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都市 > 開掛吧,醫生!最新章節列表 > 170章 介入不算手術?(4K)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170章 介入不算手術?(4K)

“在這種情況下。”

這位大老雖然是心外科專家,但是從他的這番言論就能看得出來,他對於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療也有非常深的造詣。

只見這位專家看著螢幕裡鄭毅的操作,繼續解說道:

“就需要考量術者的技術了。”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到,這個小子剛剛操作導絲的那只手的手指頭動的那幾下。”

“就是利用剛剛那幾下動作來調整了導絲的角度,讓導絲能順利地進入到目標血管當中。”

這個時候只有一旁的方巖,因為只有自己能聽得見的聲音,小聲地滴咕道:

“這種操作,誰能做得到啊。八成是蒙的吧……”

不過方巖自己也能察覺出來,說話的語氣裡卻有著底氣不足。

這時。

在方巖不可置信的眼神裡,鄭毅的這根導絲已經到達目標的位置。

是時候了。

鄭毅手上的操作很快,沿著導絲將擴張球囊小心翼翼地順到了冠狀動脈狹窄的位置。

充氣,球囊擴張,狹窄的地方被開啟,很快能擴張出了一條只見通入的路,動作順利無比。

把球囊順著導絲拿出來,鄭毅再次順入了支架。

到達位置,支架釋放。

依舊順利無比。

而除此之外,鄭毅繼續取出了導絲,在他的操作下,導絲再次進入了其他相對細小,但是狹窄程度比較單一的地方。

導絲在他的手裡,如同手指頭一般靈巧。

在鄭毅的操作下,很順利的一次又一次地又進入到一根又一根的分支血管當中。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評委區中,大家看著鄭毅的這段操作,所有人不由得頻頻點頭。

這下子,就連剛才一直叨叨個不停表示自己不屑的方巖,也說不出話了。

畢竟一次兩次的成功,自己可以嘴硬,說是偶然瞎蒙的。

但是現在這麼多次,鄭毅都已經順利完成了超選的操作,想要自己就算想要說他是懵的也不太可能了。

可是看著鄭毅的這番操作,方巖的心情也越發的忐忑和不解。

他確實不喜歡用國產的導絲和造影器械。

而他不喜歡用的原因很簡單。

就是因為國產的導絲導管還有支架系統,很多都是彷制國外進口產品的。

你因為是彷制的,所以缺乏自主創新,而且因為國產的東西相對來說比較便宜,所以他們做工和進口的商品相比明顯的會顯得有些粗糙。

方巖自認為如果是自己的話,用國產的導絲,自己的技術水平發揮的,可能只能達到用進口導絲的水平的2/3左右。

但是這個鄭毅居然能將國產的導絲玩得這麼熘。

這也讓方巖心中,對鄭毅的輕視不由得收起了幾分。

不過更令方巖感覺到驚訝的還在下邊。

只見鄭毅很快地放完了支架之後,將導絲導管從患者的股動脈撤出來,立刻放置上了加壓器進行加壓止血。

而另一邊,楊雯的配合很默契,立刻接替了鄭毅的加壓止血工作。

與此同時,手術檯兒上何傑已經順利地開胸完畢,此刻正在拿著胸廓內動脈牽開器和手裡的工具在一點點取著患者的胸廓內動脈。

鄭毅這時候是把手放到一邊的臺子上,拿出了那套微創的腔鏡耗材,在巡迴護士的幫助下,將這套耗材連線到了雜交手術室裡的高畫質腔鏡上。

“刀片。”鄭毅伸手,柳葉刀被拍在了手心。

手起,刀落。

在患者的手腕上打切了個小口之後,鄭毅把腔鏡慢慢地探了進去。

這個操作可是讓在評委區裡的所有專家都露出了感興趣的表情。

“居然是腔鏡血管採集技術。”一位專家饒有興趣地看著鄭毅的操作,弄出了好奇的表情: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這個技術現在只在少數的醫院應用。”

“我很好奇,在這位年輕術者,他是什麼時候學會這個技術的?”

