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回到三國的無敵特種兵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零四章 禁鹽議案醞釀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零四章 禁鹽議案醞釀中

大將軍何進近年來一直十分低調,能不開口說話就儘量保持沉默。不是他心甘情願地要將話語權讓與別人,實在是自己這個身份有些尷尬。

與史書中記載的那位曾經獨攬大權的大將軍不同,這個時空中的何進雖然在黃巾起義初期曾經風光無限過一段時間,但隨著靈帝西遷長安之後,他的權力便漸漸地被實際掌控兵權的幾位大佬慢慢給架空了。尤其是等到新帝登基之後,盧植接替樊陵擔任了太尉一職,便徹底將何進撂到了一邊,成為大漢軍隊體系中的一把手。

之所以出現這種令何進無可奈何的局面,只因為大將軍一職雖然聽著名頭響亮,而且在發生戰爭時權力確實很大,但卻不是一個常設的職務。

漢以司馬、司徒、司空為三公,漢光武帝(劉秀)即位之後,置大司馬,至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改大司馬為太尉。至此以後,太尉便是朝堂之上權柄最盛的三公之一,直到漢朝滅亡。

作為軍隊體系內的最高職務,大將軍原本位在三公之上,而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則在三公之下。前、後、左、右將軍,位在九卿之下,但均不常置。東漢中期以後,太后臨朝稱制,外戚執政,常假借兵權以自重。於是,大將軍便成為中央的主要官員,並與太傅三公合稱為五府。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史書記載:自漢安帝起,政理衰缺,始以嫡舅耿寶為大將軍,常在帝都。順帝即位,又以皇后父、兄弟相繼為大將軍,如三公,漢末猶在三公上。梁冀、竇武、何進皆以大將軍錄尚書事,專制朝政。大將軍府下設長史、司馬各1人,皆千石,從事中郎2人,六百石,職參謀政。此外,又有掾屬29人,令史及御屬31人,均在府中供職。

作為外戚出身的何進,藉著原來的何皇后,如今何太後撐腰,擔任大將軍之職以後,儘管黃巾禍亂早已平復,但卻沒有被收走封號,仍然擁有開府建衙,招攬官吏曹椽的權力,但因為太尉盧植實際掌控了朝廷的軍馬,所以權勢已然不再。

對於何進而言,既然說出來的話不如當初那麼有力,別人都是愛聽不聽,他又何必自討沒趣呢?

這次因為雪花鹽事件,何進卻難得地站出來義正詞嚴地開口了,只因為屠夫出身的大將軍比起朝中其他那些士大夫們更熟悉市井,對於鹹鹽私售帶來的後果有著深刻的認識。

與朝中為官的一些大佬不同,何家只是依附在皇權之上才得以在短短幾十年時間之內崛起,並沒有那些千年門閥的根基,一旦朝廷的稅賦減少,何家首當其衝地就會跟著倒黴受苦。所以無論如何,何進都要建議皇帝儘快採取措施,斷熱解決晉國帶來的這一場危機。至於會不會惹怒趙興,最終導致晉國與朝廷從明到暗都徹底的決裂,甚至是引發一場戰爭,這就不是他所關心的重點了。

何進方才的一席話,說的大義凜然,很有煽動性,立即引起了外戚和皇室代表們的共鳴。大家都是靠著朝廷收入吃飯的人,趙興擋了朝廷的財路那就是跟他們過不去,所以又有許多人站出來支援何進與何苗,紛紛要求嚴懲私售鹹鹽的晉國商販,徹底查封“四海商貿貨棧”在晉國之外的倉庫,罰沒所有售鹽所得的利潤以及倉庫中現存的鹹鹽。

皇帝見朝堂上各位大臣們吵嚷的十分熱鬧,惟獨太尉盧植冷眼旁觀,似乎並不怎麼熱心,便開口問道:“不知盧太尉對此事作何看法?”

一直在權衡利弊的盧植,早就料到皇帝會有此一問,於是沉著地回答:“禁鹽之事,關係甚大。若不做足充分準備,一旦有事,恐危及大漢根基。”

盧植的話語雖然說的模糊,但朝堂上的都不是蠢人,自然聽出來盧植的擔憂。盧植並非反對禁鹽,而是提醒大家這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情,要做足了事前準備,調動方方面面的力量與晉國抗衡,甚至不惜與晉國發生一場戰爭。

一直跟著盧植走的劉備,對於老師的這個分析十分認同,他私下裡與諸葛亮商議的結果,也是要麼不動手,一旦動手就要跟趙興撕破臉皮幹到底。這不是朝廷一家的事情,實際上涉及到天下各州勢力與朝廷共存亡,一起對抗強大晉國的事情。

如果按照何進等人的說法,立即就開始在洛陽地區抓人罰沒封倉庫,無疑於提前告訴趙興朝廷準備動手了,那樣反倒會打草驚蛇,令趙興及時將其他州郡的商會撤回晉國,起不到一擊重創的效果。

於是第一個向朝廷稟告問題的劉備站出來說道:“吾贊成太尉大人的意見,對於晉國低價販售鹹鹽一事,朝廷應當全力以赴,但卻不可操之過急。不如派出多路密使,與各州勢力秘密會面,定下共同行動的計劃,等到晉國趙興以為朝廷無計可施之時,遽然爆發,徹底將不利局面扭轉過來!”

皇帝見太尉和廷尉兩個關鍵人物的意見一致,於是說道:“北地趙興於我大漢而言,始終如芒在背,終究還需除之。禁鹽之事關係社稷危亡,不可妄動。今日吾便授予盧太尉臨機專斷之權,專司處置晉國私販鹹鹽之事,還望諸位朝臣同心協力,共赴時艱。”

一場關於禁鹽的朝會就此結束,朝中諸位大臣心事重重地離開了南宮。盧植和劉備則是被皇帝單獨留下,直到晌午時分才出了宮門,也不知秘密地商議了何事。

第二天,由劉備親自推薦的四位特使,帶著皇帝的密詔從洛陽城的東南西北不同方向的城門離開,準備與各方州牧進行秘密會晤,掀起新一輪針對晉國的風暴。

身在臥虎城的趙興,雖然沒有未卜先知的本領,但自從命令秦誼祿發起鹽價大戰之後,便時刻留心著洛陽城的變化,提防著遭到朝廷暗算。所以,當秘密潛伏在洛陽城內的暗影隊員向趙興緊急報告說諸葛亮從洛陽東門而出,直奔虎牢關方向而去之後,趙興便隱約猜到了盧植和劉備等人接下來想幹什麼。

既然這場風波是由他而起,在接下來的這場可以預見的風暴中,趙興怎麼也要成為那個翻江倒海,立於潮頭之上的人。於是趙興緊急調動手下一批暗影隊員,讓他們迅速趕往各州,完成自己交給的秘密任務。

朝廷正在醞釀一場聲勢浩大的禁鹽運動,而趙興也要掀起一場波瀾壯闊的變革。

至於最終的結果,且讓天下人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