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變成殭屍穿諸天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六十三章:佛法東傳(下)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百六十三章:佛法東傳(下)

詩曰:

龍集貞觀正十三,王宣大眾把經談。道場開演無量法,雲霧光乘大願龕。御敕垂恩修上剎,金蟬脫殼化西涵。普施善果超沉沒,秉教宣揚前後三。

......

早年大唐皇帝因終日夢到惡鬼索命,便率文武眾臣祭天上表。當日便有金甲天神下凡坐鎮長安城,而後無邊仙神齊齊下界,為人間肅清惡鬼之災。

如今已過了二十一年,人間已再無惡鬼蹤影。

但前不久,涇河龍王被魏徵夢中斬殺,導致近日夜裡,唐王總會見到那涇河龍王提著鮮血淋漓的龍首,前來找他索命。

緣由他答應了涇河龍王,免其一死。

為此他還傳喚了魏徵入宮下棋,卻不想魏徵竟在假寐之時,魂魄飛入九重天坐鎮斬仙台,將涇河龍王斬殺。

也因此,涇河龍王怪他言而無信,夜夜來找他的麻煩。

好在有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於夢中顯化,將涇河龍王帶走,他才得以度過此劫。

但緊接著他卻又夢入地府,於地府中走了一遭。十殿閻羅相迎,帶他看了十八座幽冥地獄與陰間諸多景色,又有判官送行。

臨別時,判官曾道:“陛下到陽間,千萬做個水陸大會,超度那無主的冤魂,切勿忘了。若是陰司裡無報怨之聲,陽世間方得享太平之慶。凡百不善之處,俱可一一改過,普諭世人為善,管教你後代綿長,江山永固。”

因此,唐王甦醒以後,便即刻下令聚集全國的得道高僧,於長安城外比經論法,選擇主持水陸大會的人選。

這場比試持續了足足半月,才選出一十二位高僧。

正當唐王想著該如何從這十二位高僧當中選出一位高僧來主持水陸大會的同時,當朝一路總管殷開山將自己的外甥推薦給唐王。

而殷開山的這位外甥,不是他人,正是那轉世歸來的金蟬子。

詩曰:

靈通本諱號金蟬,只為無心聽佛講,轉託塵凡苦受磨,降生世俗遭羅網。投胎落地就逢兇,未出之前臨惡黨。父是海州陳狀元,外公總管當朝長。出身命犯落江星,順水隨波泱。海島金山有大緣,遷安和尚將他養。年方十八認親孃,特赴京都求外長。總管開山調大軍,洪州剿寇誅兇黨。狀元光蕊脫天羅,子父相逢堪賀獎。復謁當今受主恩,凌煙閣上賢名響。恩官不受願為僧,洪福沙門將道訪。小字江流古佛兒,法名喚做陳玄奘。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正文:

正至貞觀十三年,歲次己巳,九月甲戌初三日,癸卯良辰。

陳玄奘大闡法師,聚集一千二百名高僧,在長安城化生寺開演諸品妙經。

如今的化生寺,早已被裝點的無比盛大。

但只見幢幡飄舞,寶蓋飛輝。

幢幡飄舞,凝空道道彩霞搖;寶蓋飛輝,映日翩翩紅電徹。

世尊金象貌臻臻,羅漢玉容威烈烈。

瓶插仙花,爐焚檀降。

瓶插仙花,錦樹輝輝漫寶剎;爐焚檀降,香雲靄靄透清霄。

時新果品砌朱盤,奇樣糖酥堆彩案。高僧羅列誦真經,願拔孤魂離苦難。

唐王早朝已畢,率文武多官,乘鳳輦龍車,出離金鑾寶殿,徑上寺來拈香。

進了寺內,便有玄奘法師率領寺中眾僧上前參拜,並有濟孤榜文與唐王看。

榜曰:

“至德渺茫,禪宗寂滅。清淨靈通,周流三界。千變萬化,統攝陰陽。體用真常,無窮極矣。觀彼孤魂,深宜哀愍。

此奉太宗聖命:選集諸僧,參禪講法。大開方便門庭,廣運慈悲舟楫,普濟苦海群生,脫免沉痾六趣。引歸真路,普玩鴻蒙;動止無為,混成純素。仗此良因,邀賞清都絳闕;乘吾勝會,脫離地獄凡籠。早登極樂任逍遙,來往西方隨自在。”

唐王看後大喜,對眾僧道:“汝等秉立丹衷,切休怠慢佛事。待後功成完備,各各福有所歸,朕當重賞,決不空勞。”