看到會議室裡的多半的人都露出了懵懂的表情,這位專家繼續開口解釋:

“採用腔鏡進行血管採集技術,它的微創程度自然就不必多說了。”

“但是這個技術之所以沒有被廣泛地開展,也是有他自己的原因的。”

“第一個問題,就是花費問題。”

“畢竟微創的東西相對價格都比較高,而且醫療保險報銷得也比較少。”

“如果使用這種微創腔鏡的話,患者會要多花上幾千塊錢。”

“但是這並不是最主要的問題。”

“它最主要的問題在於。”

“很多人都擔心這種技術,會對冠狀動脈搭橋的患者的橋血管質量產生很明顯的不良影響。”

說到這裡,很多人都明白了這位專家話中的意思。

眾所周知。血管這種東西,最怕的一樣損傷就是牽拉了。

冠心病患者心臟血管發生狹窄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血管內皮細胞,也就是血管裡面最內側和血液直接接觸的細胞,發生了損傷。

之後逐漸地出現了血管的內部狹窄。

有很多的研究,其實都已經發現了患者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和患者的一個血管老化程度有著很明顯的關係。

而切開獲取患者的其他血管,作為一個冠狀動脈搭橋手術中的橋血管材料的話。

雖然這樣做損傷比較大,但是因為可以完整地看到血管的情況,採集血管的時候可以盡量減少對血管切拉以及損傷。

這麼做就可以明顯改善橋血管的使用壽命。

但是腔鏡技術不一樣。

使用腔鏡技術的過程當中,很多人都認為腔鏡的使用難免會對血管造成壓迫、牽拉,從而造成損傷。

這樣會嚴重影響橋血管的質量。

這種損傷的結果就是橋血管的使用壽命變短。

要知道對於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的患者,橋血管可是維持心臟血液的通道。

橋血管一旦發生狹窄或者閉塞,就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生命安全造成很嚴重的影響。

心絞痛或者心肌梗死隨時可能再次發作。

不過這話說回來。

由於腔鏡技術本身的微創、損傷小以及併發症少的優勢,還是有很多的人都在研究這項技術的。

也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提示了在操作得當的情況下,使用腔鏡採集血管的技術,不但可以減少患者的損傷以及手術併發症的發生。

同樣,對於患者自身橋血管材料的損傷和切開採集血管的技術相比也沒有明顯的差別。

這種兩面化的結論,使得這場技術現在仍然存在著爭議。

存在著爭議就意味著矛盾,這也是這種技術未能廣泛普及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沒能想到,大家竟然會在這種省級的比賽上面就看到了這種技術的展現。

而且從螢幕當中這樣的操作來看,這位術者對這樣技術操作還非常得熟練。

雖然隔著一層皮膚的阻擋,但是在鄭毅的意識和操作下,腔鏡很是靈活地在患者的血管周圍穿梭,將血管一點點地分離、剪斷。

很快一根完好的血管就被取出來,放到了保護液當中。

這個時候何傑的聲音也在鄭毅的耳邊輕輕地響起:

“鄭總,好了可以來了。”

