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花開春暖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四一章 歸京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四一章 歸京

李小暖放下手裡的邸抄,轉頭看著正玩得開心不已的兩人,阿笨揮著手裡的木劍,跟著程絮儀念著‘父……啵’,程絮儀拿著只布偶,一邊找著阿笨的劍,裝著打來打去,一邊笑的簡直說不出話來,

“小阿笨,是父之過,養不教,父之過。”

程絮儀極其耐心的念著,阿笨突然丟了手裡的木劍,轉身爬到李小暖懷裡,仰頭看著她,委屈的嘟著嘴叫道:

“父……渴!”

蟬翼急忙轉身示意著奶孃,李小暖擺了擺手,抱著阿笨,親了親,

“阿笨是不是想父親了?”

阿笨急忙一上一下重重的點著頭,嘴巴扁了扁,一幅要哭出來的樣子,李小暖忙摟緊了阿笨,輕輕撫著阿笨的後背,溫和的安慰著他,

“父親去打壞人去了,父親也想阿笨啊,父親昨天還給我們阿笨寫信呢,小阿笨要是想父親了,咱們就給父親寫封信好不好?”

“好。”

阿笨高興的拖著長音答應著,程絮儀忙跳下榻,一邊笑一邊幫著蟬翼擺好紙筆,李小暖抱著阿笨,貼到他耳邊,低聲交待道:

“不準叫父親名字,聽到沒有?”

阿笨伸手摟住李小暖的脖子,連親了幾下,討好的說道:

“笨乖。”

李小暖被他親的倒不忍再多責備,抱著他挪了挪,靠到榻幾前,取筆濡了墨,小心的塞到了阿笨手裡,程絮儀跪坐在旁邊,伸手按緊了几上的宣紙。

阿笨抓著筆,極其認真的在紙上畫了個歪歪扭扭的圈,畫到一半,筆軟軟的亂劃開去,翹了只尾巴出來,阿笨欣賞了下,接著東一筆西一筆,畫得紙上橫七豎八的一片烏糟,直到筆上蘸的墨用盡,才回身將筆遞給李小暖,長長的舒了口氣,

“笨好!”

李小暖接過筆,遞給蟬翼,伸頭看著阿笨畫的亂七八糟圖,一邊笑一邊誇獎道:

“阿笨這信畫得真好,父親看了肯定高興,咱們讓人給父親送去好不好?”

說著,折著宣紙,阿笨伸著手,興奮的幫李小暖胡亂按著,兩人折好,李小暖將‘信’遞給蟬翼吩咐道:

“先收好,等會兒和家信一起讓人送出去。”

“嫂子真要把阿笨這信給哥哥送過去?”

程絮儀驚訝的問道,李小暖笑著點了點頭,

“這是阿笨寫給他父親的信,自然要送過去。”

阿笨聽懂了話,看著程絮儀不高興了,

“不不壞!”

蟬翼失聲笑起來,

“三小姐又忘了不是,可不能這麼說阿笨少爺不喜歡聽的話,小少爺早就聽得懂好壞話了!”

程絮儀忙笑著跟阿笨認著錯,

“是姑姑說錯話了。”

門外,婆子稟報著,老太妃和王妃從宮裡回來了,李小暖忙下了榻,打發了程絮儀回去,穿了衣服,帶著阿笨迎了出去。

老太妃臉上帶著絲倦意,換了衣服,抱著阿笨開心的說笑了一會兒,轉頭看著王妃吩咐道:

“你先回去歇著吧,我和小暖說說話。”

王妃看著阿笨,依依不捨的站起來,李小暖瞄了眼滿臉倦意的老太妃,笑著建議道:

“老祖宗既有話要交待,倒是把阿笨先送回去的好,他如今可學會傳話了。”

老太妃摟著阿笨,笑著誇讚道:

“我家阿笨就是聰明,這麼大點孩子,沒他聽不懂的話!”

李小暖笑著也不答話,只上前抱起阿笨放到地上,王妃不等老太妃和李小暖說話,搶著說道:

“我帶阿笨出去玩玩去,來,阿笨,跟祖母到花園裡去玩好不好?”

阿笨興奮的蹦跳著答應著,王妃彎著腰,扎著手,緊張的盯著斜著身子,一路小跑著奔了出去的阿笨,也顧不得告退,急急的跟在後頭奔了出去。

老太妃滿眼笑意的看著兩人出了門,轉過頭,招手叫著李小暖,

“過來坐這裡。”

李小暖示意著白嬤嬤,白嬤嬤帶著屋裡垂手侍立著的丫頭婆子們悄悄退了出去,李小暖側身坐到老太妃身邊,緩緩給她捶著腿,看著老太妃,等她開口說話。老太妃重重嘆了口氣,

“阿然是為了北邊難民的事。”

李小暖低聲接道:

“我想著太后這個時候請人喝茶,也就是這事了,老祖宗,這事,倒正正巧,去年夏天,古家大姐姐說是豐年糧食必便宜,倒不如收些進來存著,我就應了她,又拿了些銀子出來,讓她去收,倒真是收了些糧食進來,現就存在古家二姐姐和大姐姐在城外的幾個陪嫁莊子裡,您看,要不,先把這些糧食拿出來?”

