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風雲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六十八章 北撤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六十八章 北撤

“他們要開炮了,要打城門樓了。@樂@文@小@說|”蘇克薩哈立刻大聲的喊著。說完就上前拽起多爾袞,向樓梯方向跑。

此時其他的將領們也都站了起來,跟著向樓梯跑去。雖然這城門樓挺大,可都是木質結構,要是被炮彈打中支柱,一下就倒塌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眾人還沒有跑到樓梯口呢,就聽見咔嚓咔嚓幾聲響,腳下也傳來了一絲震動。

一顆炮彈打進了城門樓的第一層中,可惜沒有打中柱子,倒是把一樓的門窗等物打碎了不少。

多爾袞等人遲疑一下,還是立刻下樓,不敢多做停留。他們對李巖的炮兵都有了恐懼之心,猜想下一顆炮彈也許就打中支撐柱了。

果然,他們剛下了樓,就聽見轟隆一聲巨響,整個城門樓都震動了起來,房梁上的塵土撲簌簌的往下落。

“攝政王快走,這裡危險。”眾人都是驚慌的催促著,簇擁著多爾袞向外走。

緊接著又是咚和喀拉拉的聲音,一枚實心彈擊中了立柱的邊緣,彈到了別的方向,又是把門窗桌椅等物什打碎了不少。

眾人簇擁著多爾袞出了城門樓,直接下了城牆。而李巖這裡雖然從望遠鏡這裡看到了出來的這一群人,也知道這其中肯定有多爾袞,可是他卻來不及通知手下的炮兵,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這些人還有一大群親隨下了城牆。

炮兵還在繼續開炮,繼續轟擊城門樓。倒不能怪這些炮兵沒有主動性,就算他們看到這群人了,他們也沒有時間去調整火炮。

李巖立刻吩咐道:“通知炮兵,不用再打城門樓了。讓他們配合步兵,把掩體後面的清軍消滅掉,儘快佔領北城牆。”

多爾袞下了城牆之後,就被眾人簇擁著向城外而去。

“站住!放開本王!”多爾袞掙扎著,不滿的命令著。

可是那些將領們沒人聽他的,只是一味的說著“城內危險,請攝政王自愛。”

多爾袞大聲的呵斥:“都回去!把你們的人都派去襲擾李巖!步兵上城,李巖已經打不動了,城內城外一起反擊,李巖必敗無疑!”

一個將領頭也不回的說道:“城內已經沒多少兵了,只剩下城門附近還有些漢軍把守。李巖的部隊已經打到鼓樓了,城內早已經血流成河。攝政王還是在城外主持大局吧。”

多爾袞有些發矇,城內怎麼這麼快就沒有人了?城內可是有近萬人馬的,難道這麼點兒時間就都被李巖斬盡殺絕了?

等他來到城外的最北面的溝壕外邊,才終於看到,滿蒙漢八旗的貝勒章京們可幾乎全都在這裡,人馬也集結的差不多了。

“請攝政王下令北撤。”眾人一同向多爾袞躬身抱拳,齊聲請求。

多爾袞臉色發白,他皺眉道:“戰事才剛開始,你們就都膽怯了?你們的勇力到哪裡去了?你們身上的爵位官職,可都是一個個軍功換來的!是一顆顆敵人的腦袋堆成的!”

博洛抱拳道:“攝政王,咱們的火炮遺失殆盡,實在吃虧不小呀。咱們先班師回朝,請了紅衣大炮再來和李巖決戰不遲。”

“請攝政王下令!”眾人又是齊聲說著。

多爾袞知道事情已經不可挽回,沒人願意再與李巖作戰了,至少是不願意此時再同李巖打下去了。士氣盡喪的一支部隊,即便是山海關外有他們的兩萬大軍接應,也沒有能力攻下山海關。

他終於無奈的答應:“好,全軍北撤。通知北京的部隊過來匯合,通知其他地方的部隊,各自從長城隘口返回。派人給武英郡王和豫郡王送信,讓他們不要和李巖交戰,帶領部隊儘快從北面出長城。一定要通知到他們,不要走山海關,要從北邊直接出塞。”

等他的親隨分出人手去傳令之後。多爾袞又下令:“各旗抽出五百騎兵斷後,兩黃旗減半。”

不過對於他的這個命令,眾人沒有一個領命的,都是站在原地不動。祁充格小心的進言:“請攝政王三思,還是從漢軍中選些部伍留下斷後吧。”

多爾袞見眾人都是想本部保存實力,此時他也只能同樣選擇保存實力。這次回去,肯定是要進行一場權利爭奪的。他自己是必定要受到懲罰了,所以他得給兩白旗留下足夠的實力,以便東山再起。

他很快決定:“讓王世選率領兩紅旗漢軍為後軍,掩護各部向北撤離。”

雖然王世選是兩紅旗的旗色,也是尊兩紅旗的旗主為主,可這不過是名義上的主僕關系而已,漢軍還是受皇帝直接管轄。所以滿達海等兩紅旗的貴族,也沒有覺得多爾袞是在消耗他們兩紅旗的實力。反而覺得王世選征戰多年,戰功卓著,麾下也有勇將強兵,他們的後背就沒有多少危險了。

王世選雖然不想,可是也不敢抗命,只好抱拳領命。他不過是漢人降將而已,雖然投降的早些,也一樣是漢人。

眾王公這次總算是都躬身領命,快速的讓手下去佈置。只要不是消耗他們本部人馬,他們此時什麼都不關心。

此時即便是和大清融為一體的科爾沁部,也是一副著急後撤的樣子。他們在城內還真是按照多爾袞的指令硬抗過一陣,可是面對排槍和霰彈的攻擊,他們的弓箭完全不是對手。短短一刻鍾,就傷亡一千多人,所以也沒人願意留下來和李巖作戰了。

城頭上的清軍也沒能堅持多久,他們一直不停的開弓放箭,胳膊早就痠痛了。等李巖的炮兵調轉炮口來向他們側面轟擊的時候,彈丸,城磚的碎屑都成了他們的敵人。而且李巖的步兵也趁著他們分神的時候,在盾牌的掩護下靠近到二十步,隨後炸彈就雨點般的落在了掩體後面。

轟隆隆劇烈的爆炸過後,還能動的清軍都向後逃跑了。同時他們也收到了攝政王的撤退命令,也顧不上在城內的馬匹和搶來的財貨了,全部都直接向城外逃去。

此時李巖還不知道,正是他命令讓炮兵轟擊城門樓,從而讓清軍統一了思想,決定不再和他纏鬥,而是快速的撤退。要是他沒有這個命令,至少能在城內和上萬的清軍繼續戰鬥,能夠更多的消滅清軍。不過這也讓他節省了一部分彈藥,為接下來同來援清軍的作戰爭取到了有利條件。

時事即是如此,一個決定,就會造成另一種結果。不過這因果,當事人全無預見,只會成為後人評說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