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開掛吧,醫生!最新章節列表 > 149章 三臺手術同時開始(4K)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49章 三臺手術同時開始(4K)

看著傷者的老父親那蒼老但是堅定的面容,鄭毅也堅定地點了點頭。

“放心吧,老爺子,我們一定會盡力的。”

這麼說著,鄭毅讓林主任幫忙給老爺子進行手術簽字,自己則是帶著何傑還有高洪林直接衝到了手術室裡。

這一次,鄭毅沒有叫楊雯。

因為這個手術不需要體外循環。

需要的只有外科大夫的雙手。

還有足夠的運氣。

“鄭總。”何傑一邊回憶著男子的傷勢,一邊對著鄭毅問道:“要不要請其他科室同臺?”

“普外科,骨科都叫過來。”鄭毅想了想說道。

這一次,手術風險雖然巨大。但是從時間上,已不像當初搶救劉宏時那般緊迫。

清專科來臺上會診,才是最安全的做法。

何傑點了點頭,走到一邊開始聯絡其他的科室。

“對了。”鄭毅又對著何傑招呼了一聲。

“怎麼了,我的鄭總啊!”何傑還沒打通電話,對著鄭毅翻著大白眼珠子。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把段主任也叫過來吧。”鄭毅補充道:“這個患者有胸部損傷,心胸外科過來我們也能好過一些。”

“好的。”何傑點了點頭。

沒過多久,骨科的住院總、普外科的住院總,還有段海清帶著閆宇都齊聚在手術室裡。

“這是在手術臺上搞了個多學科會診啊。”骨科住院總象徵性地開了個玩笑。

多學科會診,英文縮寫叫做MDT。

是由多學科資深專家以共同討論的方式,為患者制定個性化診療方案的過程。

在MDT模式中,患者在治療前可得到相關學科專家等組成的專家團隊的綜合評估,以共同制定科學、合理、規範的治療方案。

但是這種治療模式,大多數適用於慢性病。而多學科會診模式,也往往需要提前至少一天預約。

對於急性病,尤其是急診手術,這種模式就顯得有些捉襟見肘。

這種時候,臺上會診,才是最快最有效的。

不過看到了患者的檢查結果後,眾人也是面面相覷。

“這……”段海清作為在場資歷最老的大夫,在這一片啞然中率先開了口:

“你們都不說話,患者也還沒送來,我就先倚老賣老的來上兩句了。”

段海清指著面前的片子說道:

“目前來看,和我們科關係最大的就是最後這兩根鋼筋。”

段海清的眉頭皺起:“有難度,尤其這最後一根鋼筋,還需要普外科的兄弟和我這邊密切配合才行。”

說著,段海清又看了一眼鄭毅:“小鄭,你確定患者家屬能夠接受手術風險對吧。”

“是的。”鄭毅點了點頭。

“那行。”段海清點了點頭,不再說話。

他先開始的目的,只是為了拋磚引玉。他在等普外科住院總和骨科住院總的回應。

兩位住院總對視了一眼之後,骨科住院總先說話了:

“從我們骨科的角度來看,這位患者有三根鋼筋是和我們骨科有關係的。”

“首先是大腿那根,根據我們的經驗,不難取出。”

“至於肩膀上的那根。只要稍微仔細一點,應該問題也不大,但是神經血管的副損傷可能很難避免就是了,這點家屬應該也知情。”

“難度最大的同樣是最後一根。”

旁邊的普外科住院總也表示了類似的觀點,穿透腹腔的那根鋼筋,還有最後一根鋼筋是普外科的負責範圍。

簡單的幾句話後,手術室的眾人都心中有了數。

最難的問題,還是在最後一根鋼筋上。

這最後一根鋼筋,需要在場所有人的力量才能取出來。

飛快地決定了手術計劃後,患者已經被送到了手術室裡。

居然是楊雯和林主任一起送患者過來的。

“自體血回收機開啟。”鄭毅看向了臺上的周蕾。

“好。”周蕾點頭。

隨後鄭毅把目光轉向了楊雯:

“楊雯,你來得正好。”鄭毅看著楊雯:“跟輸血科聯絡一下,要血。”

“很多的血。”