老太妃直起上身,伸手拍著李小暖,感慨道:

“我就說,小恪能娶了你,是他上輩子修來的福氣。”

李小暖抿嘴笑著,

“老祖宗這話,可一定要當著小恪的面再說一遍才好!”

“好好好!不光當著小恪的面,當著你公公婆婆的面,也要多說幾遍,好不好?”

老祖宗大笑起來,李小暖一邊笑一邊嗔怪著:

“老祖宗又笑話我了!”

兩人笑了一陣子,李小暖往老太妃身邊挪了挪,低低的說道:

“老祖宗,這施粥的事,我想著,一邊由咱們府出面,用您和太后的名義各設幾個粥棚,一邊古家大姐姐出面,用先李老夫人的名義,您看呢?”

老太妃斜睇著李小暖,伸手點著她的額頭,

“你這丫頭,心眼就是多,就這麼著吧。”

李小暖笑著答應著,也不敢多耽誤,陪著老太妃又說了幾句話,就告退出來,命人去請了古雲姍、古雲歡和嚴氏過來,細細商量了一個多時辰,幾個人回去,連夜忙了起來。

第二天凌晨,汝南王府、古府、鄭家就調了府裡大半僕從,趕在頭一批出了城,到城外搭棚、埋鍋,運送糧食,到中午,濃濃的粥飯就煮了出來,京城府衙的衙役們一早也得了府尹的吩咐,跟著出來,鼓著鑼,拿著水火棍,張羅著維持著秩序。

靖北王府的粥棚,只略晚了一線,也一家家搭起來,煮了濃濃的粥飯,開始施粥,緊跟著,鎮寧侯府、錢家、唐家、敏王府等等人家,當天下午也出城找了地方,搭起了粥棚,第二天,京城各家也都跟著擺出了大大小小的粥棚子,太后和汝南王府老太妃都捐了首飾銀子出來施粥,但凡還施得起的,誰不要來捧個場?這樣紛亂的時候,誰敢不出來捧足場?

沿著北門往兩邊,施粥的棚子隔幾步一個,直襬出一兩裡路,飢餓的人群有了口吃食,心也稍稍安定了下來,尋著背風朝陽的地方,搭起窩棚,只等著朝廷的大軍傳回喜報,就轉回家鄉去。

三月中,誠王妃帶著誠王和隴州知州趙遠明的屍首,在幾百名程恪派出的兵丁的護衛下,從北門悄悄進了京城。

誠王妃面容憔悴,形容消瘦,坐在車裡,將簾子掀起條縫,往外探看著。

京城北邊幾里外,就駐滿了衣衫破爛的男女老幼,架著高高蘆棚的粥棚冒著青煙和熱氣,成了最顯眼的地標和中心,那些低矮的窩棚圍著粥棚散佈開,在初春的料峭春寒中,一片倉惶心酸的熱鬧。

誠王妃頭抵著車窗框,默然看著外面,離車子不遠處,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光著腳,捧著只缺了個大口子的陶碗,飛快的跑過來,跪撲在地上一堆破絮中臥著的老婆子面前,滿臉笑容的將碗送到婆子面前,婆子支起身子,從身邊又拖個瘦弱的看不出男女的孩子,託著碗送到孩子面前,用手指往孩子嘴裡塞著已經涼了的粥飯。

誠王妃放下車簾,垂著頭靜默了片刻,轉頭看著偎在自己身邊,瘦的眼睛都大了起來的周婉若,低聲說道:

“婉若,母親準備把嫁妝都拿出來,換成銀子施粥,替你父親贖一點點罪孽,往後,你出嫁,出嫁……了,就將就些。”

“我也有些銀子,我也拿出來,母親,我不要,我有母親呢,母親別難過。”

誠王妃抬手撫著周婉若瘦削青黃的臉頰,滿眼哀傷絕望的看著女兒,眼淚如斷了線的珠子,止也止不住。

趙遠明的屍首由禮部送至已經白茫茫一片、哭聲震天的趙府,收殮入棺,擺起了靈堂,李小暖陪著老太妃,當天下午就到趙家哭祭了,各家緊跟其後,雖已傍晚,趙府門前卻是車馬如流,燈火通明。

第二天上午,皇上陪著太后,過來祭奠了忠魂,皇上和太后走後,趙家上下更是腳不連地,往來弔唁的人越來越多。

誠王府大門緊閉,只留了一個偏門供下人出入,寂然的正殿內,架了具黑漆漆的棺木,卻連支白燭也沒有點燃。

正院也是一片漆黑,只有東廂,亮著豆昏黃的燭光,燭光靜靜的燃著,偶爾猛烈晃動幾下,照得榻上木雕泥塑般的誠王妃彷彿動了起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靖北王妃穿著件黑斗篷,斗篷帽子裹著臉,跟著羽箭,影子般轉進垂花門,進了屋,羽箭掀起東廂門口的簾子,靖北王妃看著蒼老木然的端坐著的女兒,嘴唇抖動著,半晌才勉強抬起手揮了揮,進了屋,羽箭放下簾子,輕手輕腳的退出屋,靜靜的守在了門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