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風雲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三十六章 亡國景象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三十六章 亡國景象

三月十三,黃河上的浮橋終於建好了,炮兵們帶著火炮,和新訓練出來的一千騎兵一起渡河,來到了濮州。

兩天之後,部隊經過休整之後,就在李巖的帶領下,向濟南開去。這裡由王仁甫留下來負責守備。

李自成的部隊只佔領了真定府,而李巖又沒有向北繼續進攻,所以廣平府就成了雙方的緩衝區,那裡的官軍每天都活在恐懼中。最糟糕的是,他們不論是向李巖還是李自成投降,雙方都不約而同的拒絕。這讓他們覺得更加害怕,不知道雙方將來會怎麼處置他們。

李巖帶著部隊進入山東,一路上只是在縣城周圍休息的時候去城裡看看,見一見城裡的維持秩序的原來朝廷官兵和士紳們。雖然縣城裡也有從河南各地抽調過來的吏員和村長,不過只有一兩個而已,就是起到監視的作用。大部分人還是在城外的鄉村,登記戶口,丈量田畝,為將來的徵兵分田和收稅做準備工作。

各縣裡保留的魚鱗冊和戶籍冊,李巖是信不過的。大戶們隱藏田土,百姓們隱藏人口,官吏們收受賄賂。總之所有人都在作弊,為的就是少交稅,少承擔役力。而且經過清兵的劫掠,人口也存在很大的損失,自然一些田地就成為無主之地,所以他們要掌握最新資料。

那些士紳大戶這些天也在打聽李巖的政策,知道李巖會向他們收取足額的稅賦,還會重新確定他們的田產,以官府發的紅契為準。他們這些人家,哪家沒有佔田和投獻呀?要是按照李巖的規矩來,他們的田產可就要少了大半了,所以他們相當不滿意。不過鑑於李巖的軍勢,官軍的無能,還有百姓們的踴躍,他們只能暫時屈服而已。

李巖沒有管這些士紳的感受,現在他還沒有時間理會這些。即便他們反叛了,也正好可以趁機消滅一些。

不過這個想法也是有難度的,百姓們都在準備把家裡的孩子送到李巖那裡當兵,好擁有他們自己的土地呢,那些士紳能糾集起人員來叛亂嗎?就是土匪也找不到多少,李牟帶隊過去的時候,就順手把大股的土匪剿了一下,後面還有黃得勝繼續圍剿。那些士紳們難道自己拿兵器上嗎?他們可沒有那個勇氣。有勇氣的,早在去年抗擊清軍的時候就成英烈了。

李巖和李牟在濟南會師,在這裡留下一千人,用作物資中轉站。在瞭解了山東的具體情況之後,李巖讓李牟帶領部隊南下,去接收南部的州縣,而他則是帶隊北上。劉芳亮直接從保定北上京城,沒有分出部隊來接手地方,所以他想趁這個機會儘可能的向北發展。

這倒不是為了單純的佔領地盤兒,而是留出一個安全的空間。即便是要和李自成打仗,也要在他的控制區域之外作戰。恢復秩序需要很長時間,要消耗很多的糧食物資,可是要破壞秩序,只需要一場大戰就行。

李巖他們帶著部隊就是行軍,然後一個個縣城就都投降了。現在北京岌岌可危,劉澤清又逃跑了,守城官軍也都知道大明是大廈將傾了,於是投降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不過也是有些官員想要做明朝的忠臣,不是自殺,就是被百姓和官兵們抓住或是殺掉。

其實那些軍官和官員更想投靠李自成的大順軍。現在大順可是勢如破竹,很有可能建立新朝,投降過去才更有前途。不過李巖先來了,他們同樣打不過,於是就先投降保命,等有機會了再投效新朝。

不過他們可能沒有這個機會了,他們手下的士兵們也等著給家裡分田地呢,沒幾個人願意和他們反叛李巖。至於李自成來了,最多就是兩不相幫而已。他們可是都知道,以前李自成可是打不過李巖,現在嘛,就要看情況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三月十五日,居庸關的唐通投降李自成,北京北方最後的屏障消失了。而南邊的保定府也已經被流賊圍困,陷落也是旦夕之間的事情,北京已經危在旦夕了。

早在二月末,京城裡的達官貴人就已經成群結隊的出城南去了。不單單是因為李自成馬上就要來了,而是因為崇禎皇帝又開始要官紳們捐輸了。

剛開始是讓勳戚,太監和百官捐助,以捐納三萬兩為上等,用來募集百姓來協助京營守城。可是只有太康伯張國紀捐了兩萬兩,太監王之心被逼著拿出一萬兩來,其他的只是幾十兩,百兩的捐助而已。

不用說其他官員了,就是崇禎的老丈人,嘉定伯周奎也只捐出三千兩而已。本來崇禎讓他出十二萬兩,做為百官表率。可是周奎怎麼都不願意出,只答應給一萬兩。崇禎讓步,讓他捐兩萬兩。周奎就給周皇後送信,想讓女兒勸勸皇帝。

周皇後沒有勸崇禎,而是拿出了五千兩銀子給周奎送去。可是周奎倒是厲害,扣下其中的兩千兩,只給皇帝交了三千兩了事。他不但一兩銀子都沒出,還從女兒那裡賺了兩千兩。

崇禎一看,沒收上幾個錢來,於是乾脆攤派。以在京致仕官員的籍貫為標準,江南的捐八千兩,浙江的捐六千兩,湖廣的捐五千兩,江北、陝西、山東捐四千兩這樣。可是官員們哪個是傻子,都找理由不交。

崇禎一狠心,下令讓官員們自己推薦誰家有錢,由衙門來催逼。他想的明白,現在都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候了,既然官員們一個個都等著大明亡國,那他也不用再給他們好臉色了。主要是京營只有不到四萬人,對於北京城來說,這些兵將,連垛口都站不滿,還怎麼守城?

所以官紳們都害怕了,即便是知道山東不安全,也要先出北京再說。大不了去天津坐海船南下,反正這京城是不能留了,誰知道皇帝過兩天會不會想出新法子,繼續和他們要錢呢?

再加上北京城裡又起了瘟疫,官紳們逃出北京的就更多了。反正這大明朝亡不亡,他們是不在乎了。他們覺得皇帝自己捨不得從內帑拿銀子,反倒是跟他們做臣子的伸手,讓他們覺得心寒了。

而且他們有理論依據,孟子曰過:君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既然皇帝都不拿他們當臣下了,他們也自然不會去忠於什麼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