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風雲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九十一章 短暫的平靜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百九十一章 短暫的平靜

ps奉上今天的更新,順便給起點515粉絲節拉一下票,每個人都有8張票,投票還送起點幣,跪求大家支援讚賞!

在李巖的有意拖延下,與吳三桂等人的談判還在緩慢的進行。到六月下旬,他又從河南調來了六千部隊,增強對永平府的威懾。

而在太原的李自成部隊還在全力防備太原,正在做堅壁清野的工作。同時也在按照李自成的要求,鎮壓各地的造反勢力,把參與造反的官紳地主統統處死。那些沒有造反的豪族大紳,也開始強制遷徙,自然也沒有時間來找李巖的麻煩。

他之所以能從河南再次抽調兵力出來,是因為收到了李仲的訊息,高一功帶著湖廣近半的兵力去了陝西。而湖廣的百姓因為李自成要開始收稅,而且不但是收糧稅,還要收其他的雜稅,也都是按土地攤派的。百姓們覺得受了騙,也開始抵制稅收。所以李自成在湖廣的部隊大部分都派去協助徵稅去了,河南的壓力小了許多。

至於南京方面,目前沒有什麼北伐的訊息,部隊基本都佈置在江西和淮安附近,一副消極防守的模樣。而且原來的兵部尚書史可法被派去江西督師,而江北督師馬士英因為定策之功,被召回南京,做了首輔。

據說江南士人正在醞釀政潮,準備把馬士英趕下臺去。明面的原因是馬士英和阮大鋮關係很好,要重新啟用阮大鋮。可是阮大鋮又是閹黨,閹黨想要出來做官,他們絕對是不允許的。而同時,這些士人也開始醞釀懲治附逆的人員,用來打擊南逃的北京官員。自從李巖進入北京之後,南逃的官員越來越多,而且官職都不低,嚴重威脅到南方現有官員的地位。

這些都讓李巖欣喜不已,還真是有如天助呀。各方勢力都在各自忙自己的事情,倒是讓他能有難得的安定時間。此時他正在大量把河南的土豆運到北方來,新增加了這麼多人口,必須要讓他們活下去才行。好在土豆的產量極高,能夠給北方有力的支援。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李巖此時吩咐道:“通知山東的官吏,編好戶籍冊和魚鱗冊之後,按戶給百姓們返還一些糧食。”

山東的原官吏在麥收之後還是按照舊例,徵收了百姓們的稅收。不過由於李巖的人陸續派過去,所以手段還算剋制,沒有出現逼死人命的現象。

等這些糧食返還給百姓們之後,百姓們對李巖的統治也應該就徹底認同了,那個時候,山東也就算是安定下來了。至於那些官紳富戶,之前的剿匪和平叛中已經殺了不少,俘虜營中也關了不少。在沒有外力的輔助下,也應該都不敢乍刺了。

之後又吩咐道:“讓派出去的土豆推廣人員都把種子挑好,注意時間,北邊比河南要稍微冷一些,不要錯過了最好的種植時間。”

孫四福笑著說道:“大帥,這些事情他們自然會想到,您就不用多費心了。”

“光河南一地,可是養不活三省人口。”李巖無奈的說道:“要是秋季的土豆不能大熟的話,明年就要有人餓肚子了。”

他突然又問道:“火藥坊的人還沒有來?”

“還沒到。明後天就應該到了,大帥不用擔憂。”孫四福說道。

李巖皺眉,之後快速的決定:“派一支騎兵去接應一下。這些人可都是咱們的寶貝,不能讓他們有任何危險。”

“卑職明白,這就派人去接。”

京城裡的兵仗局和軍器局內存放著大量的銅料、錫、精鐵、硫磺、硝石、木炭,動物的筋腱這些東西。李自成和清軍撤的都很倉促,而且他們都選擇帶走金銀,所以這些原料都被幸運的儲存了下來。

李巖自然不會浪費。輜重隊每次回程,都會把銅料鐵料這些東西帶回河南,用來製造火炮弓弩。而火藥的材料,他打算就地製造,所以讓火藥坊派出各個工序的骨幹人員,來北京建立火藥生產工坊。

杞縣的火炮坊,制槍坊,弓弩坊等工坊,也是在不斷的擴大。杞縣已經不能滿足建立工坊的需要,所以已經有幾個工坊在開封的東郊開工建設。為了防止黃河為害,所以從洛陽開始,黃河的堤壩開始被又一次加固,而這次俘虜的清軍也都被押了回去,參與到河堤的加固工程中去。

同時李巖還打算在黃河南岸開一道溝渠,引黃河水出來,先建幾個利用水力的機械,看看效果如何。這也是一個大工程,所以那些俘虜們有的幹了。而這個工程,他交給了湯若望等人來負責規劃實施,這些人也懂得一些工程製造,和開封的工程人員一起研究,也許能讓計劃完成的更順利。

永平府,山海關。

“到底怎麼辦?”唐通說道:“必須儘快商量出一個辦法來。李巖那裡一直都是拖延時間,看看現在,已經又增兵數千,咱們當面,李巖的部隊差不多有兩萬了吧?再拖下去,咱們連談判的資格都沒有了。”

清軍在安撫好內部之後,終於向吳三桂等人丟擲了合作的計劃。而且同時還帶來了十萬兩白銀,一千石糧食作為禮物,這可是比李巖大方多了。

“那不是還是讓咱們做擋箭牌?”高第有些擔憂的說道。

吳三桂淡淡的說道:“難道你還想遷去瀋陽去?”

“那也比夾在中間強呀。”高第悲觀的說道:“清國和李巖,咱們可是都惹不起。夾在兩方中間,隨時都會被消滅的呀。”

唐通建議道:“要不,咱們投降清廷算了。李巖再厲害,還能打到關外去?在清國,咱們少不得有一個王侯的爵位。”

吳三桂猶豫了半天,才說道:“那就先和清國談吧,我還要看看遼民們的想法。要是他們也同意,那一切好說。若是遼民們反對,我也不耽擱你們的前程,你們自己出關便是。”

唐通和高第相互看了看,也都點頭同意了。雖然他們知道,清軍在意的還是吳三桂和他的部隊。要是他們單獨投降過去的話,未必有更高的爵位官職。可是現在是危急時刻,再拖下去,他們就什麼都得不到了。

對於吳三桂來說,這十餘萬遼民是他的資本,不到萬不得已,他是不會丟棄的。

【馬上就要515了,希望繼續能衝擊515紅包榜,到5月15日當天紅包雨能回饋讀者外加宣傳作品。一塊也是愛,肯定好好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