那一千二百僧,一齊頓首稱謝。

當日三齋已畢,唐王駕回。

玄奘法師則率領眾僧連著七日講經說道,談法論佛,等待著水陸大會的開始。

由於有千僧齊齊誦經,導致長安城內處處響著佛音。仿若小靈山一般,一連幾日祥和。

卻說南海普陀山觀世音菩薩,自領了如來佛旨,在長安城訪察取經的善人,日久未逢真實有德行者。便住在了城外的城隍廟中,直驚得一眾陰差皆歸回地府。

這一日,觀世音菩薩正在城隍廟中打坐,卻忽聞廟外有千僧誦經聲傳來。

觀世音菩薩當下睜開雙目,與木叉飛入高空,向著誦經聲傳來的方向飛去。

片刻後到了地方,卻見下方竟是太宗宣揚善果,選舉高僧,開建大會的化生寺。

而主持此般大會的那位高僧,竟是江流兒和尚,那位極樂中降來的佛子。

觀世音菩薩見狀心喜,就將佛賜的寶貝,捧上長街,與木叉貨賣。

長安城裡,有那選不中的愚僧,倒有幾貫財富。見菩薩變化個疥癩形容,身穿破衲,赤腳光頭,將袈裟捧定,豔豔生光。他按捺不住心中好奇,便上前問道:“那癩和尚,你的袈裟要賣多少價錢?”

菩薩雙手合十道:“袈裟價值五千兩,錫杖價值二千兩。”

那愚僧聞言一驚,而後擺擺手笑道:“你兩個癩和尚莫非是瘋子,是傻子?這憑這兩件粗物,就敢賣得七千兩銀子?就是穿上身長生不老,立刻成佛作祖,也值不得這許多!”

說罷搖頭離去。

菩薩也不與他爭辯,與木叉往前又走。行勾多時,來到東華門前,正撞著宰相蕭(li)散朝而回,眾差人喝開街道。

觀世音菩薩竟公然不避,當街上拿著袈裟,徑迎著宰相。

宰相勒馬觀看,見袈裟豔豔生光,著手下人問那賣袈裟的要價幾何。菩薩道:“袈裟要五千兩,錫杖要二千兩。”

蕭驚詫道:“這寶貝有何好處,竟值這般高價?”

菩薩道:“袈裟有好處,有不好處;有要錢處,有不要錢處。”

蕭聞言好奇,笑著問道:“何為好?何為不好?”

菩薩雙手合十道:“著了我袈裟,不入沉淪,不墮地獄,不遭惡毒之難,不遇虎狼之穴,便是好處;若貪淫樂禍的愚僧,不齋不戒的和尚,毀經謗佛的凡夫,難見我袈裟之面,這便是不好處。”

蕭聞言後,心中有了幾分興趣,又問道:“何為要錢,不要錢?”

菩薩道:“不遵佛法,不敬三寶,強買袈裟、錫杖,定要賣他七千兩,這便是要錢;若敬重三寶,見善隨喜,皈依我佛,承受得起,我將袈裟、錫杖,情願送他,與我結個善緣,這便是不要錢。”

蕭聞言,倍添春色,知他是個好人,即刻便下了馬,與菩薩以禮相見,口稱:“大法長老,恕我蕭之罪。我大唐皇帝十分好善,滿朝的文武,無不奉行。即今起建水陸大會,這袈裟正好與大都闡陳玄奘法師穿用。我和你入朝見駕去來。”

菩薩欣然從之,便與蕭徑進東華門裡。

有黃門官見之問來,蕭只道‘有寶奉上’,黃門官不敢耽誤,當下離去回宮中上奏。

不一會,便有旨意到來,宣觀世音菩薩與木叉所變化的疥癩和尚入宮。

蕭入殿後便俯伏階前道:“啟稟吾皇,臣出了東華門前,偶遇二僧,乃賣袈裟與錫杖者。臣思法師玄奘可著此服,故領僧人啟見。”

唐王聞言大喜,便問那袈裟價值幾何。菩薩與木叉侍立階下,更不行禮,因問袈裟之價,便答道:“袈裟五千兩,錫杖二千兩。”

太宗聞言捏須,道:“那袈裟有何好處,竟值這般銀兩?”

