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回到三國的無敵特種兵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零一章 將軍挺身補天裂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零一章 將軍挺身補天裂

趙興從來沒有幻想過瘟疫會因為他的穿越而來便不再禍害人間,所以當他在七月十九日的早晨,收到暗影隊員關於發現瘟疫爆發的緊急情報時,內心並沒有多少恐慌。

這個時候,所有人都可以恐慌,唯獨趙興不會也不能恐慌。很慶幸地是,趙興屬於前者,這完全得益於他前世親身經歷過的那場防控疫病的全國行動。他還清楚地記得,在人人自危、害怕傳染的時候,政府應該出臺哪些應對措,凡是試圖遮掩真相、矇蔽百姓的做法,無異於紙中包火;而發動全民進行防控,才是最終獲得勝利的不二法寶。

防控大規模的瘟疫,即使在二十一世紀也不亞於一場全民戰爭,遑論在醫療水平低下的古代?於是,將軍府在第一時間內便調整了策略,向外頒發出一項接一項讓人覺得匪夷所思而事後被證明非常有效的命令。

第一項命令:成立防疫聯合指揮部,總指揮為趙興。指揮部成員包括:鎮北軍團、雄武軍、定遠軍所有師長以上武將(含獨立團團長);幷州各郡太守以上官員;鎮北將軍府所有從事;太行書院四祭酒。

第二項命令:所有軍事、政事、民事活動全部暫停,今後統一由防疫聯合指揮部統籌協調,不得擅自行動。首先取消的大型慶祝活動,便是原定於八月初八的將軍娶親一事。

第三項命令:封鎖所有進入幷州的關隘、渡口、道路,嚴禁任何外來人口未經檢疫進入幷州地界,一經發現輕則驅逐,重則就地格殺、焚燒掩埋。

第四項命令:從接到將軍府命令之刻起,所有郡縣、各地駐軍啟動最高級別防疫應急預案,嚴格控制人員流動,禁止舉行任何群眾性聚會,加強疫情偵測,執行“疫情零報告”制度。

第五項命令:在疫情警報沒有解除之前,幷州進入軍管狀態,所有物資儲備由將軍府統一調配,對外的政經交往,由將軍府統一協調,嚴厲打擊和查處哄抬物價、囤積居奇之行為。

第六項命令:對於在防控疫病中貢獻巨大,無私獻身的軍民,給予最高國民待遇,授予一等功勳,遺體進入太行忠烈園安葬,家人享受幷州撫卹。

後世稱之為《防疫六條禁令》的將軍府命令,以明語的方式,在第一時間快速向幷州所有郡縣和各地駐軍火速傳遞,接到命令的當地駐軍將領和地方官員,毫無異議地堅決執行鎮北將軍的命令,包括州牧府。趙興在幷州的號召力和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

沃野城外,距離鮮卑人自己挖坑自己埋,已經過去七天了。這七天內,又陸續有一些族人出現了發熱昏迷等症狀,但已經比原來大大降低,只有還不到一成,而且一些身體健壯的青年族人,在服用了城頭漢人發給的草藥之後,竟然奇跡般地沒有被魔鬼吞噬掉生命,這讓原本心灰意冷的新族長吐奚看到了希望。

按照漢人的指點,吐奚將殘存下來的兩千多族人分成了十個小組,每組之間相隔一裡安營紮寨,中間挖出一條隔離帶來,禁止人員左右走動。由於這時候天氣暖和,人員在野外生存並不困難。族人們每天只要按時服用草藥,吃飯睡覺就可以。一旦發現有人異常,則立即送到遠離部落的隔離營之中,那裡有淡水、食物和一些藥材,能不能存活下來,就看長生天的眷顧了。

最讓吐奚覺得震撼的是,享受這種“城外野營”待遇的不止他一個部落,就連原屬幷州的居民,凡是沒有及時趕回沃野城的,也統統被拒之城外。他曾親眼看見黃軒族的長老撒呼圖,站在城頭上看著自己族人倒在城頭漢軍弓箭手的射擊之下,竟然毫無反應。