原來此刻的何傑,此刻剛好完成了患者的胸廓內動脈的採集工作。

鄭毅再次和何傑交換位置,輕輕地拿起剛被遊離好的胸廓內動脈,鄭毅輕輕地屏息。

胸廓內動脈在胸腔內,位置剛剛好,所以只需要取下來一端,另一端還在自己原先的位置。

只需要將取下來的這一頭吻合在冠狀動脈上就完成了任務。

按照剛才造影的結果,在患者的左冠狀動脈前降支前選擇了第一個搭橋的位點。

再次接過柳葉刀,鄭毅手腕一翻,小刀輕輕一劃。

一道小口在冠狀動脈上被劃出。

旁邊何傑立刻拿著注射器對著切開的小口噴起了水,確保鄭毅的視野不被流出的鮮血所汙染。

接著,鄭毅將心臟穩定器固定好,將胸口動脈的末端,慢慢地患者自身冠狀動脈的切口上進行吻合。

很快第一根血管搭橋完畢。

“翻心臟?”何傑在旁邊再次問道。

“嗯。”鄭毅點了點頭。

何傑配合地將自己的手放在患者的心臟上,輕輕地翻動,讓患者心臟側面的冠狀動脈完好地顯露在了鄭毅的眼前。

接過了旁邊採集的血管,鄭毅手裡的心臟穩定器再次落下。

兩人默契的和配合著。切開血管,吻合。

第二根血管橋在冠狀動脈上的落點很快就縫合完畢。

然後何傑再次翻動心臟,到了第三根血管橋。

等到三根橋的一段都縫在了冠狀動脈上之後。

因為剩下的兩根血管材料都是一截一截被取下來的,所以鄭毅需要將這兩根血管橋的另一端縫在患者的主動脈上。

那樣血流就會從患者的主動脈沿著橋血管走到患者的冠狀動脈中,改善患者心臟的供血。

就看見鄭毅再次拿起了手術刀,寒芒一閃。

刀片在患者的主動脈上飛快地打個兩個小孔,然後進行將兩根血管的另一端和這個小孔進行吻合。

動作輕快無比。

這三根血管橋都搭打完了之後,鄭毅這才松了一口氣。

手術終於是順利地做完了。

接下來就是止血和關胸了。

看著鄭毅的手術進入了尾聲,評委區的各位專家們都露出了思考的神色。

鄭毅的這臺手術室冠心病的雜交手術治療,其中有很多的亮點。

其中鄭毅自己所設計的幾個亮點之外,最吸引大家眼球的就是手術臺上這三個人之間的配合。

三個人從始至終沒有過多的交流,但是配合得卻異常的有默契,連中間一點點地疏漏和差錯都沒有發生。

這才是最令人感到驚訝的。

而一直對著鄭毅保持著不屑的態度的方巖,也在悄然之間改變了對鄭毅的看法。

“這個姓鄭的大夫是一個強敵啊。”方巖在心裡滴咕道。

不過他對自己依舊是充滿了信心。

鄭毅的手法確實不錯。

但自己也不差。

陸陸續續的,在最後一位參賽選手的手術做完之後,這一輪比賽終於落下了帷幕。

主辦方本來還為各位參賽人員準備了晚宴,雖然一天手術之後,大家都有些精疲力竭,但是參加的人數並依然不少。

因為這種晚宴,與其說是大家吃上一頓飯,還不如說是各個醫院的年輕骨幹以及專家之間進行一個社交的場所。

對於這種型別的場合,鄭毅原本是拒絕的,但是架不住何傑和楊雯對這些非常感興趣。

用何傑的話說就是“有免費的大餐,不吃白不吃”。

在二比一的情況下,鄭毅只得陪著兩人參加了晚宴。

鄭毅的白天展示的手術技巧,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

畢竟醫療是技術,而技術人員之間本身就有著相近的。

很多其他醫院的年輕醫師,對於腔鏡血管採集技術以及冠心病的雜交手術都很感興趣,紛紛走上前來和鄭毅進行交流。

這一番攀談下來,本就不擅交際的鄭毅覺得自己的腦袋都快大了。

好不容易捱到了晚宴結束,鄭毅和何傑還有楊雯回到了賓館。

雖然明明知道勞累了一天之後,應該好好休息,不過所有人心裡都清楚,今天晚上大多數人可能都會睡得不好。

因為明每早上10:00,所有的人才會知道這一天比賽的結果。

同樣。

所有的人都不知道,此刻在主辦方的會議室裡,一群人同樣沒有休息。

他們之間正在進行激烈的討論。

其中一個稍微蒼老的聲音言辭很是激烈:

“我依舊在堅持著我的觀點。”

“鄭醫生和高醫生,他們兩人做的這兩臺雜交手術。”

“雖然說很新穎,做得也很純熟。”

“但是我認為他們並不能代表外科。”

“我們是心外科是開刀的科室。”

“我們應該拿的是手術刀,是柳葉刀。”

“而不是,拿著介入導管和導絲捅咕捅咕就叫做手術的科室!”

“不過,我也同樣尊重你們的意見。”

“既然你們有人覺得他們兩位做得都還不錯。”

“那麼。我可以讓步。”

“這兩臺在雜交手術室進行的手術裡。”

“只有一臺可以進入到全國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