“明白。”楊雯點頭,就往輸血科跑去。

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新鮮冰凍血漿、濾白冷沉澱凝血因子、單採少白細胞血小板。

每一樣都不能少。

楊雯去取血的時候,麻醉師開始火速地麻醉,氣管插管,呼吸機連線。

消毒,鋪單,一切過程一如既往。

一切準備完畢,骨外科住院總已經穿好了手術衣,站在患者右側大腿旁邊。

他的對面,站著高洪林。

普外科住院總也站在了患者的腹部鋼筋旁邊。

他的對面,站著一臉苦唧唧的閆宇。

剩下的鄭毅、何傑和段海清三人站在了男人的右側,目光凝重地看著患者胸口上的那根鋼筋。

“抗生素給藥,加大劑量。”鄭毅對手術室的巡迴護士說道。

抗生素沿著患者的靜脈進入,幾人對視了一眼,手上同時開始了動作。

三個位置同時開始。

大家的策略很明確。

先將相對容易的鋼筋給取出來,然後再一起合力解決最麻煩的那幾根。

骨科住院總手中的手術刀沿著鋼筋刺入的地方,將刀片刺入,將這個傷口適當的擴大。

分離皮下組織,骨科住院總一手拿著電刀,另一只手拿著止血鉗,動作熟稔無比。

曾經有老師在醫科院校上課的時候,用很誇張的語氣,說過一句話:

“外科就是解剖。”

作為一名外科大夫,只要對解剖學掌握得足夠熟練,那麼你的手術技術再差,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哪裡該碰,哪裡不該碰,是一名外科大夫必須知道的問題。

骨科住院總手裡的動作開始放慢了速度。

因為到了股四頭肌的位置了。

小心翼翼地將患者的肌肉中遊離出了一條通路,看著逐漸疏通的道路,骨科住院總眉宇間的緊張總算是退下去了三分。

很幸運,這根鋼筋沒有傷到股動脈,也沒有傷到股神經。

那就容易多了。

確定道路疏通完畢之後,骨科住院總讓高洪林換了一副手套:“準備拔鋼筋了。”

高洪林肅然點頭。

骨科住院總又不放心地叮囑道:

“你拔鋼筋的時候,一定要慢慢拔,動作一定不能太快。”

“如果遇到阻力,千萬別用力,我在這邊看看是不是有哪些組織把鋼筋給卡住了。”

“一定不要用蠻力,一旦給動脈或者神經給拽斷了,那麻煩可就大了。”

“我明白了。”高洪林肅然點頭。

雙手握住了鋼筋,高洪林的胳膊開始用力。

鋼筋一寸一寸地從男人大腿根的傷口裡向外移出。

“停。”骨科住院總突然喊住了高洪林的動作。

高洪林連忙一個寸勁停住了動作。

這一個急剎車般的操作,可是差點把高洪林的老腰都給閃到了。

沒等高洪林開口詢問,就看到了骨科住院總拿著刀片和鉗子小心翼翼地探了下去。

將纏在鋼筋上的一縷肌肉給割開鬆解。

“好了,繼續。”骨科住院總點了點頭。

“好。”

