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回到三國的無敵特種兵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八二章 既然來了都別走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八二章 既然來了都別走

當馬超率領大軍滅了烏孫東路六萬大軍的同時,周倉也率領一萬崑崙軍攻陷了烏孫王都赤谷城,到了這個時候,實際上對烏孫國的戰事基本已經告一段落。

雖然還有八萬康居和大宛援軍尚在烏孫國南部的山區之中,但關羽這次並沒有打算將其全部殲滅。仗打到現在這個份上,平西軍團參與作戰的十二萬部隊傷亡不到一成,而且還切斷了康居大宛援軍的後路,就算困也能困死這些從蔥嶺(帕米爾高原)以西摸進來的傢伙。

之所以要留下這八萬援軍的性命,只因為關羽還有更為周密長遠的計劃。

馬超率軍抵達赤谷城之後,四萬大軍在城內對頑抗到底的烏孫人進行了徹底的清洗,只留下王宮裡的一千護衛和大昆彌和相大祿沒有去動。

馬超讓人將左大將和右大將的項上人頭丟進王宮之內,並找來幾個能聽懂漢話的烏孫人,讓他們朝著王宮內喊話,聲稱已經全滅了烏孫西路和東路合計十萬大軍,如果不想看到赤谷城被屠,烏孫國被屠,那麼就放下武器出來投降,漢軍保證不殺大昆彌和相大祿。

王宮之內的大昆彌和相大祿已然到了心裡崩潰的邊緣,當他們看到被人丟進來的兩顆血乎淋淋的人頭之後,終於不再抱有任何幻想和希望。雖然出宮投降是一件十分屈辱的事情,但為了城內數萬無辜烏孫人的性命,以及烏孫國各部族五十多萬百姓的生命著想,大昆彌和相大祿最終還是選擇了投降。

兩百多年前,為了聯合烏孫人攻打匈奴人,漢人皇帝將解憂公主遠嫁烏孫,曾經開啟了一段烏漢結盟的黃金時期。雖然隨著解憂公主的遠去,烏孫人脫離大漢控制已經很多年,但大昆彌和相大祿還是從先祖的代代相傳中聽說過那段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烏漢親近的故事。

所以,大昆彌和相大祿相信漢軍將軍所說的話,他們不是為了屠戮而來,只要大昆彌和相大祿出面安撫烏孫國內各部落放棄無謂的抵抗,就可以免去一場滅族之災。當然了,這次十有八九是要亡國。

走出王宮的大昆彌和相大祿,果然沒有受到漢軍的**,而是被護送著離開了赤谷城。王宮內的一千護衛也沒有受到滅頂之災,而是被要求呆在原地,漢軍向他們提供了食物,說過一段時間便會放他們出來。

徹底控制了整個赤谷城之後,馬超留下一萬部隊暫時與一萬崑崙軍合在一處,由軍師田豫和周倉共同留守。馬超則率領兩萬西涼軍“護送”著大昆彌和相大祿來到了烏孫南部的山區,派出幾名烏孫俘虜進山向康居和大宛援軍送信,通報赤谷城失守以及大昆彌被俘的訊息。

正在天山南麓與平西軍西路六萬部隊對峙的八萬康居大宛援軍,在得知了這一驚人訊息之後,立即派人出山核實真偽,結果真的看到了已經成為人質的大昆彌和相大祿。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一下,康居和大宛援軍如同被霜打了茄子,徹底蔫了下去,再也沒有與漢軍決一死戰的勇氣和鬥志。

想一想也是,康居大宛聯軍此次東進,是作為客軍支援烏孫國的,現如今烏孫國已經被漢軍平定,他們便沒有了繼續留下來作戰的意義。連烏孫國都要覆滅了,現在跟漢軍死磕,又有什麼價值呢?

既然不想打了,那就撤吧?那也不行!因為現在他們已經被漢軍南北兩路圍住了,向前毫無希望,向後又有大軍攔路。

不信邪的大宛人派出了一萬人的部隊前來挑戰馬超的阻截,想要強行為後續部隊殺開一條血路,結果發現攔路的兩萬漢軍實在厲害,那密集的箭雨根本無法穿越,硬著頭皮向前衝鋒基本上就是送死。

同樣不信邪的康居人在正面硬扛漢軍的同時,也派出兩萬人意圖突破馬超所率兩萬騎兵的封鎖,結果他們十分不幸地遭遇了重灌騎兵的猛烈攻擊,在丟下數千具屍體之後又逃回了山中。

被打痛了的康居大宛聯軍於是派出使者前來求見漢軍統帥,希望雙方停戰,放一條生路給他們。關羽的答覆時停戰可以,但所有前來烏孫的康居大宛部隊要放下武器出山投降,等候兩國派人前來烏孫贖人。

康居人和大宛人仔細算了一帳,想要衝破攔住去路的兩萬漢軍阻截,至少要派出五萬大軍發起猛攻,但這樣一來,與南方六萬漢軍對陣的兵力便只剩下兩萬人。這兩萬人無論如何也抵擋不住六萬漢軍的攻擊,當他們的主力在北線浴血奮戰的時候,漢軍的主力就會衝破留守部隊的阻攔,從他們的後方發動攻擊。

無奈之下,康居大宛援軍最終選擇了出山投降。當然了,按照漢軍統帥的要求,他們是不可以向北進入烏孫國境內的投降的,他們必須在漢軍的指引下,來到天山以南漢軍步兵控制的區域進行投降。

經過一番折騰,當初出兵來到烏孫境內的八萬康居大宛援軍,到最後投降的時候只剩下了六萬人,其餘的兩萬則是消耗在了南線作戰和北線突圍的過程之中。

這幾仗打下來,前後抓獲了烏孫、康居、大宛三國俘虜合計十萬人,已經與平西軍團剩餘的十一萬人形成了一比一的比例,如果再繼續向外擴張的話,就要面臨巨大的內部穩定問題。於是關羽果斷停止了戰事,開始對烏孫國和焉耆國天山南北兩面進行重新部署。

關羽命令徐榮率領兩萬崑崙軍北上赤谷城,與周倉率領的一萬崑崙軍重新合併,駐守在烏孫國南部區域;又命令馬超率領的三萬西涼軍駐守在烏孫國西部區域,防範康居和大宛兩國;命令馬岱和馬休二人率領兩萬焉耆車師聯軍控制烏孫國北方區域。

至此,烏孫國境內共有五萬騎兵和三萬步兵駐守,足夠應付任何的叛亂和騷動。

關羽本人則率領四萬平西軍押送著已經投降的六萬康居大宛士兵返回焉耆國。

早在發動對烏孫國的戰爭之初,劉虞便命人在焉耆國境內修建了好幾處大型的戰俘營,足夠容納二十萬俘虜的吃喝拉撒。所以,儘管有十萬俘虜被相繼押送進入焉耆國,但並不會造成什麼問題。

這些俘虜今後要麼被送往玉門關內的礦山之中,要麼等著被康居和大宛兩國用贖金換回去。用趙興的話來說,這些俘虜可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足夠平西軍團彌補這次出戰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