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縱兵奪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二章 丸都山城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二章 丸都山城

高句麗,那巖城。

其實如果燕北把王義請回鄴都,大約能學到不少把持朝政與朝臣鬥爭的經驗。或許當年讓王義扮作商賈前往高句麗做為內應的燕北想象不到,時間給曾經比較姜晉稍顯懦弱的王義帶來多少變化。

當年的燕氏正處在軍爭最烈的時刻,而他也是因為王義的性格不適久留軍中,才將他打發到更加安全的高句麗,本意是希望在高句麗腹內插一根釘子之外使王義得到不亞於其他戰將功勳的權宜之計。

畢竟,那時候燕北只是希望能在分官時給王義留下一個能與麴義、高覽並列的校尉之職。

只是幾年之後,誰還看的上校尉?

姜晉都當將軍了!

在王義的經驗中,把持朝政,靠燕北那樣釘死在國都,是不行的。比如說他這個有監國之責的莫離支,在四年前便不再出現於國都國內城了,反而在自己的封地那巖城掌控朝政,現在那巖城更名為丸都山城,在五部大加的支援下政令通行整個高句麗,這兒才是真正的高句麗朝廷。

至於國都國內城?那只是一具空空的軀殼,由王義門下三千武士把持宮廷與城門,朝臣甚至不能隨意出入國內城,而他的耳目更是遍佈宮內宮外……東川王拔奇也曾抱怨過,不過這都沒有用,王義從民間各地蒐羅美女,送進宮中;同時還收走宮中典籍培養起這位國君養花種草的興趣愛好。

更何況,如今高句麗的時局大勢,便是一名士人若想做出什麼成就,便只能投靠丸都山城的莫離支王義,若一不小心走錯門庭,去了國內城,不要說一展抱負,就連處理政事的機會都沒有!

“在咱們漢朝,也是高句麗一般的情況啊!只是我的兄長比我要厲害得多,他不但想要手握大權,還希望保留皇權。”王義輕輕地笑著,手指緩緩隱在攏袖中抖動著,對他提拔起的心腹晏留與乙巴素道:“我沒有他那麼厲害,就是能獨攬大權……誒,你們說,這是好是壞呢?”

雖然兩名親信都是高句麗人,但王義卻習慣於以漢人自稱。其實晏留和乙巴素也聽慣了,最先開口的便是被王義提拔於農民之身的乙巴素,拱手道:“王君,我認為你與鄴的燕君,都是英雄。若沒有你,國中這六年將不斷與漢朝征戰,甚至腹背受敵之下可能被滅國;如果沒有鄴的燕君,漢朝的內亂也不可避免,在皇室與王室無力扭轉局面時,應該有更傑出的英雄帶領百姓取得安寧。”

王義嘆了口氣,燕北是漢人的英雄,可他王義……註定了從大梁水東端到蓋馬大山腳下,即便百年之後也仍舊會有高句麗遺民傳罵他的名字。

有些事啊,早就註定了!

可能是乙巴素出身黔首的原因,在言語中對燕北、王義這樣獨攬大權的逆臣非但沒有貶低,反而顯得極為尊崇。對他來說如果國君不能讓國內百姓過上好日子,那麼國君就是沒有用的,不應當受到尊敬。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而晏留對此只是笑笑,並未出言稱讚。

“近日北方戰報,拿上來。”王義不再多說閒話,一手攥著書簡一面對照著輿圖上北部邊境險要之地看著,說道:“扶余國在邊境駐軍增多,是打算明年春天南下進攻了。”

如今高句麗北方的大雪已經厚的能蓋過小腿,扶余國還悄悄在邊境增兵,心裡打的什麼算盤恐怕誰都知道了。不過王義並不擔心鄰國的動向,反倒在心裡暗笑,明年的戰爭,一定會出乎兩國所有人的預料,扶余國的兵,別想南下。

這都是他們早就盤算好的!

說起兵事,晏留嚴肅地拱手道:“不錯,扶余國在邊境已陳兵三萬餘,來年必將是一場大仗,莫離支以為我們如何應對?”

“不必擔憂,我心中已有萬全之法,十月時下令國中集結兵馬,如今有多少了?”王義擺手問著,便聽晏留如數家珍地說道:“五部大加各聚兵馬,已有近三萬兵力,若算上莫離支的兩萬兵力,明年春可出動兵力應有五萬……只是這樣的兵力,進則有所不足,守又太過臃腫。”

即便五萬兵力全部押上,也打不到扶余國都,而僅僅用來守備邊境,又太多了些,空耗糧草。

“留下丸都山城八千武士,傳告各地兵馬,來年二月之前全部調集至北疆沿線,防備扶余國的突襲,並準備向北進攻扶余。”王義對兩名國中重臣同時也是他親信的震驚置若罔聞,反倒信心滿滿地道:“這一次,我們將攻入其國都,木柵城!”

高句麗與扶余國的國力始終相仿,有些類似先漢武帝前的漢朝與匈奴,一方稍弱但有地利、一方稍強卻也沒有滅國的能力。扶余國有八萬戶百姓,單單其國都木柵城便有三萬戶,生民二十萬。因此無論乙巴素還是晏留,都認為王義所說的攻入木柵城無異於痴人說夢。

“莫離支,恐怕單單四萬兵力,不可能攻入木柵城。若扶余舉國之力,即便擊敗其國中在南的邊軍,亦仍舊能再徵召兵馬不止三萬,勞民傷財自不必說……若耽誤了明年進貢鄴城的檀弓與金錢,再與漢朝交惡,當無力回天啊。”

這也是晏留與乙巴素最不解的地方,王義即便再是高句麗的莫離支,他也是個漢人,甚至還對漢朝掌政的大司馬燕仲卿以兄長相稱,尊敬不僅僅掛在嘴邊而已,難道他會忘記給漢朝的進貢嗎?

一年三千張檀弓,兩千萬錢,這樣的數目從來都不在少數,這是高句麗國中每年接近半數的稅收了。

“正因連年上貢,才能讓我們有打贏這場仗的可能。向幽州求援吧,請幽州借道高句麗發兵扶余,在遼東、玄菟這些地方進入扶余國腹背,截斷他們的糧道,我們的軍隊將在明年夏天勢如破竹地攻向木柵城!”王義笑了,道:“到那時候,打了上百年的仗,便得以終結。”

只是王義心裡清楚,終結的,將不單單只是扶余,還有高句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