菩薩道:“這袈裟,龍披一縷,免大鵬蠶噬之災;鶴掛一絲,得超凡入聖之妙。但坐處,有萬神朝禮;凡舉動,有七佛隨身。這袈裟是冰蠶造練抽絲,巧匠翻騰為線。仙娥織就,神女機成。方方簇幅繡花縫,片片相幫堆錦。玲瓏散碎鬥妝花,色亮飄光噴寶豔。穿上滿身紅霧繞,脫來一段彩雲飛。三天門外透玄光,五嶽山前生寶氣。重重嵌就西番蓮,灼灼懸珠星斗象。四角上有夜明珠,攢頂間一顆祖母綠。雖無全照原本體,也有生光八寶攢。這袈裟,閒時折迭,遇聖才穿。閒時折迭,千層包裹透虹霓。遇聖才穿,驚動諸天神鬼怕。上邊有如意珠、摩尼珠、闢塵珠、定風珠。又有那紅瑪瑙、紫珊瑚、夜明珠、舍利子。偷月沁白,與日爭紅。條條仙氣盈空,朵朵祥光捧聖。條條仙氣盈空,照徹了天關;朵朵祥光捧聖,影遍了世界。照山川,驚虎豹;影海島,動魚龍。沿邊兩道銷金鎖,叩領連環白玉琮。”

“又有詩曰:‘三寶巍巍道可尊,四生六道盡評論。明心解養人天法,見效能傳智慧燈。護體莊嚴金世界,身心清淨玉壺冰。自從佛制袈裟後,萬劫誰能敢斷僧?’”

唐王在那寶殿上聞言,十分歡喜,又問:“那和尚,九環杖有甚好處?”

菩薩道:“我這錫杖,乃是銅鑲鐵造九連環,九節仙藤永駐顏。入手厭看青骨瘦,下山輕帶白雲還。摩呵五祖遊天闕,羅卜尋娘破地關。不染紅塵些子穢,喜伴神僧上玉山!”

唐王聞言,即命展開袈裟,從頭細看,果然是件好物,道:“大法長老,實不瞞你,朕今大開善教,廣種福田,見在那化生寺聚集多僧,敷演經法。內中有一個大有德行者,法名玄奘。朕買你這兩件寶物,賜他受用。你端的要價幾何?”

菩薩聞言,與木叉合掌皈依,道聲佛號,躬身上啟道:“既有德行,貧僧情願送他,決不要錢。”

說罷,抽身就走。

唐王急著扯住,欠身立於殿上,急問道:“你原說袈裟五千兩,錫杖二千兩,你見朕要買,就不要錢,敢是說朕心倚恃君位,強要你的物件?更無此理。朕照你原價奉償,卻不可推避。”

菩薩起手道:“貧僧有願在前,原說果有敬重三寶,見善隨喜,皈依我佛,不要錢,願送與他。今見陛下明德止善,敬我佛門,況又高僧有德有行,宣揚大法,理當奉上,決不要錢。貧僧願留下此物告回。”

唐王見他這等勤懇甚喜,隨命光祿寺大排素宴酬謝。菩薩又堅辭不受,暢然而去。

而在同時,驪山之中。

驪山老母拄杖站在殿外,目光看向長安城方向,輕聲道:“佛法東傳......終於開始了......”

說罷,她便嘆息著返回殿中,走到了床榻前。

只見床榻上的厲青,正被一股橢圓形的七彩光罩所籠罩著。

驪山老母見怪不怪,抬手觸碰了下光罩,意在試探光罩的薄弱。

事實上,自從三天前她為厲青將誅仙四劍全部煉化成獠牙,又將蚊道人的神通剝離出來度入厲青體內後,厲青的體外就出現了這層光罩。

光罩初現時,連她都無法觸碰。

手掌只要觸碰到光罩上,就會被一股極為強悍的力道給震開。

如今已過了三天,光罩上的光芒雖然漸漸變淡,但是卻依舊耀眼。

就連驪山老母也不清楚,這究竟是出現了什麼變故。

在她的測算中,此時此刻,厲青應該甦醒了。

可是,此刻在她手掌觸碰到光罩上時,那股熟悉的強悍力道再次出現,‘砰’的一聲便將她的手掌震開。

驪山老母雖沒有受傷,但眉頭卻皺了起來,暗道:“光罩強度雖有減弱,但上面所附的這股怪力卻一如前日一般,以此看來,還需七八日,這層光罩方可消失!”

想到這裡,她不禁搖搖頭,嘆道:“如此奇異之力,老身前所未見,也不知是否與已經煉化了的誅仙四劍有關?”

說罷,滿臉無奈的輕嘆一聲,拄杖轉身離開。

驪山老母並未發現,在她走出大殿後,籠罩在厲青身上的這層橢圓形光罩便突然明滅不定,其中更有刺眼的血光閃爍。

而在光罩之中,厲青的眸子也突然睜開。

雙目通紅如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