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縱兵奪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二十章 開市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百二十章 開市

興和五年的農忙之後,邯鄲近畿又進入大興土木的時期。

受封趙王已有幾年的燕北在收到孫氏出逃海外的訊息後才終於找到一點近似高枕無憂的感覺。這倒不是說孫氏對趙王的威脅有多大,實際上孫氏一直以來對趙國都沒有什麼威脅,不過是割據一地的小諸侯罷了,恰恰是因為他們人畜無害,才讓燕北覺得逼走他們是一件好事。

江東畢竟地處東南,而燕氏的主要敵人劉備與曹操則位於西南,兩面作戰對輜重運輸帶來的壓力極大,如今孫氏兵敗流亡海外,意味著揚州重歸中原治下,燕氏又多了一個後方產糧的州域。

揚州種米很好,雖然東南一直以來沒有多少百姓,也比不上中原交通便利,但因多年無大戰事,州中百姓務農不曾發生像北方很多地方因戰事導致田地荒蕪的事,故而揚州糧食產量甚至可以比擬中原。

這便為燕氏形成了司州補給益州馬超、趙雲軍;揚州向荊州張遼部以水路輸送補給、兗州西部與荊州北部向張頜軍輸送補給的輜重運籌,進一步減輕趙國壓力。

今年燕北照例派出兩支軍隊,一支是已經有出塞經驗的太史慈部由幽州出關,沿途穩固亭塞,向西征討步度根;另一支便是麴義所率的徵西域軍,肩負著收拾宋建與帶張魯以道教西傳的使命進入涼州,向西域進發。

這才不過剛走了倆月,陳群便已經在涼州向燕北接連送來四五封書信,坦言涼州輜重壓力極大,希望能減少對趙雲部的補給。想來也是,涼州原本便是苦寒之地,即便歸屬燕氏後,朝中也沒有能力在涼州做出太大改變。陳群能夠管轄好漢羌雜居的涼州刺史部便已實屬不易,涼州本土的百姓飯都吃不好,他又能從哪裡弄來供給麴義軍西征的糧食。

涼州最多只能擔當糧道的責任,兵糧的出處,還是要靠司州的屯田。

其實漢朝最早出現屯田的地方是伏波將軍馬援屯兵涼州時的軍屯,不過如今早已衰敗,就算供給涼州各地的郡兵尚且有所不足,更何況麴義的徵西軍呢?如今趙國所擁有的屯田真正成規模的僅有一處,那就是過去最富庶的關中之地。

最早燕氏在遼東乃至幽東四郡屯田,但後來因田策的衝擊,軍屯都被分給百姓,如今燕氏在遼東也沒多少自留地,更別說屯田了。倒是過去寸土寸金的司州,因為董卓遷都致使司州大亂,反倒被燕北鑽了空子,最好的田地無人耕種,全都便宜了他。

後來發黑山軍民、白波軍民至司州,幹的便是屯田的活計。到如今,司州除了留下不到三萬的軍隊,當年調往關中三十萬軍隊皆成了耕作的百姓。倘若在燕北統治幽東四郡時期,猛然給他三十萬軍隊,他必然喜不自勝,但到他統領幽冀,再拿出這三十萬又白波、黑山組成的軍隊,說實話他看不上。

燕北的軍事思想一直在變化,早年用的是自己手下的老兄弟,姜晉王義他們懂得還沒他多,招兵練兵乃至行軍打仗全都親力親為,從來不覺得自己有多出色,但也不覺得自己有多失敗,因為沒有比較。

可到了後來就不是這樣了,自麴義練出精兵在他麾下南征北討,他是眼看著一支能比肩先漢鼎盛時期的軍隊在自己治下誕生,何況酸棗會盟看遍了天下諸侯,再去看黑山白波的亂軍,他哪裡還會看得順眼。

黑山白波的兵,用他們打打順風仗還行,但凡與諸侯對戰作為主力,很難得心應手。但不得不說,雖然打仗不行,讓他們種地屯田卻是一把好手。

但就算這樣,司州的田地也在百姓購置下沒留下多少,交與馬超的軍糧全靠賦稅支撐。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燕北並不明白荀悅的田策究竟好在哪,他只是覺得將田地分給百姓能夠最大限度上為他減輕耕作的人力負擔,讓更多軍卒成為職業武士,不必因耕種農事而耽誤戰事。為此放棄廣袤田地所帶來的錢糧,在燕北看來是值得的取捨。

但直到燕北走到如今地位,他才真正明白荀悅田策的初衷與深意。

為了幫他打仗?狗屁!

田策的真正目的是藏富於民,遏制土地兼併後控制百姓與豪右的差距,把原本屬於豪強、大族的田地拿出來大部分交給百姓,這便使得百姓大多有餘量餘錢,生活富足之後開始讀書識字、習武學御。當燕北順著這個思路向前看過去,便能夠見到十分光明的未來。

各地縣學、郡學、州學乃至太學都將迎來更多的諸生學子,普通黔首的地位進一步提高,手有餘財,華貴衣物與裝飾工藝品的價格將上升,士人家庭很有可能會在宗族中尋找不成器的子弟經商從賈事。

燕北覺得,對商賈所收的稅,應該再多一點。即使再多一些,將來也很難抑制人們從商的熱情。另一方面,匠人、手工學徒的比例也會增多,這件事看起來倒是好事。

從坐榻上起身的趙王嘆了口氣,他過去做過商賈,還並非其中翹楚,他所能想到的那些精明的商賈自然也能想到,所以想必明智的商賈如今便已在鋪設商路了。

不過燕北比別人掌握更多的力量,他不能阻止旁人取利,但他能決定旁人在什麼地方取利——趙國所謂的大興土木,並非建起什麼沒用的觀臺,而是要在邯鄲與長陵之間修一座州市,為往來行商的商賈集散貨物。

行商的買賣人未必總能賺到錢,但收稅的永遠都能賺到錢。

燕北的面前有一副諸州輿圖,輿圖上被他放著幾尊酒器,在酒器下壓著的,便是他預計的諸州所開州市,今後將是一州最大的商市;州市之下開郡市;郡市之下開縣市;縣市之下開鄉市;如此一來,取消關防商稅,市稅必然會為國中取得更多錢財。

這比先帝買官賣官快多了!

當國庫中的錢幣堆積如山,他便能為天下做更多有用的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