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風雲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七章 基礎準備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一百零七章 基礎準備

李巖繼續回去設計他的炮架,大體的結構倒是好說,可是合不合適,只有慢慢的試過之後,才能最終確定下來。

還有就是炮管的移動角度問題,左右方向的暫且不用去管,但是上下方向的一定要考慮。現在的木臺炮架,是透過炮尾墊木片來實現的,但是這樣會受制與木片的厚度,而讓火炮失去精準射擊的能力。

雖然李巖有些想法,但是這還要其他東西的配合,所以此時暫時也只能做一個假設。而且炮架和炮車的製作要用到一些金屬構件,好讓炮架更加堅固。

第二天,李巖就去了木工坊,讓黃師傅來製作炮架。至於具體的尺寸,那就要看黃師傅的眼力和經驗了。黃師傅是做了二十年的老木工了,眼力自然是有的,但是具體如何,還是要一步一步的試才行。

之後李巖又去了鐵匠坊,他要問一下,周鐵匠會不會製造螺絲。這個很重要,他打算用螺絲升降幅度小的特點,來調整火炮的高低角度。這樣,火炮的精準射擊就成為可能。

一問之下,周鐵匠還真會螺絲的製作。因為中國的鳥銃是和日本人學的,而日本的火銃就是在槍管尾部用螺絲來密封的。因為用了螺絲,所以日本火銃的特點就是清理槍膛方便。所以中國的火銃製造也發揚了這種優點,在銃尾也是用螺絲來密封的。

這下李巖放心了,只要有螺絲了,那麼就好辦了。現在就等著黃師傅的炮架了,只要炮架製作出來,那麼各種試驗就可以進行了。

馬朝東他們的火藥坊也開始運行了,硝石、硫磺、木炭都是上好的貨,當然銀子也花的不少。不過李巖還是延續以前的措施,想要留下來的流民,就會把他們的金銀都收上來。現在的情況是糧食少,所以金銀自然就顯得不值錢了。有的想要土地,所以就上交了,當然也有人想要保留金銀,李巖也只能讓他們離開了。再加上上次的流賊留下來的輜重,他現在手上的銀錢和糧食還能頂一陣子。

他們在前些時候已經開始提純硝和硫了。用清水煮硝,然後加入牛皮膠水,以去除雜質,然後把硝水透過棉布過濾進水缸裡。要重複煮和過濾三遍,才能得到純淨雪白的硝。硫則是用茶油和牛油各煎一遍來提純。

有了純淨的硝和硫,在加上上好的木炭,之後就能混合製造火藥了。李巖讓馬朝東他們只放這三種東西,其他的東西都不放。三者的比例是七比一比二,這卻是馬朝東他們學來的配方。

三者按比例混合好之後,就放在舂米的石臼裡,開始不停歇的舂。這個是舂的越多越好,但是人力有限,所以他們三人分班,每人踩兩百下之後換班,共換五十班,才算是完成舂藥的過程。

弄出來的火藥沫子還不算完,還要造粒才行。這次就要用大麥煮水,三斤大麥配百斤水。煮熟之後,把這個大麥水用嘴噴灑在藥沫子上,然後均勻的晃動羅篩子。上面的自然就結了粒,漏下去的就拿來繼續篩。等造粒完成之後,就放在太陽底下曬乾,太陽不足的話,只要溼度不大,夜裡也一樣可以風乾。

李巖來到火藥坊的時候,馬朝東他們剛好曬乾了一批火藥,正在另一處院子裡檢驗。只見王仁輝把一小撮藥粒放在手心,而馬朝東則是吹著了火媒,然後就點燃了王仁輝手上的火藥。火藥瞬間就燃燒起來,一股白煙騰起,馬上就熄滅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王仁輝若無其事的拍拍手上的黑跡,點頭道:“恩,成了,不燙手。”

馬朝東聽完了之後,把火媒交給王仁輝,也是同樣的拿了一點兒火藥在手上,點燃燒了一下。發現確實不燙手,才高興的說道:“嗯,確實是成了。”

李巖就站在門口,沒有打擾他們。直到他們檢查完了,早就看見了李巖的王仁禮才高興的說道:“公子,我們的火藥制好了。”

李巖進去,看了看一粒粒麥粒大小的顆粒飽滿的黑藥粒,也是點頭笑道:“不錯,沒有白學。不過效果怎麼樣,還是等試驗過了再說。”

王仁禮說道:“公子放心,這火藥好了,紙筒和引線都是做好的,很快就能弄出一個煙花來。”

“先不急,鐵筒還沒有弄出來呢。”李巖說道:“鐵匠坊那裡現在正忙著建大熔爐呢,等過一段兒才能把鐵筒弄出來。等弄出來了,你們還要就著鐵筒的直徑來重新制煙花,要大小合適,能打的遠才行。”鐵匠坊也搬回了縣城,畢竟在縣城更安全些。

“好,只要知道了鐵筒內徑,就能製出合適尺寸的煙花。”王仁禮自信的說道。

李巖點點頭,道:“你們也不要閒著,該帶徒弟就帶徒弟,不要藏著掖著。我會給你們獎勵的,不要覺得自己吃了虧。”

“不敢,不敢。”馬朝東躬身道:“我們這手藝就是公子給出的錢學來的,我們自然不敢藏私。而且我們的家人也都是得公子之恩才能吃飽穿暖,我們就更不敢不給公子盡心辦事了。”

李巖拍拍馬朝東的肩膀,看著三個人,笑道:“你們心裡沒有疙瘩就好。你們也不要覺得大功告成了,而是要繼續鑽研,改良配方,讓火藥的威力更大。更重要的是,要想一想,火藥的燃燒和爆炸,是什麼原因?是哪種東西起的作用?起的什麼作用?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這才是不斷進步的方法。”

“謝公子教誨,我們一定謹記在心。”三人都是躬身拱手說道。

李巖讓他們起身,說道:“不但要記住,還要去做。過些時候,會辦一個識字學堂,你們也去,雖說你們都認得幾個字,但是還不夠多,所以要多學一些。”

三人相互看一眼,都是高興的道謝:“謝公子。”他們不像其他的窮苦士兵那樣一點兒基礎都沒有,他們之前都是上過幾天私塾的。他們對讀書挺有興趣,也知道讀書的好處,所以現在有繼續讀書的機會,他們都覺得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