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風雲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一十二章 降順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一十二章 降順

遼東,盛京。

馬紹愉和朱濟之等人被清廷大臣從二十裡外迎接過來,這讓他們受寵若驚,也進一步確認了,清廷是有講和誠意的。

他們在關外可是敗得一塌糊塗,十三萬大軍,只有三四萬倖存,其他的都被殲滅了。遼西的要地錦州、松山、杏山、塔山也都失陷了。這種情況下清廷還能派出朝廷重臣來城二十裡郊迎,顯然是很重視這次議和的。

不過他們這一路上,是一點兒清廷的情報都沒有得到。因為派來護送他們的隊伍,除了幾個將官,其他的全都是不通漢話的,他們想要打探也是雞同鴨講,毫無辦法。

等他們到了盛京之後,卻是沒有見到清朝皇帝,只是在驛館住下。不過清廷倒是沒有怠慢他們的意思,而是清國皇帝正好出巡了,還沒有回來。但是清廷的禮部承政滿達爾罕,大學士范文程等人卻是又來驛館宴請他們。

這些清廷大員倒是沒有引起他們的注意,而是中間的一個穿著便服,帶著方巾的中年儒者讓他們很吃驚。

“洪督師?”馬紹愉吃驚的問了一聲。

洪承疇笑著點頭,道:“正是鄙人。”

范文程笑呵呵的說道:“這次議和,洪先生也會奉我皇之命參加,修兩邦和睦,罷兩國刀兵。”

使團的眾人都是疑惑重重,相互交頭接耳的小聲議論著。

洪承疇笑著說道:“洪某也是略盡綿薄之力。兩國交兵日久,百姓困頓,議和達成,是對兩國都有莫大好處的事情。”

馬紹愉等人調整一下情緒,拱手道:“洪先生所言甚是。”

之後他們把崇禎皇帝給陳新甲的密詔拿了出來,大概意思就是讓陳新甲全權負責,派人與清國和談。上次派人來和談,因為什麼都沒有,所以被懷疑和談誠意,被趕了回去。所以這次就弄了個詔書,算是證明這是皇帝的意思。

雖然說崇禎是皇帝,可是也不敢明目張膽的主持和談。他是要做聖明君主的,像求和這樣的歷史汙點,是不被允許出現的。而且朝中的臣子,在野的士子,但凡聽到一點兒議和的聲音,必定是口誅筆伐。所以他也只能讓陳新甲來操持這件事了。

范文程等人看過了詔書,也算是知道了這次和談,是由明國皇帝同意的。所以也放心下來,之後就是開宴款待使團了。

雖然來宴請的有不少滿人,可是畢竟是外交場合,還都是比較斯文的。大家隨意的交談,飲酒吃喝,氣氛比較融洽。一個時辰之後,宴會結束,清國的大臣們都回去了,而洪承疇卻是留了下來。

洪承疇此時剛從三官廟被放出來,外界的事情還一點兒都不知道,清廷的談判條件什麼的就更不可能知道了。所以清廷的官員也沒有反對,讓他可以自己隨意活動。

洪承疇去找馬紹愉,想瞭解一下關內的情況。

“馬郎中,叨擾了。”洪承疇拱手道:“洪某被囚於三官廟,已經兩月餘,對外界的訊息一無所知,所以特地來請馬郎中賜教的。”

馬紹愉請洪承疇進來房間,有些失望的說道:“老先生,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何以降順敵國呀?”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洪承疇把戴著的方巾取下來,指著他頭上的髮髻,說道:“馬郎中誤會了,洪某自幼讀聖賢書,當然知道氣節二字。清廷皇帝想讓我降順,百般手段用盡,洪某自是堅定不移。清國皇帝無奈,只好讓我參與和談,幫助兩國罷戰休兵,而後就會放我南歸了。”

“清國大勝,為何會熱衷於合議?”馬紹愉問道。

洪承疇得意的說道:“雖然我軍大敗,可是這場仗可不是只打了那麼幾天,而是一年有餘。清國地狹人少,數十萬大軍出征,糧草自然消耗巨大。丁口大量從徵,操持農事的人手自然不夠。要是按照本督原先的策略,堅持對峙,緩緩解圍,只要再堅持一年,哪怕是半年,清廷國內必有大變!可惜呀,朝廷催戰甚急,最終功敗垂成。”

馬紹愉有些尷尬,向朝廷進言,說官軍可速勝的就有他。他也沒有想到官軍會如此脆弱,先前還打的有板有眼,可是一聽背後糧道被斷,立刻就沒有了精氣神,一下子就變成了拿刀的百姓一般。

洪承疇嘆息了一會兒,終於發現了馬紹愉的尷尬。他這才想起來,這位之前也是朝廷的監軍呢,就是他上的速戰進言。於是也只好停了下來,問道:“馬郎中,現下朝廷情形如何?”

馬紹愉搖頭嘆息道:“情況不好。河南已然糜爛,只有開封和歸德在苦苦支撐,其他地方都被闖賊洗掠一空。獻賊和革左五營也是在南直隸縱橫馳騁,要不是有黃得功四處征討,怕是南京也要一日數警了。要不是中原危急,陛下也不會主動請和的。”

洪承疇點頭道:“陛下做的對,現在內亂才是腹心之變。對於清廷,當款則款。”

“陳本兵也是這個意見。”馬紹愉贊同的說道:“三月剛重新啟用了孫傳庭出任三邊總督,以期他能夠再展神威,力挫頑賊。”

洪承疇微笑著說道:“伯雅確實有將才,要是能再練出一支秦兵來,闖賊自然不會再猖獗。”

“難。”馬紹愉搖頭,說道:“朝廷沒有多少糧餉支應,而且闖賊已經把開封圍困,河南河北的兵馬似乎都無力解圍。三邊之兵損失殆盡,他的那些新募之兵怕是沒有時間訓練了。”

“那就更應該儘早議和成功,調集東兵去剿滅流賊。”洪承疇說道。

馬紹愉看了看還是忠公體國的洪承疇,終於還是說道:“老先生,陛下已經親自為你做了祭文,並設壇拜祭。”

“什麼?!”洪承疇一愣,站起來問道。

馬紹愉點頭道:“陛下輟朝三日,親撰祭文,對老先生懷念可見一斑。”

洪承疇此時失魂落魄,緩緩的向外走去。他知道,他再也不能活著回大明了,皇帝親自祭奠,這是多大的恩遇呀?要是他再活生生的回去,那結果只能是一個,不但他洪承疇必須死,以全皇帝的名聲,而且他的家人也必定會收到牽連。欺君之罪啊,就算是皇帝不忍心,可是清流臺鑒也不會放過這個揚名的機會。

他頓時覺得,天下之大,沒有他的容身之處了。不過,很快,他就想起了那個給他披風禦寒的清國皇帝。能夠指揮千軍萬馬,也能夠駕馭驕兵悍將的帝王。他知道他該怎麼做了,他也只能放棄大明,甚至是毀滅大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