為了防止疫病被帶入城內,漢人真是做的夠絕!其實,這麼做根本算不了什麼。還有更絕的措施,已經開始在幷州內部被軍隊執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早在光和六年(183年)冬天,趙興便在上黨境內推行了第一次“全民衛生運動”(詳見第九十九章)。從那時起,定期清潔水源、清理汙水溝渠,不斷修建公共廁所、公共浴室和定點醫館,大力推廣“五形太極拳”、普及衛生防病知識、生產活性炭口罩,已經成為各地官府的日常工作,到現在已經持續搞了四年。

當時,趙興武斷地頒佈了一項命令:一旦各鄉各亭發現有人出現感染瘟疫的症狀,則立即就地隔離觀察。比如,一家之中發現一人染了瘟疫,則附近幾家同時被隔離觀察;一村之中發現幾家感染了瘟疫,則派部隊將村子圍住,對全村進行隔離;一個鄉里發現有幾個村子感染了瘟疫,則切斷所有與外界的道路,等待趙興的應急處置。

最讓人難以接受的是:凡是因為感染瘟疫死亡的人,不論身份高低,不得發喪和土葬,必須由疫情防控署人員在專門劃定的隔離區內對死者遺體焚燒,並對骨灰進行深埋。這個命令與吐奚部落的待遇毫無二致!

在瘟疫沒有到來時,儘管有些人曾經對趙興親自制定的這套防疫預案中焚燒掩埋的相關內容提出過質疑,但畢竟事不關己,加之趙興當時聲望威勢日盛,反對的聲音也就小一些。可這次瘟疫真的爆發之後,凡是不幸被傳染到的村落和家族,不服從反抗的竟然佔了多數。

在漢代那個百善孝為先的社會中,百姓想當官,首先要被舉孝廉,可見孝道是多麼地重要。如果家人或者長輩去世之後,後人沒有按照禮儀進行土葬,簡直是忤逆不孝到了極致,所以這條命令便激起百姓極大的反抗。

然而這一次,一向愛民如子的鎮北將軍卻犯渾了,毫不體恤民情,非常殘酷鐵血地向忠於他的部隊下了必殺令!哪個村落和家族敢於抗令不尊,持械反抗,則所有反抗者就地格殺,全部焚燒掩埋,不得土葬!如果還有家族村落不聽勸阻,則視情將其全族或者全村驅逐出幷州!

高瞻遠矚者總是孤獨和寂寞的,此刻的趙興便處於風口浪尖之上。絕大多數人不知道這世上有一種生物叫做“致病菌”,只有懸壺濟世的華佗和他的弟子們,勉強接受了趙興微生物致病的理論。

對付感染了傳播性病菌的屍體,不論是人或者動物,最簡單易行的辦法就是焚燒深埋。不管別人怎麼看怎麼想,為了讓更多的人活下去,那怕是揹著千夫所指的千古罵名,趙興在這一點上,固執地毫不讓步,由此也為幷州埋下了禍亂的根源。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在反對趙興。至少被趙興從黃巾軍手裡救下來的移民和上黨的老居民們還是近乎於盲從地按照鎮北將軍的要求去做。

黃巾軍移民都是社會最底層的草根,他們早已看夠了屍體腐於道路邊上而無人掩埋的景象,最大的願望是活下去,對於死後能不能入土為安,真的是不在乎。只要鎮北將軍不收回原本已經分給他們的土地,這些移民就是將軍府最忠實的支持者。

上黨的老居民絕大多數是貧苦百姓,最大的富戶張百萬被趙興殺了,田地也被趙興分給了各州逃難而來的窮苦人家,經過幾年的經營,這些窮苦人家已經成了上黨的老居民。他們是接受趙興恩惠最多的一群人,到目前為止,趙興頒發的任何一條命令,還沒有損害過他們的利益,這使得上黨的普通百姓堅信趙興做麼做肯定有道理,鎮北將軍的命令那是毋庸置疑的,儘管有些說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