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風雲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百五十四章 利益之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六百五十四章 利益之爭

左良玉這清君側,還真是威力不小。在九江的袁繼鹹倒是想阻擋,可是他手下的兵丁不買賬呀,他這裡讓手下封門拒敵,裡面的士兵夜裡就放火燒城。九江城內的軍兵一下就呆不下去了,只能自己出去,從而做了左良玉的俘虜。

九江一下,安慶貴池就成為下一個爭奪重點。要是安慶再失守,能離南京可就不遠了。而且前腳左良玉走,後面李自成就帶著部隊跟上,左良玉簡直就成了李自成的前鋒了。更可怕的是,黃得功和劉良佐在洞庭,撫州一帶阻擋張獻忠,高傑和劉澤清在江北防備李巖,沿江地區可沒有四鎮那樣雄厚的兵力了呀。

當左良玉清君側的訊息傳到了南京,還伴隨著九江失陷,武昌、鄂州等地被李自成奪佔等等的訊息,本來就不算太平的南京城裡,一下就亂了起來。

之前的假太子案件還在官紳和百姓口中流傳,這個時候又傳來了左良玉是拿著太子的密詔來清君側的,所以就越發坐實了福王不想還位的猜測。

南京皇宮,乾清宮。

痴肥的朱由崧坐在龍椅上,焦急的看著馬士英和阮大鋮,說道:“兩位愛卿,現在到底該怎麼辦呀?左良玉居然輕易的就拿下了九江,離南京不遠了呀。”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阮大鋮無奈的說道:“現在黃得功和劉良佐在對付張獻忠,動彈不得,其他的鎮將不是兵力太少,就是離的太遠,沒有太大用處呀。想要阻擋左良玉,還有後面的李自成,一定要把江北的高傑和劉澤清都調過來圍堵才有可能。”

“調他們?”朱由崧吃驚的問著:“可是,可是他們要防備李巖的呀。把他們都調到江南來,那江北怎麼辦?”

馬士英直接說道:“陛下,現在的情況十分危急。左良玉是打著太子的旗號,來南京清君側的。雖說是聽著是毛頭對準臣等,可是他打的可是假太子的旗號!只要他來了南京,不但臣等要死,就連陛下,也難逃退位拘禁,甚至是”

朱由崧聽出了其中的意思,臉上的肉一抖一抖的。他恐懼的說著:“不,不能吧。那個太子,是,是王之明,是假的呀。”

“每個人都知道是假的,可是那些東林黨依然興風作浪。”馬士英激動的說道:“他們弄一個和尚過來招搖撞騙,還說什麼潞王賢德,應該當皇帝。他們是什麼意思,陛下難道還不清楚嗎?”

朱由崧目瞪口呆,無言以對。他要不是有四鎮兵馬的支援,還真是不能安安穩穩的坐在這個龍椅上。現在東林有了左良玉這個盟友,他這個皇帝還真是有些坐不下去了。

馬士英繼續說道:“陛下不用擔心李巖。把江北的高傑和劉澤清撤到江南,李巖也未必能把江北全佔了。即便是李巖南下,咱們還有長江天塹,而且還有關外的清國呢。我們儘快派使團由海路北上,去聯絡清國。割地,贖款都沒有問題,只要同清國議和結盟,李巖就不敢全力南下。”

“割地?贖款?”朱由崧緊張的重複著。這些可都是大明朝廷的禁臠,觸碰不得。他堂哥崇禎,有幾次和清國議和的機會,可是卻因不敢答應任何割地贖款的條件而擱置,他怎麼敢輕易答應呢?

馬士英卻是大聲的提醒著:“陛下,賊寇不但是要我大明的江山,也是來要陛下的性命的。我等臣子皆可向賊子投降,唯獨陛下不可以。左良玉和東林,是來要陛下的皇位,還有臣下等人的性命。而清國,不過是要些地方放牧漁獵而已。如何取捨,陛下當有決斷。”

阮大鋮也是幫腔:“是啊,陛下要分清此間之要害,此乃生死存亡之時呀。”

朱由崧想了一下,很快就做出了決定。在性命和皇位的得失之間,這個選擇並不困難。

時間緊迫,等不到明天再朝會上商議了,而且馬士英也知道,要是放到朝會上去商議,肯定是會遭到東林黨人的反對的。於是他們決定,不經過朝議,直接給江北的高傑和劉澤清下旨意,把他們調到蕪湖佈防,堅決阻擋左良玉大軍的東進。

馬士英和阮大鋮督促著朱由崧在聖旨上用印,再加上兵部尚書阮大鋮的行文,還有馬士英的私信,一同連夜給高傑和劉澤清送去。他們期待用聖旨、兵部命令、私信這三樣東西,讓高傑和劉澤清服從命令,儘快來南邊佈防。

果然,第二天的朝會開始商討左良玉的問題,馬士英提出將高傑和劉澤清的部隊調去蕪湖堵防,確實是遭到了諸多大臣的反對。就連遠在江西的督師的史可法,也連夜加急送來奏疏,表示左良玉突然東進,事起倉促,才讓左良玉快速攻佔了九江。但是後面的安慶池州防線,他已經在調集部隊增援,不用把江北兵馬調過去。

眾官員爭來吵去,兩方各執一詞,誰也不能說服對方。可是此時聖旨和書信等東西,早已過了長江,給高傑和劉澤清送過去了。馬士英相信,高傑和劉澤清是會選擇遵從聖意的,畢竟他們是定策元勳,這小一年受到的優待要比左良玉多的多,他們應該是不會讓左良玉把他們的好處奪走的。

不過對於阮大鋮提出的聯絡清國,共同對付李巖的建議,雙方卻是很快就達成了共識。畢竟李巖現在太耀眼了,已經成為北方實力最大的一股勢力,要是能用清軍把李巖拖住,那麼大明就還有機會,南京就暫時還能安全下去。畢竟李巖有在短時間內攻取太原和西安這樣大城的能力,讓李巖沒有精力南下,對他們雙方都是有好處的。

南京一直處於混亂和黨爭之中,力量不能統一使用,甚至發生了內訌。而李巖這邊也在關注著江南的態勢。

一切發生的都太快了,讓李巖有些目不暇接。左良玉突然打起清君側的旗號沿江東進;李自成跟在左良玉身後緩緩前行,而後方卻只有少量駐軍;江北駐防的高傑和劉澤清匆匆撤離,等等。

不過他和李仲很快就商量好的對策,開始調集兵力,分派任務。這樣好的進取機會,他自然不想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