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縱兵奪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章 義正言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二章 義正言辭

燕北又找了一條千里馬骨。

雖說過去他的才能不高,但那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這些年他打了大小百餘仗,統治著幽冀二州,無論文韜武略,他比朝廷中多半公卿要強得多,尤其權臣的心術,更是無出其右者。

在皇帝遷都之前,他可是幽冀的主君。

升鍾繇為九卿,是他與幕僚商議的結果。近來過了執掌朝堂的新鮮勁後,不單單他感到不適,過去他部下的舊將也都感到不適應,凡是多了朝廷插手不像過去那樣自在只是其一,關鍵是過去只對燕北負責的眾人如今頭上或是部下都有了朝廷的蹤跡,原本只需一道前將軍府手令就能辦成的事,如今卻要東奔西走在鄴都走上好幾個官府才能完成,還未必能做好。

朝廷與燕氏舊將,都沒有將對方當成自己人。所以才有了刁難,才有不適應。

現在時日還短,朝廷百官還記得燕北送給他們活命恩德的感激;燕氏舊將也還對朝廷懷有那麼點些許的尊敬。可若長此以往,裂痕如果出現,再想彌補可就太難了。

所以燕北要想辦法成為朝廷的人,也要想辦法讓朝廷成為燕氏的人。而促進這種關係最簡單的手段,就是消除百官對他的敵視與憂慮,這個突破口……就是鍾繇。

在河內郡時,鍾繇曾直言不諱地指出燕北的出身,擔憂他遷都鄴城後會對皇帝沒有忠心。儘管燕北打從心底裡並不覺得折算什麼事情,但當時確實怒上心頭的燕北拂袖而去,在旁人眼中,鍾繇得罪過他。

而這樣一個得罪過他的人,如果因為敢於直言而升任九卿,對旁人來說,難道還不能顯示出他大司馬的寬宏大量嗎?

這是其一,其二則是御史中丞這個官職,燕北要讓它空懸一段時間,這是他給甄堯留的職位。御史中丞太重要了,外督刺史內糾百僚,雖然只是千石官職,職權卻著實很大。若是個不明事理的坐在這個位置,掌管著朝議彈劾百官的職責,將來少不了燕北的麻煩。

讓甄堯坐這個位置,不為別的,只要他把官職佔住,不求立功只求沒錯。他可以不開口彈劾人,只要不讓別人開口就夠了。

立在列外的鍾繇聽見燕北提議自己為光祿勳,一時間呆住微張著口都不曾察覺。且不說他年過四旬做了快二十年的六百石小官吏,靠著救駕的功勞才得到亭侯的爵位與御史中丞這樣的千石御史臺主官的職位。單單是他曾直言燕北出身這樣的事就足夠讓給他在燕北輔政的朝廷吃到足夠的癟,燕北怎麼會提議自己當光祿勳?

朝中早在遷都途中便多有猜測,哪怕燕北真的對皇帝忠心耿耿,有幾個官職也是他所必須把持住的,其中之一便是光祿勳。

光祿勳,掌管宮廷侍衛,總領宮內事務的九卿,郎官、謁者、大夫皆為其屬官。在當今的鄴都,光祿勳意味著執掌最強大的兵馬——羽林郎!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燕北這是等於將性命交到自己手上,怎能不讓鍾繇與百官感到驚訝?

御殿的空氣似乎都隨著燕北說出這句話凝固起來,就連皇帝都遲疑了一下,看著燕北面露不解。

“陛下、大司馬,在下並無擔當九卿的才能,還請大司馬收回進言。”最先反應過來的鍾繇當即辭謝,拱手說道:“光祿勳掌管陛下與宮廷的安危,理應由更有才能的臣子擔任。”

群臣都被燕北這個進言弄得腦子有些轉不過來,連燕北先前的第一件事都沒去細想,此時又聽到鍾繇辭謝九卿,更使御殿中嗡嗡聲不絕於耳。

“怎麼不行?陛下,臣有句僭越的話,還請恕罪。”燕北一臉正色地拱手向皇位,在得到應允後這才說道:“當日在河內,燕某麾下兵馬甚多,而鍾元常敢頂撞燕某,百官受制,若在下與李郭無二,是否當時便會將鍾元常格殺?”

“想必諸君心裡有數,御史中丞當時也抱有赴死之心吧?論直言忠心,誰能比擬元常?”燕北說得慷慨激昂,探手望向劉協,接著轉身對百官道:“光祿勳有守備宮廷統領郎官的職責,若將來宮內有變,難道當日能慷慨赴死的鍾元常不能再為陛下赴死嗎?經驗才幹可以慢慢提升,可面對強權不卑躬屈膝的風骨,卻是學不來的!陛下,臣請鍾元常為光祿勳!”

燕北一番糊弄鬼的話從口中義正言辭地說出,反倒讓拜倒在地的鍾繇從心中升起一股士為知己者死的感受。蹉跎十數年,哪裡能想到如此看重自己的竟然是燕北這個起於北方的馬匪!

就連皇帝也不禁咬牙,重重地點頭對鍾繇說道:“鍾卿,大司馬所言亦句句在朕心中,鍾卿便不要再推辭了吧?”

見手握大權的燕北如此不留餘力地為朝廷舉賢,皇帝心裡又哪裡能不受感動呢?看著此時面前的燕北,再回想起過去的董卓、李傕,劉協心中頓時百感交集。

“臣……謝陛下!”

鍾繇還能說什麼呢?他只是緩緩將懷中要表奏的書簡緩緩收好,那裡面寫著兗州牧曹操的功績。鍾繇本想將曹操引為皇帝外援,不過此時此刻,看上去好像並不需要這個外援,燕北對朝廷也並不像董卓李傕那樣,大權獨攬。

連統領近衛的光祿勳都能交給自己這個朝廷舊臣而不是他燕氏舊部,這樣的大司馬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許多朝臣心裡也都是這麼想的。不過燕北可沒那麼傻,光祿勳之下,可到處都是他的心腹啊!

右羽林中郎將典韋對他的忠誠自不必說,統領內衛的左羽林中郎將是李大目,宮廷裡的虎賁中郎將是王當,更不必說無論羽林郎還是虎賁郎,都是他的燕趙武士!

若光祿勳對他有二心,想調兵遣將殺死他……恐怕死的不是他,而是光祿勳自己了。

下朝後,燕北邀請執金吾伏完共乘車駕,笑著說道:“伏公,您是外戚,理應領兵為朝廷除去內憂外患。燕某想表奏皇帝,請您做輔國將軍,與我一同掌政掌兵,您以為呢?”

不用說,燕二爺看上在鄴城街市上領緹騎的執金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