有了這一次的配合,高洪林這一次的力氣明顯輕柔了很多。

在這樣拔一會兒停一會兒鬆解一會兒的交替中,這第一根鋼筋終於緩緩地離開了傷者的體內。

鋼筋拔出的瞬間,鮮血立刻將之前鋼筋留下的孔洞填滿。

骨科住院總眼疾手快,立馬將手裡的吸引器塞了下去。

暗紅色的血液被吸引乾淨,又是一番仔細的探查過後,發現只是創面滲血,主要的動脈和神經依然沒有問題,骨科住院總這才放下心來。

“雙氧水、碘伏、生理鹽水、脈衝衝洗器。”骨科住院總對著周蕾伸出了手。

同時三個地方開臺,讓周蕾不由得有些手忙腳亂。

儘管這樣,她還是準確無誤地將各式各樣的器械傳遞給了各位醫生。

接過了這四樣東西,骨科住院總小心翼翼地開始了沖洗。

沖洗,清理壞死組織和嚴重汙染的組織。

然後再沖洗,再清理。

這是一個很枯燥的工作,但是卻同樣是很重要的一步。

所有的骨科醫生都知道,骨科最怕的是什麼。

是感染。

感染不但會讓很多做的很完美的手術功虧一簣,嚴重到了一定程度,甚至還有截肢等可能。

鋼筋,這種露天放置的東西,上面不知道有多少細菌。

鋼筋在男人的身體裡停留的時間已經不短了。

這些細菌會引發多重的感染,誰也不知道。

能做的就是儘可能地清除這些東西,爭取讓患者不發生感染。

就算發生感染,也儘可能減輕感染的程度。

再次仔細確認自己傷口已經徹底清理乾淨了,骨科住院總這才開始給患者放置傷口內引流管。

縫合。

與此同時,骨科住院總悄悄地瞄了旁邊的普外科住院總一眼。

普外科住院總這邊,也已經將傷者肚子裡的這根鋼筋給取了出來。

此時,他們正在用大量的生理鹽水沖洗周圍。

腹腔內,是不能用雙氧水和抗生素沖洗的。

因為那裡有太多的臟器和黏膜。

用這種存在著殺傷性的東西沖洗完,就會發生粘連。

那可是很麻煩的事情。

處理完畢之後,骨科住院總帶著高洪林來到了傷者肩膀的位置。

他們要開始處理男人肩膀上的那根鋼筋了。

這時候,他們瞄了一眼鄭毅和段海清這邊。

鄭毅和段海清已經小心翼翼地探查著肺裡面的情況。

只是兩人的進度,好像並不是很順利。

“來一個胸腔鏡?”何傑在一旁出了個主意。

這種情況,在往下分離,可是越往深處風險越大。

胸腔鏡,畢竟能夠伸到這縫隙裡,起到一個眼睛的作用。

這一次,何傑的提議得到了鄭毅和段海清的高度贊同。

在鄭毅這邊又開始忙碌的同時,骨科住院總檢視了一下男人的肩膀,對著高洪林點了點頭。

有了上一次的配合,這一回高紅麗你和骨科住院總的配合明顯順利了不少,很快,這根鋼筋也在二人的努力下取出。

洗乾淨了滲出來的血,再次仔細地清理了組織之後,

骨科住院總對著巡迴護士再次說道:

“給我準備一個外固定架。”

對於骨折的患者,首要的治療是固定,並且避免骨折斷端對周圍的血管神經造成二次損傷。

最早,在沒有鋼板和外固定架的時候,大家只能用石膏或者夾板來固定。

後來有了外固定架和鋼板之後,尤其是鋼板已經得到了廣泛的運用。

因為可以早期活動,並且不外露,可以在體內留存,繼發感染風險小,如果需要取出還可以二次手術取出等優點,越來越多的骨折採用了鋼板內固定。

內固定,指的就是固定是在患者的體內,皮膚裡,而不是在皮膚外。

但是,有一種情況時不能用內固定的。

那就是患者有嚴重的感染,或者存在著高危感染可能。

因為鋼板畢竟只是一塊金屬,它並不是人體內的組織,人體的免疫細胞也無法達到鋼板裡。

如果患者在骨折周圍,已經有了嚴重的感染,那麼那些細菌就會依附在鋼板上存活,哪怕是抗生素都很難起到作用。

在這種時候,需要使用的就是外固定架了。

外固定架有很多優點。對於這位患者,就是要利用的就是外固定架可以調節骨折復位、創傷小、骨折區感染風險降低的優點。

如果外固定架使用後感染控制很好,可以找個時間把外固定架換成內固定鋼板,方便患者護理和活動。

如果仍舊擔心感染風險,那麼外固定架可以一直使用。

瞄準好了位置,骨科住院總對著周蕾說道:“先給我鋼針,和強力電鑽。”

邊說著,骨科住院總瞄準了患者骨折的位置,用刀片小心地切開了一個小口,一點一點地探到了骨折兩端骨質完好的部分。

與此同時,周蕾飛快地把鋼針安裝在了電鑽上,輕輕按動按鈕試轉了一下,電鑽電力充沛,功能良好。

接過了鋼針和電鑽,骨科住院總瞄準了位置,按動了按鈕。

高速旋轉額電鑽抵到了骨頭上,摩擦出了一片骨屑和血沫。

電鑽上的鋼針也在這摩擦中,沿著骨頭一絲絲探進。

直到透骨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