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回到三國的無敵特種兵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零一章 雪花鹽大量上市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零一章 雪花鹽大量上市

在晉國雲中郡西南位置,距離黃河“幾”字型那一橫靠右邊的位置上,有個縣名稱作咸陽,此地與幾百年前大秦帝國都城所在的咸陽完全是兩個概念。

大秦都城咸陽二字中的“鹹”,意思是全部和共同,寓意此地整日裡都是陽光燦爛,非常的光明;雲中郡的咸陽名氣比秦帝國都城咸陽要小許多,除了生活在附近的百姓知道還有這麼一個地名以外,天下人知之甚少。

這個小縣之所以被大漢帝國定名為咸陽,只因為它的境內到處都是鹹水湖窪和鹽鹼地,老百姓吃的水中都有一股子鹹澀的滷味,所以得名。

同樣的,晉國境內朔方、五原等郡內有沙漠的地區,還有不少類似於咸陽縣的這種地質,在一些沙漠之中隱藏著一些小湖泊,湖水鹹澀難以飲用,被附近的遊牧百姓稱之為死湖。

自從三月份太傅大人決心大量生產精細的食鹽之後,這些原本籍籍無名,甚至是人們不願意呆的地方忽然熱鬧起來。藉助於黃河河道,有許多吃水較淺的木質明輪船栽著大量的工具和蜂窩煤球,逆著黃河而上,來到了咸陽附近,在這裡將大量的蜂窩煤爐、大大的陶甕以及許多圓柱形的蜂窩煤爐卸了下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按照趙興的指示,晉國發動去年第一屆科考取士中商學科礦產專業的官吏,對境內富含滷水和鹽礦的地區進行詳細的勘探記錄,形成一份指導晉國制鹽業發展的綜合報告。接到命令之後,這些官吏分頭行動,在晉國的各個方向上進行勘查,將個人認為具備開採儲量的價值的小型鹽池和淡水湖泊進行詳細的統計。

最終的資料顯示,咸陽縣附近的池鹽礦儲量豐富,分佈區域相對集中,氣候乾燥少雨,適合進行大規模的製鹽。於是便有了後來興師動眾的大量製鹽工具及材料的向北運輸。

根據趙興的記憶,後世的陝北地區有一座盛產高質量焦煤的東勝神府煤礦,經過這次礦產勘查,竟然也被礦產專業的官吏們發現了蹤跡。原來東勝神府是指由東勝、神木、府谷這三處地方相連而成的三角形地帶,也就是在上郡的最北端和西河郡的最西北端這一片區域。按照當時的地名,這個地區位於昔日南匈奴王庭所在的美稷、使匈奴中郎將府以及谷羅城這一帶。

返回來的小吏,有人帶著一些從當地的土層中挖掘出來的黑色煤石向趙興報告,引起了趙興的極大關注。對於這種儲量極大,目前只能作為高能燃料的礦產,只有趙興明白它的的戰略價值。在晉國鋼鐵廠不斷擴張和增產的背後,是對優質煤礦的的高度依賴。

可以說,沒有質量上乘的鋼鐵,就沒有晉國今日的強盛;而沒有幷州境內儲量豐富的煤礦(橫跨山西和陝西兩大產煤地區),就沒有大量的鋼鐵被生產出來。歸根結底,沒有煤礦,就沒有晉國遠遠領先其他各州的科技實力。

既然在這片大煤礦的北面不遠處就有鹽礦和鹽池,那就更加方便趙興當初設想的採用蜂窩煤爐煮鹽的方法,因為取之不竭的煤石便是煮鹽最為重要的保證。

考慮到咸陽周圍是黃軒、炎晟和堯興三族雜居的地區,想要隱瞞這三族秘密地在此處製鹽顯然不妥,所以趙興大大方方地將胡車兒、嚴曦(炎晟人吐奚的漢名)和烏蘭三位各族的代表邀請到晉陽城中,就在國相劉岱的親自主持下,秘密地召開了一次關於各族製鹽利益分配的會議。

胡車兒是趙興的大舅子、烏蘭是趙興兄弟媳婦、嚴曦是發過毒誓終生效忠趙興的頭領,這三人來開會主要不是跟趙興講條件,而是安安心心地聽趙興安排今後的工作。對於他們而言,壓根沒有擔心趙興會故意偏袒三族中的哪一家或者是漢人,因為趙興是三族和晉國漢人的共主,手心手背都是肉,肯定不能做一碗水端不平的事情。

