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往返時空1978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十五章 諸葛臥龍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十五章 諸葛臥龍

熬了一些麥芽糖,硬了之後搞成小塊,做到這時代平均水準就行。

麥芽糖很黏,唐行之小時候還有傳說,有牙醫用麥芽糖來拔牙,他以前是信的,不敢多吃。

距離去縣城還有幾天,現在生活上不愁了,但他覺得自己應該為這時候的國人找點路子。

他決定給人民日報投稿,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發揮他的力量。

稿子是在2020年就寫好了的,修改了十幾遍。他列印了,還沒來得及手寫出來。

1978年到1992年是改開的摸索階段,這時候誰都不知道怎麼樣才好。1992到2004是黃金時期,平穩快速。2005開始是資本的膨脹期,資本進入各個領域,炒高了各種物價。

唐行之其實還好,唐爸在2008年貸款買了一套100平位置挺好的房子,現在想想真是幸運。

在那個時候唐行之看一個叫做牛刀的人寫的文章,說房價要跌。這廝喊跌,開講座,被稱為良心知識分子,賺到的錢在燕京和滬市買房,買了許多套。

後來的那些後輩們,唐行之稍稍思考一下他們的想法,當他們拿到第一筆工資的時候,再看看他們工作地點的房價,他們會第一時間變成鹹魚。

2020年的人比起1978,物質肯定更富裕了,但幸福感就未必了。

那種前仆後繼開店,然後倒閉的人,曾經唐行之不理解他們,現在想想,這是無產階級想要有產的表現。雖然失敗了,但他們是勇士。包括許多人鹹魚度日,那也不是沒上進心,而是在對抗剝削。這些都是集體的意志。

從大家都很貧窮,搞平均主義,到後來出現超大型壟斷巨頭,中間是很漫長的,在某個時間段裡所有人幸福指數都很高。

唐行之要做的就是,慢慢把人引入那個時間段,然後製造各種陷阱,儘可能把分配停留在某一段時間裡。

從這兩年開始,中國開始對集體進行改革。

各個集體慢慢獨立運作,本來集體是生產型的,現在慢慢會變成生產+經營型,也就是自負盈虧。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是正確的,增加了人們的積極性,而且多勞多得,少勞少得,讓懶人不能佔勤勞的人的便宜。

但這時候的人沒有深入思考“企業產權”這個問題,後期會變得很模糊,國有、集體、個人持股特別混亂,導致了一系列問題。

唐行之運筆如飛,先寫了大鍋飯初期的好處,又寫了中後期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利用漏洞偷懶,然後人們效仿,到現在集體不堪負重。

接著他又讚美了改開的思路,然後又提了“確權”的問題一定要重視。

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一個人什麼都沒有,山窮水盡了,飢寒起盜心,就可能去為非作歹了。

所以一定要想辦法讓人有恆產。

從1990年開始,農村老人和婦女自殺率開始上升,問題就是在土地權上。

農村婦女自殺其實很好明白為什麼,一旦嫁出去,她本地土地肯定就沒了。甚至出去學習、工作,都可能變成城市戶口,想再轉農村戶口是很難的。但她們在城裡有沒有產業。一個什麼都沒有的人,是很容易尋短見的。

老人自殺就更好理解了,現在按人頭分地,後面就不分了,地是有限的,老人覺得自己是家庭負擔,死了子孫還能多點地,就可能尋短見。

對於“女性不嫁人”、“農村女性喜歡嫁到城市”、“農村老人被子女虐待”等等問題,許多人會從道德層面上去思考,覺得是道德滑坡。唐行之往往會把事情引申到經濟層面,他覺得根本原因還是經濟問題。

唐行之自己務農,就可以站在農民的角度考慮。

中國農村的最大問題就是窮,甚至所有人99.99%的問題都是這個。

所以唐行之思考的就是如何農村扶貧。

分析了一通之後,唐行之給出了四條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思路。

第一,財政扶貧。

這種是最直觀的,只要給一個人錢,對方就能有錢,是個正常人就能理解這邏輯。唐行之重點講了“以獎代補”,詳細分析了如何激發小集體積極性問題。

甚至唐行之提出了流動紅旗評比……

這時候是管用的!再加上錢就更好使了!

第二,多元發展。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這沒什麼可說的,但唐行之提出了一個“接二連三”的發展思路。比如有些地方可以養魚、捕魚,那就要想辦法搞起烤魚幹、賣魚的思路,找好銷路。

第三,考核激勵。

首先是基層辦事人員的考核和激勵……但這現在是不能寫的,2020就可以了。

那就考驗小組的能力,小組領頭人的能力。要搞出一些明星集體,然後也要末位淘汰掉一些太菜的集體。

第四,規範運營。

這從三資方面入手,也就是資金、資產、資源的管理一定要到位,什麼東西都要寫得清清楚楚,絕對不能產權不明、責權不明。賞罰自古都是最重要的,賞罰不明做不成事。

不能一次性的寫太多東西,太多了人們也消化不了,但就現在這麼些東西,估計各地方沒個兩年沒辦法展開很好的應用。

人民日報現在保守派和改開派的論戰都沒什麼操作性分析,就是一邊舉例一下這樣好,另一邊又舉例一下這樣不好……其實這就是學術論文了,有參考文獻,但現在的人提不出什麼操作性建議。

唐行之這種有操作性的東西,絕對會被領導看見,不過不一定會發出來,發出來肯定也是刪改了一些的。

為了讓老百姓快速獲利,唐行之附送了一個後來節能灶的設計圖。

為什麼柴火飯好吃?大泥灶是可以鎖住熱力的,然後鍋子下邊接觸火焰的面積大,升溫快,大火做飯做菜都會好吃。哪怕後來人們研究電飯鍋,也是朝著節能灶燒柴火飯的結構去研究。

在電腦上打字的時候沒覺得什麼,兩千字很快就打出來了。這會兒趴在木板床上寫東西,唐行之抽空寫了快一週才寫完。

署名:諸葛臥龍

這沒吹牛,唐行之以前胖的時候可不就是豬哥哥嗎?他現在是臥著寫的,屬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