,阿興拿了瓶重陽酒到養雞場,然後又回去了。

老嬸今天回家了,韋猛也回去了,也就是說今天就唐行之和李麗賢過。

菜還是那幾樣,豬油生菜、番茄炒蛋、煎魚。

唐行之問:“你喝酒嗎?”

“這種酒多少度的?”

“四五十吧。”

“喝一兩意思一下。”

等倒好了酒,李麗賢遞向唐行之:“來,敬老節,我敬一下老唐。”

唐行之內心複雜:“老唐並不老。”

喝了兩口後,唐行之說:“老李,你知道嗎?重陽節最初不是敬老的。”

“嗯?那是什麼?”

“在漢朝重陽節是朋友聚餐的,九月九號,通久久,有友誼長久的意思。到後來陶淵明之後,重陽節就是一個人賞菊喝酒了。到了唐朝又變成了聚餐……是89年的時候,中國才把它定義為敬老節的。”

李麗賢笑了:“怎麼?老唐你要重新定義重陽節?”

“對,它就是個喝酒的節日!和老人喝、和朋友喝、獨飲……都無所謂!”

桂地許多人酒量奇高,連女的也不例外,李麗賢喝一兩,一點影響都沒有。

唐行之喝了一兩,微微有點醉意就不喝了,不能因喝酒誤事。

夜晚,他又穿過了那扇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