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青春1968最新章節列表 > 第十七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十七章

後來,老阮為了治療失明的雙眼和康復身體回到了上海。大隊為他專門配備一名知青作為護理,不僅報銷解決所有醫藥和護理費用,而且每天計工8分,作為生活補貼。11個月後,1974年4月,初步康復的他急不可待地回到了日夜思念的黑土地,又來到了鄂族鄉親、知青朋友和這美麗的小村之中。那一年的6月,他在這片土地上實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入了黨,並繼續為鄂鄉的繁榮和發展奮鬥了兩年多的時間。

時光如清清的沾河水奔流而去。已經大學畢業、在上海工作多年並已是市教委領導的阮顯忠,對鄂鄉的思念卻與日倶增。00年8月,是鄂倫春人下山定居50週年大慶的日子。阮顯忠和0多個曾在新鄂鄉插隊而今已是滿頭華髮的戰友,受邀再次回到這曾經為之奮鬥的第二故鄉。他還帶來了自己的兒子,他要讓孩子知道這片土地對自己的恩情,也要讓他知道他對這片土地無盡的愛戀。多年來,無論在何地,無論是在求學、任教還是在領導崗位工作,他無時無刻不感受到這片美麗土地的關懷,因為他的血管裡湧動著鄉親們的鮮血,那血始終熾熱如初。

在遜克縣城,知青們受到縣委、縣政府和當年老鄉的熱情接待。阮顯忠登門拜訪了當年為自己獻血的孟秋芳和葉小松,感謝她們的救命之恩,可惜鄂族支書孟鎖柱已經作古。他們接著又歸心似箭地奔向新鄂。遜比拉河似乎要考驗這些當年知青的感情,滔滔洪水沖斷了唯一的通道,湍急的河流又一次擋住了他們的去路。縣領導考慮知青們的安全,勸大家折返。但洶湧的河水,又怎能擋得住老阮他們歸鄉的決心。

老阮動情地說:當年鄉親們冒險送我過河救命,今天我們無論如何也要涉險過河回到第二故鄉!遜比拉河或許被他們的真情感動了,老阮和戰友們乘著皮艇有驚無險地渡過了河。又是走過了60裡山路,村口擠滿了歡迎的人群,幾十臺摩托車為他們開道,鄉親們隆重地舉行了鄂倫春的喝“下馬酒”儀式。聽著鄉親們充滿熱情的呼喊,看著眾多熟悉、不熟悉的面孔,知青們熱淚橫流,不斷停下來和鄉親擁抱、握手、問候……

在鄉里舉行的慶祝大會上,阮顯忠代表知青講話:“鄉親們,當年的知青回來了!回到這始終令我們魂牽夢繞的地方。在這片土地上,我們播種、除草、割豆、打糧,我們刨大糞、打拌子、蓋新房,我們在這裡流過汗,流過淚,也流過血!在這裡我們有付出,更有收穫,有過憂傷,更有歡樂!我們7欠遠不會忘記這片土地對我們的養育之情,永遠不會忘記鄉親們對我們的關愛之情,更永遠不會忘記這鮮血交融的情誼……”他說不下去了,當年的知青們哭了,鄉親們哭了,臺上的領導也哭了……

接著是知青和鄉親們聯歡。阮顯忠和知青以及老鄉們走上臺去,唱起了他們當年的最愛。歌聲從會場傳遍村莊,在大山裡久久地迴盪一山連天,天連山,興安嶺上松海無邊,清清亮亮沾河水,流過新鄂村莊前。

哪伊耶,哪伊耶,新鄂村呀,我的家鄉,與我血脈緊緊相連。

1.愛的呼喚她,躺在省醫院急救病房雪白的床上,心電儀上顯示的那條綠色的光線,還在微微地波動。她是下崗工人戴桂榮,004年1月9日突然發病住院,腦幹出血,已陷入深度昏迷。醫生說,我們會盡最大努力,但沒有希望了!

他,坐在她的床頭,撫摸著她的手,輕輕地呼喚著她:“桂榮!桂榮!”淚水從他的臉上流下來,染溼了那白色的被褥。他在對她說,說著昨天的故事……

一天,兩天,10天,0天,他天天坐在她的床頭,呼喚著她,天天給她講故事。他喃喃而語,總是淚流滿臉,讓在場的人無不動容!醫生驚奇地睜大了眼睛,那條綠色的生命線還在波動著,頑強地波動著!難道奇蹟真的發生了!坐在病床旁的人叫王超恆,病人的丈夫,省總工會的一位中層幹部。

“桂榮,你還記得我們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嗎?”他對她說。那是在一個遙遠的時代,遙遠的北大荒的一個荒涼的地方。剛剛下鄉的18歲的哈爾濱知青戴桂榮,在雨水中收麥子得了關節炎和腎炎。出院後,連領導給她安排了一個輕活兒,去看押4個“黑幫”,一個是犯了生活作風問題的“破鞋”,一個是“反動權威”連隊的技術員;還有兩個“反革命”,一個是順嘴胡說的北京知青小張,另一個就是現行“反革命”連隊學校的校長王超恆。