最終趙興對未來四族共同參與製鹽之後所得的產量分配如下:漢族分得六成,人口最多的堯興族分得一成半,遭受雪災最為嚴重的炎晟族分得一成半,人數較少如今比較富裕的黃軒族分得一成。

對於這個分配方案,分得利潤最少的胡車兒第一個帶頭表示沒有異議,堅決支援和擁護,其他兩人自然不會再多說什麼。其實大家心裡很清楚,也就是趙興能夠在如此巨大的一筆利益面前,還能夠想著北方的三族。所有的製鹽工具由漢人提供,製鹽所用的蜂窩煤球也是漢人佔有的煤礦廠生產,他們黃軒、炎晟和堯興三族只需要派一些能吃苦的族人前來幫忙幹活,就能分到白花花的鹹鹽,這種好事情從哪裡去找?

定下了分配比例之後,大家的熱情頓時高漲起來。黃軒、炎晟和堯興三族承諾各派出五千名身強體壯、吃苦耐勞的族人,今後吃住都在制鹽場,聽從新近組建的晉國製鹽署官員的管理和分工,與一萬漢人技術勞力一起煮鹽。

從五月份開始,臥虎鋼鐵廠趕工製作的五萬個蜂窩煤爐相繼被運送到了咸陽鹽場,同時到達的還有大量圓柱狀的蜂窩煤球以及二十萬個大砂鍋。

在這些煮鹽工具和燃料尚未完全到達咸陽鹽場之前,首批製鹽技術工人便集結完畢,親眼目睹了無所不知的太傅大人,如何用小木片在蜂窩爐灶之中點燃了黑乎乎的煤球,然後將大砂鍋放在煤爐的上方再倒進去滷水,等到水快要見底之前再次添水,直到在砂鍋底部凝聚出三寸厚的鹽粒結晶之後,這才抬下砂鍋,換好煤球之後又放上一個新砂鍋繼續添水煮鹽。

整個煮鹽的流程十分簡單明瞭,所有實地參觀學習的工人們只看了一遍便熟悉了七八成,待到趙興將如何控制火候防止砂鍋被燒裂,如何保持通風防止煤煙中毒,如何掌握時間定時巡視加滷水等關鍵環節進行了講解之後,工人們就迫不及待地忙活起來,只用了兩天時間,人人便煮出了亮晶晶的上等“雪花鹽”。

經過半個月時間的試運營之後,咸陽鹽場便進入到了高速生產的階段。一排排上面加頂,四面通風的煮鹽廠房被修建起來,一根根連線鹽池與鹽場之間的陶製官道被鋪設完畢,一座座從鹽池中汲滷水的龍骨水車被人聳立在了湖邊,一車一車的精緻雪花鹽被密封之後乘船沿著黃河河道順流而下,被秘密運輸到了晉國、幽州和涼國各郡縣的府庫之中。

等到五月底晉國原先儲備的鹹鹽終於消耗一空時,咸陽鹽場煮制的“雪花鹽”已經大量上市,完全彌補了晉國從河東安邑鹽場停止購買食鹽之後的缺口。

到了六月份中旬太史慈率隊南下青州時,晉國首批外銷的“雪花鹽”隨船被運往青州高唐和徐州東海,儘管數量還不至於衝擊朝廷專營的鹽池,但因為其更加潔白細膩的工藝,立即在青徐二州的大家富戶中贏得了市場。

而時間到了七月份時,因為天氣炎熱有利,咸陽鹽場的產量達到高峰,晉國暗中儲備的鹹鹽已經可以衝擊整個大漢製鹽行業。考慮到臥虎商展會還沒有閉幕,趙興便將發起食鹽價格戰的時間向後順延至八月份。

到了光熹三年的中秋節前夕,靠近晉國的幽州、涼國、司隸地區、冀州、兗州、青州等地,市面上忽然多出一種價格便宜,質量上乘的“雪花鹽”來。一時之間,天下再次震動,許多原本就眼紅晉國舉辦商展會大發橫財的勢力終於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