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錦繡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五十五章 靖王(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百五十五章 靖王(下)

靖王朱任昌臉上的神色一剎那間變了數變,隨後便肅然道:“倘若真如楊僉事所言,此事確已嚴重非常。既然如此,你該當立刻聯絡桂林當地的官員才是,怎麼反倒來和孤這個閒散王爺說這些?”

對方神色間的幾度變化自然是瞞不過楊震的,他看到靖王先是有些情急,似乎想說什麼,但隨後又意識到了某些事情,變得猶豫,最後,從他口中說出的, 就變作了這樣的推脫之言。

這一點其實很好理解,因為靖王要避嫌。雖然如今早不再是多少年前,藩王手握重兵足以威脅到朝廷的時候,但朝廷裡那些官員們可不會這麼想,一旦叫人覺察到他這個西南藩王有插手地方政事,甚至是軍務的能力,只怕用不了幾日,彈劾他的奏疏就能堆滿整張御案。

到那個時候,即便皇帝並沒有對他生出什麼猜忌之心,為了江山穩固,也不得不對他下手了。這樣的事情以前不少發生,今後也一定不會消失,像靖王這樣本就沒什麼自保能力的地方藩王來說,儘量不攙和任何官場中事,只當自己是個富家翁是最好的自保手段了。

為什麼歷史上大明王朝會被一幫子泥腿子外加幾萬豬尾巴所取代,除了朝廷自身的問題和百姓的孱弱外,這些本該勤王保駕的地方藩王幾乎沒有任何實力也是一個關鍵原因。

面對即將爆發的桂林,乃至廣西全境之變,靖王率先想到的,依然還是自己的安全和名聲問題。即便他有為國出力之心,在朝廷一貫以來對地方藩王如防賊一般的策略下,也不敢有所表現。

定定地看了靖王有好一陣子,楊震才撥出了一口氣來:“殿下,其實臣的難處,以王爺您的英明也不會看不出來。臣只是一個京城來的官員,這廣西和桂林都是初來乍到,別說找那些地方官員商議如此大事了,就是讓臣指認哪些官員是值得信賴的,都說不出來呢。而殿下您卻不同,靖王府在此已近兩百年,哪一任官員在上任之時不來拜見,平時即便少有往來,但終究低頭不見抬頭見,只有您能指出這城裡哪些官員值得相信,也只有您出面,他們才會相信此事之重哪。”

說到這兒,楊震再次於座位站起身來,鄭重其事地再次朝靖王跪了下來:“王爺,臣知道你在顧慮什麼,但如今的桂林,和其中的百姓可拖不起了。還望您以社稷百姓為念,幫臣這一回,這也是幫您自己哪。”

“楊僉事快快請起!”靖王可不敢讓這麼個錦衣衛頭子跟自己面前如此跪求,口裡這麼說著,趕緊給身邊的長史白軌打了眼色。

白軌心下瞭然,也立刻走了上去,輕輕攙起了楊震:“楊僉事稍安勿躁,王爺也沒有說一定不幫這個忙哪,不過茲事體大,咱們還是該從長計議才是。”

楊震站起身來,卻並沒有退讓的意思,依舊看著靖王:“王爺,這桂林和廣西可是您的封地,一旦真叫那些白蓮教逆賊與外族人等起了事,地方官員固然罪責難逃,您身上的罪名怕也不小哪。而且,那些官員多數只是孑然一身在此為官,真沒了辦法還能投賊或是逃離此地,可您卻肯定無法這麼做。

“靖王府家大業大,別說是離開桂林了,這麼多人就是走出這王府,動靜也是極大的。至於投身逆賊,恐怕以白蓮逆賊對朝廷的仇恨,肯定不會放過王爺。即便退一步說來,他們當真肯接納王爺,以您現在的藩王之尊,難道那時還會比現在更有地位麼?

“王爺,其實您幫我更是在自救哪。而且若能消弭這場動亂,也是一場大功勞,即便朝中會有人因此有所猜忌,但明白人畢竟是多數。而且,天子聖明,豈會看不出王爺這只是事急從權?陛下一定不會怪王爺您在這個時候插手地方政務的。還望王爺莫要推辭,速速想法與那些信得過的官員聯絡,然後借他們之手找出賊人,防患於未然!”說完話,楊震再次一揖到地。

靖王和白軌都很有些詫異地盯著楊震看,實在沒想到這個錦衣衛的大頭目居然還這麼能說會道,對事情也分析得如此井井有條,這是那個以各種監察、密探和強硬手段而聞名的錦衣衛能做到的麼?