當時派來看“黑幫”的有兩個女知青,那個北京姑娘說起話來很橫,好動手,北京紅衛兵的脾氣。而小戴清秀文靜,很靦腆的樣子,特別是那雙溫情脈脈的大眼睛,讓王超恆冰冷的心上掠過一縷陽光。而眼前的王校長讓小戴很傷感,這個平日文質彬彬衣冠整潔的小夥子,此時滿身襤褸,汙頭垢面,一臉沮喪。她知道,王校長是江蘇東海師範的學生,來這裡投奔從部隊轉業到農場當幹部的姐夫。他教學認真,多才多藝,又一表人才,被連裡的許多女知青愛慕。特別是他創作的那首《延興是個好地方》的歌子曲調優美,人人愛唱,成了他們延興農場即師1團的團歌,大家都會唱。

那一天他突然被揪鬥了。原因是他看到教室的棚頂漏灰,領著學生用舊報紙糊棚,結果把一張《兵團戰士報》上的毛主席像的頭朝下了。

一個老師在揪鬥大會上揭發:“王超恆這個地主的孝子賢孫,是故意把毛主席像貼倒的,他對毛主席有刻骨仇恨,我們要砸爛他的狗頭,永世不讓他翻身!”

王校長說:“我不是故意的,他們刷糨糊,我站在桌子上糊,看不清方不管他怎樣申辯,還是被關押起來了。連隊向上級報告:建議判7年徒刑。法院認為證據不足。王超恆被關押在基層改造。

“小戴呀!你知道嗎,是你的愛救了我!”說著說著,王超恆止不住又流淚了。

單薄瘦弱的他接受著難以承受的勞動懲罰,每天早上要扛50包麻袋,每袋180斤,要一氣裝滿5輛汽車,白天鋸木頭劈拌子,下地刨凍土修水利,晚上為知青燒炕,燒得不熱和太熱,都會受到辱罵。

這時王超恆經常想起大詩人臧克家的那首《老馬》:

“總得叫大車裝個夠,它橫豎不說一句話,背上的壓力往肉裡扣,它把頭沉重地低下!這刻不知下刻的命,它有淚只往心裡咽,眼前閃過一道鞭影,它抬起頭望望前面。”

失去尊嚴的知識分子是很脆弱的。這時小戴和他形影相隨,說是監督他改造,不如說是保護他不受虐待。她擔心他的身體,更擔心他的精神。她取消他每天飯前在大食堂的“自報狗名”和“三敬三祝”;盡量減少批鬥的時間,理由是讓他多幹活;乾重活時,又抽他去接受批鬥;她每天領他到衛生所治耳鳴病,說是為了讓他更清楚地聽到大批判的聲音。

她對他常說的一句話是:“你要挺得住,早晚是會自由的,因為你沒有罪!”她的關愛,化作了他活下去的勇氣和力量。

經過19天的關押,王超恆又被送到馬車班勞動改造。白天跟車老板上山拉木頭,到地裡送糞;晚上打掃牛圈,給牲畜喂草,也允許他參加開會和學習了。

完成了看“黑幫”的任務,小戴回到了農工排,可她多了一分牽掛,下了工常來看他。她為他縫補衣裳,還對他說,是金子放到哪裡都會發光,你應該從頭幹起。於是王超恆用自己的熱情和能力,讓畜牧排出現了奇蹟:他組織這裡的老職工和知青,在廢棄的兔舍建起了學習室和倶樂部,他組織大家學習毛主席著作,排練文藝節目,還創作演出了小歌劇《一個菸斗的故事》,在全團得了獎。

一年以後,王超恆所在的畜牧排成了全連的先進、全團的典型,排長還入了黨,當然他的入黨申請書是王超恆代筆的。

戴桂榮是畜牧排的常客,她真心為王超恆的進步高興。每次她來,馬車班的老班長路國林都把小戴和王校長請到自己家,為他們包餃子,請他們吃頓飯。然後讓他們到小後屋嘮一會兒嗑兒。那鋪溫暖的小炕,是他們心靈的伊甸園。他們總有說不完的話,可最想說的那個“愛”字卻說不出口。王超恆是不敢說,他來到農場快10年了,愛慕他的姑娘並不少,可就因為他的地主出身,剛剛萌發的愛情都夭折了。本來有個和他學琴的北京姑娘勇敢地愛上了他,可就在他被批鬥的第二天,給他寫來了絕情信。

他心裡明白這個美麗的哈爾濱姑娘真誠地愛他,可他不忍心讓她和自己一起受苦!戴桂榮卻想好了,王超恆就是當一輩子車老板子,自己也愛他!可是她卻羞得說不出口。王超恆讀懂了她深情的目光。

“桂榮啊,桂榮,我永遠忘不了你給我寫的那封信!”王超恆記得那是197年小戴回哈爾濱探親過春節,他親自趕著馬車把她送到羅北縣,又送上回哈爾濱的長途汽車。

幾天後,她來了信,說父母要給她辦病退手續,不讓她回兵團了!王超恆心如刀絞,她是他唯一的希望!他怎麼捨得她!但是他還是很快寫了回信: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我非常同意你病退,你應該回到你的父母身邊!我們的愛情是不可能的,我的條件太差,出身不好,年紀比你大許多,工資收入比你少,政治前途渺茫。我不能給你幸福!”

又是幾天後,王超恆突然接到了戴桂榮的電報:

“我立刻回來和你結婚!”

小戴真的回到了王超恆的身邊,也許就是他的那封真誠的信感動了她善良的心。她對他說,憑你的這封信,我就要嫁給你,當一輩子車老板的妻子我也不後悔!(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