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回到三國的無敵特種兵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九七章 黃巾餘波終平息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九七章 黃巾餘波終平息

時間已經到了酷暑難耐的七月,整個大漢王朝猶如這悶熱的天氣一般,各州郡內部都忙著自己的事情,偏偏表面上大家還都裝作若無其事。不過有一點卻是不可否認的:自中平元年三月份爆發的黃巾禍亂,到了中平三年的七月份,已經徹底被撲滅。

黃巾軍鬧的最兇的地方是冀州,因為“天地人”三公將軍都在冀州活動,但被人消滅的最為徹底的也是冀州的黃巾軍,這還要歸功於那位在北方橫著走的鎮北將軍。

趙興只帶了三萬出頭的人馬,在短短兩月時間裡,便將張角、張梁、張寶三兄弟剿滅的乾乾淨淨。各地的州牧和太守們見到趙興如此厲害,自然不甘人後,紛紛祭起屠刀向本州本郡的起義農民痛下毒手,一時間血雨腥風,沒有統一指揮,沒有制式裝備的農民們自然抵擋不住官兵的屠戮,於是紛紛敗亡。

趙興在平定冀州黃巾禍亂時,前後總計加起來不過殺了三、四千人,這些都是鬼迷心竅的宗教極端分子,不殺就會繼續蠱惑無知的百姓,趙興自然留他們不得。反過來說,趙興卻從盧植和袁紹的眼皮子底下前後救回了近五十萬百姓!這就是趙興與其他勢力相比,對付黃巾禍亂的根本不同之處。

從暗影自各地傳回來的訊息分析,出現黃巾禍亂的八個州,三年裡累計有兩百萬無辜百姓因黃巾禍亂而死,造反被官兵捕殺的又有近百萬人,而幷州目前史無前例地增加人口,到現在也不過兩百七十萬左右。

看著手上這份沉重的統計數據,趙興心裡很失落,也很無奈。辛勤勞作的漢人,是多好的百姓啊,只因為被逼的無路可走,或者被裹挾進了歷史的漩渦之中,三年時間便損失了一州之民,整個大漢王朝也不過才十三州而已。要是將這幾百萬百姓劃到趙興的治下,不出五年,趙興便可以完成對大漢王朝的顛覆和重塑。

遺憾歸遺憾,今後的道路也不是一帆風順,歷史已經被趙興篡改的面目全非,一旦幷州不再保持剋制,向周圍的勢力舉起了屠刀,只怕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早有洞察的盧植和劉備,肯定不會坐視趙興吞併他州,難免要發起類似於酸棗結盟一樣的聯合,共同防範幷州的野心。

以目前幷州的實力,單獨吞併一個冀州或者再加上一個涼州,倒是勉強可以。但如果幽州、兗州、青州、徐州、司隸,甚至加上揚州和荊州一起聯合起來抵抗幷州的話,以幷州的戰爭資源根本無力支撐多久,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家底,不出半年就要消耗殆盡。真到了那時,趙興恐怕也只能逃到東面的某些小島上,教化當地的土著改掉村上樹下井邊野合的習慣。

目前整個天下的形勢是:正北方的鮮卑人並未消亡,已經在和連叔叔,一個叫做魁頭的傢伙的壓制下,完成了整合。由於趙興兩次重創,加上呂布和趙雲在北方不停地驅趕,鮮卑人已經意識到了漢人的強大,紛紛放棄了原來的一些蠅頭小利,真正牢固地凝聚在了一起。這對於地處北方的幷州可不是一件什麼好事情,將來只怕趙興還得再堆出許多的人頭景觀,才能將這個民族徹底從大漢的北方驅趕走或者消滅掉。

大漢的東北部,現在是幽州牧劉岱、護烏丸中郎將公孫瓚以及遼東公孫度三個勢力佔據。目前大家正忙著消化自己新得的地盤,所以還沒有出現齷齪或者裂痕,相安無事。不過以公孫瓚此人爭強好勝的性格,只怕一旦鞏固了自己的地盤,就會開始搞摩擦,藉機擠兌劉岱和公孫度。

大漢的西北部,目前是鎮西將軍董卓、護羌校尉馬騰以及反賊韓遂帶領的羌人三股勢力佔據著,更遠的西域長史府和藩國烏孫早已經不聽中央的命令,置身事外,抱著隔岸觀火的心態看著中原大亂。新上任的涼州牧喬瑁沒有勢力,乾脆躲在長安陪著漢靈帝,死活不願再往西而行。

中原地區的河北一帶,目前是袁紹一家佔據,可惜他的西邊有個可惡地鄰居趙興,使得袁紹整日提心吊膽,不敢有一些懈怠和放鬆。

過了黃河以南,便是大漢的腹地,分別是司隸地區、兗州、青州、徐州、豫州。司隸地區目前被保皇黨皇甫嵩一系佔據,兗州是曹操當政,青州是龔景任州牧,徐州牧為陶謙,豫州牧是劉焉。今後除了劉備所在的司隸和曹操所在的兗州,其餘三州都是被吞併的物件。

再往南去,便是劉表所在的荊州牧,劉馥所在的揚州牧和劉勳所在的交州牧。目前看來劉表手下人才濟濟,很有實力,劉馥和劉勳將來很難有大的作為。但是荊州北部的大郡南陽被袁術佔據,而已經開始崛起的孫堅也佔據了廬江太守一職。有這兩個不安分地傢伙在,只怕這幾州日後也不得安寧。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最好過的莫屬遠在益州的司馬世家,只要能夠處理好與益州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關係,司馬家便可以放心大膽地關起門來發展經營,將來絕對是趙興爭霸天下最難啃的一塊骨頭。

好吃也罷,難啃也罷,趙興倒也沒有太過在乎。將來確保他爭霸天下可以順利成功的關鍵因素,在於多出來的一千多年的軍事、政治和科技常識,還有用強大的太祖建軍治軍思想武裝起來的精銳戰士。

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這句話真不是簡單地說說而已。自古以來,得民心者得天下,軍隊本就出自於民,好比魚兒和水的關係。沒有了老百姓的滋養,任何一支軍隊都將難逃覆滅的命運。

已經覆滅的黃巾起義,就是最好的佐證。黃巾起義爆發的原因是廣大農民與豪強地主及封建國家的矛盾日益激化,所以爆發之初得到了老百姓的響應,可以說是深得人心。可是農民起義的劣根性在之後的軍事行動之中暴露無遺,起義軍走一處、搶一處、燒一處,不停地裹挾著更多地普通民眾加入隊伍,直接破壞了社會根基,強/奸了民意,漸漸地不得人心,最終被各地的官軍捕殺消滅。

黃巾之亂對於東漢末年的政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了儘快平定戰事,因此中央下放軍權至地方,使得黃巾之亂無法快速的蔓延至全國,減緩了東漢覆亡的時機。但是卻造成了地方輕視中央,使得具有野心的將領或是官員,藉著在平定黃巾之亂時擴充的兵力割據地方,為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揭開了序幕,更為三國分立埋下禍根。

歷史上,黃巾起義和在它影響下的各族人民起義,持續了前後二十多年。由於起義農民本身的弱點,起義被殘酷鎮壓,但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下,腐朽的東漢王朝名存實亡,並最終走向了滅亡。

要說誰從這場浩劫中受益最多,現在回過頭看去,還是幷州趙興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