說實在的,這番話還真就有些說動朱任昌了,他之前有所猶豫,只是擔心自己出手後朝廷會倒打一耙。但現在想來,若自己不出手,恐怕連那一天都未必等得到了。他可不會以藩王的身份投賊的。

久久的沉吟之後,靖王終於長嘆一聲:“楊僉事果然言辭便給,本王深感佩服哪。但你又怎麼肯定本王一定能對桂林城裡的這些官員有不淺的瞭解呢?”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或許王爺本身囿於身份無法和這些地方官員有太多的接觸,但白長史作為王府屬官無論是為了王爺考慮,還是為了地方考慮總需要和他們多打交道的。另外,王爺的身份畢竟擺在這兒,地方官員為了自己的前程,與王府搞好關系也是必然的。”楊震笑了一下解釋道。

朱白二人聽了這話,只能有些無奈地一笑,同時心裡也暗暗發緊。好在楊震這回是想找自己幫忙,若他啊這本事用在了針對王府上,只怕靖王府就將有一場大難臨頭了。

話說到了這個份上,靖王知道自己再不能推脫,便衝白軌一點頭,後者會意地退出了殿去。就在楊震有些覺著奇怪時,靖王開口道:“若事情真如楊僉事所說,這城裡怕是已經進入了不少那些賊人的同夥了。桂林城平日裡進出人口可是不少,只要不是帶著什麼違禁之物的,都可進出,根本不分我族與外族。所以若想找出這些別有用心之徒,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哪。”

“所以這需要本地官員出面來做,畢竟他們對此地的地理和百姓最是熟悉。比如當地的知府知縣之類的親民官。”楊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靖王一點頭:“楊僉事的整體思路不錯,但這些地方官中,卻也有不少是有問題的,他們或本身就是土司官,若白蓮教逆賊當真有意拉那些外族一起作亂,只怕這些人就是他們最主要爭取的物件了。那些苗壯等族群在許多事上比我漢人百姓更加團結,只要是那些土司官下了命令,他們必然會遵循。

“另外還有一些官員,雖然本身是朝廷任命的流官,但因為種種原因,或是利益相關,或是為人收買,他們也是靠向那些外族的。楊僉事你是不知道,其實在這西南諸省,我們漢民的地位甚至是遠不如那些外族的,若是起了什麼衝突,官府為了安撫那些外族之人,總會把罪名都推到漢民頭上。久而久之,外族之人的氣焰越發強盛,甚至有倒逼官府之勢了。”

楊震陰沉著臉點頭表示明白。其實這一點,即便是幾百年後的那個時代也是一般,那些外族仗著自身特殊的身份,再加上在某些地區他們在人數上佔了極大優勢,便完全不把王法放在眼裡,欺壓良善什麼的所在多有。而當地的官府機構,對此卻經常是睜只眼閉只眼,明明是整個國家的主體成員,卻被淪落為了二等公民,想想也著實是個悲哀。

靖王見楊震沒有多問,便繼續說道:“所以以上兩類官員都是咱們必須提防的物件,而想要消弭這場變亂,就必須請剩下的那些朝廷流官相助了。至於這些人,孤是留了心的,他們的姓名和官職也都存了冊。”說到這兒,就見白軌又趕了回來,手裡正捧了一本冊子,想必就是靖王口中的名冊了。

顯然,在桂林這種多族雜居,官府勢力並不太強大的地方當藩王,靖王的壓力著實不小。他所以準備這個冊子,自然是為了以防萬一了。倘若真出了什麼亂子,他還可以憑此找那些忠於朝廷官員相助,也不至成為那些人的刀下魚肉。

在把冊子交到楊震手裡之後,他又繼續道:“不過本王對這種事情到底瞭解不是太多,所以該找什麼人幫忙,還是由楊僉事你和白長史討論著定吧。”即便答應相助,但靖王還是留了一手,把自己置身事外。沒辦法,這個藩王的身份還是太敏感了些,能避嫌還是儘量避的好。

對此,楊震也沒有反對的意思,他也明白靖王的難處,便在拱手作謝之後,便和白軌仔細地就著名冊研究起可信可用之人來。

是夜,一直以來都很是安分的靖王府突然就派出了不少奴僕前往了城中各處,找到了一批流官,給他們送上了一封密信。而在看了這信後,那些官員也立刻變得極其緊張,於次日,便開始在暗中調遣人手,於城中各處巡查,同時把一些人抓進了衙門裡問話。

不知不覺間,本來一直頗為輕鬆的桂林局面就突然緊張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