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風雲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八十九章 獻策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八十九章 獻策

豪格立刻反對:“阿濟格雖然對李闖戰績不凡,斬獲不少。可是在對李巖的作戰中,同樣傷亡不小。雖然也掠回了上萬人口,可是卻丟下數千精兵不顧,也不能說有多大功勞吧?”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多鐸冷笑道:“你們呢?在山海關前停兵一月,可曾有過一戰?若是你們打通山海關,我們還用從長城隘口撤出來嗎?你們膽小懦弱,卻是對別人的戰績說三道四,也不知羞?”

“當時說好的內外夾擊,你們遲遲沒有訊息,如何要我們獨自破關?!”豪格反擊。

多鐸才不管是不是在朝堂議事,只管開罵:“膽小鬼!吳三桂的三萬大軍被圍在通州,那個時候山海關也不過兩萬人馬,你們為何沒有攻城?懦弱無膽,不配做我滿洲勇士!”

“你們十萬對三萬,不也是一敗塗地?光是八旗男兒就死傷近萬,沒看見現在已經家家戴孝了嗎?你們還有什麼臉面繼續待在朝堂上?!”豪格毫不猶豫的回罵:“對了,這次數兩黃旗死傷最重,你們兩白旗卻是傷亡最小的,你們這是包藏禍心!破壞我八旗的和睦!”

哲哲立刻呵斥道:“豪格!不要再說了!”這種事情心知肚明便好,要是反復強調,那八旗可就真的不能團結一心了。

布木布泰插話:“禮親王是大哥,還是請代善大哥說說吧。”

代善不出意料的又開始和稀泥。開口道:“這次征戰,傷亡確實是很大,多爾袞指揮之責肯定是有的。不過,李巖是全新的對手,之前又缺乏瞭解,戰場失利也情有可原。至於旗主的人選,還是兩宮皇太後並皇帝決定,我沒有意見。”

代善這話說的輕巧,一點兒責任都不擔,不過卻是支援了阿濟格代替多爾袞的方案。

要說多爾袞三兄弟,雖然是同母所生,可是兄弟之間的關係卻並不是毫無嫌隙,可是兩紅旗卻是在他的掌控之下。要是沒有想爭奪皇權的兩白旗在前面鬧騰,那他們兩紅旗可就成了被對付的目標了。

濟爾哈朗見代善不參與削弱兩白旗,兩宮皇太後又力保兩白旗,於是也就縮回去了。

此時最不服氣的就是豪格了,這麼好的一個機會,居然還不能把兩白旗瓦解,那他的皇帝夢豈不是又要化為泡影?

他立刻說道:“這次兩黃旗傷亡最重,要從兩白旗裡分些丁口,補償給兩黃旗!”

多鐸不滿的說道:“先帝在時,兩黃旗大部都是扈從先帝周側,哪次大戰不是我兩白旗在前拼殺?這個賬,是不是也要算一算?”

“你們兩個出去!”哲哲呵斥道:“金殿咆哮,目無君上!都回去禁足三日,好好反省!”

皇太后說話,還是有分量的,豪格和多鐸兩人都是灰溜溜的出了崇政殿各自回家。

不過哲哲也不能任由兩黃旗的利益受損,畢竟她們姐妹,還有小皇帝都是要靠兩黃旗來支援的。

她說道:“阿濟格暫領鑲白旗。這次掠回的人口錢帛,兩白旗就不用分了,都給其他各旗吧。還有,傷亡的將士們,朝廷會有撫卹,多爾袞你也要盡些心才好。畢竟,他們都是在你的指揮下喪的命。你看如何?”

多爾袞點頭道:“我沒有意見。我再拿出五萬兩銀子來,給傷亡將士做撫卹。”

對於這個結果,他是比較滿意的。只要兩白旗在他們兄弟手中,那豪格就沒有機會做皇帝。現在看來,他打壓兩黃旗進行的有些早了。可是當時誰又能想到,李巖的部隊會這麼難打呢?

當時要是持續強攻的話,應該是能把李巖擊潰的。可是當時的情況是,蒙古各部不願意出力,其他各旗也自保實力。按照李巖所部的火力和韌性,他們兩白旗估計要折損六七成,就算是贏了,又會有什麼好結果呢?豪格和兩黃旗趁勢反擊,說不定豪格就要坐上皇位了,他們兄弟不死也是圈禁。

對大清又有什麼好處呢?以多鐸和阿濟格的性子,再加上皇太極對兩人的打壓,這種情況幾乎一定會兵戎相見。那個時候,他們大清內訌,的便宜的還是關內的漢人。還不如像現在,既保住了兩白旗的實力,又保全了大清的統一。

“鄭親王,你有什麼意見呢?”哲哲又對濟爾哈朗問道。

“母後皇太后處置的入情入理,我沒意見。”

哲哲點頭,說道:“那就散了吧,各王回去安撫士卒,百官各司其職。務必掌控局勢,不能再出現尋釁滋事的事件!”

“慢,我有話說。”多爾袞突然大聲說。

眾人都看向多爾袞。哲哲問道:“你有什麼要說?”

多爾袞大聲的說道:“關於今後對關內的策略,我有一些想法。首先是要堅持繼續先帝時的策略,每年都要入關,削弱漢人的統治。對於李巖的部隊,不能硬拼,而要靈活自如。趁他不備可以打一下,他要準備好了就繞道他向。關內幅員千里,他的兵力不夠保護每一個地方。只要多南侵幾次,他的統治也會如同明國一樣脆弱不堪。”

多爾袞停了一下,又建議道:“還有山海關,最好能在今年之內拿下來。否則吳三桂等人定會投降李巖,那我大清再入關南掠,還是要從長城關隘進出,情形就不利的多了。李巖的部隊不同於明國的部隊,也與李闖的部隊不一樣,堅韌敢戰,炮銃犀利。所以,山海關是關鍵。”

濟爾哈朗不屑的說道:“現在各部士氣已洩,紅衣大炮丟棄了三分之二,哪裡還能再起兵去爭奪山海雄關?”

“可以和吳三桂等人合作。”多爾袞早有主意:“讓他們投降似乎有些勉強,不過與他們合作卻是大有可為。李巖一定不會讓山海關控制在別人手中,所以一定會去取山海關。咱們可以把寧遠以南土地還給他們,讓他們繼續鎮守。他們的軍費浩大,那些土地不能養活數萬大軍,他們只能向咱們求助。這樣吳三桂等人就成了大清的屏障,同時我大清進出關內也成了通途。”

多爾袞總結道:“這兩件事情辦成了,李巖在黃河以北絕對站不住腳,我大清不用幾年,就又能入主中原了。”

眾人都是心不在焉的聽著。有了這次的事情,誰還敢把自己的部眾交給別人來統帶呢?倒是讓吳三桂等人做他們與李巖的屏障挺合算的,至少在恢復士氣之前,他們不想再和李巖來一場大戰了。

“還有,要對喀喇沁和烏喇特蒙古經行懲罰乃至討伐,以此警告蒙古各部,背離我大清是要付出沉重代價的!”多爾袞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