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風雲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零五章 鹽政改革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百零五章 鹽政改革

李仲這個時候,才開始彙報最新消息。

“李牟來信,”李仲緩緩的彙報:“進入草原的騎兵送來訊息,在草原巡視近月,沒有遇到清軍主力。蒙古各部雖有些異動,但沒有實質動作,遂騎兵沒有與蒙古部族發生激烈戰事。並且已經決定,於九月初八日沿原路返回。”

雖然此時騎兵已經同騎軍交戰過了,可是訊息卻還沒有傳過來。他們傳遞訊息,只能依靠騎兵送信。草原上的蒙古人可不是他們的盟友和臣民,而且一個個箭術都不錯,用信鴿傳信,十有**會被人射下來,所以派人送信就成了唯一的手段。而且人送信的人還不能少了,少了也怕送不到。所以騎兵進入草原之後,就完全是自主作戰,很少與關內聯絡。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李巖微微一笑,道:“這樣也好。清軍既然不敢應戰,那以後再持續幾次,相信蒙古各部中,大部分會選擇與咱們合作的。”

李仲也是點頭,之後接著說:“還有,這次商人們換回來了不少馬匹,估計在兩萬匹以上,要準備好收購的銀子。”

李巖點頭,立刻問道:“鹽政司現在有多少銀兩了?”

“大小鹽場,到八月末,一共有三百一十萬兩。其中有一百萬兩已經送到了鑄幣廠,還有五十萬兩撥給了商貿司,其餘的都在各地入庫保管。”李仲彙報著:“不過後邊也不太可能再增加多少了,進入八月之後,大鹽商們就幾乎不再囤鹽了。”

李巖滿意的說道:“這也不錯了,有三百萬多萬兩的進賬呢。再加上原來庫存的四百多萬兩,以後還有稅收進項,讓銀幣流轉起來,應該也差不多了。”

李巖控制了各地鹽場之後,先是整頓了鹽場的管理,讓鹽場生產效率提升。同時暫停向外售賣,而是直接供應各地建立的官鹽銷售點。等各地的銷售點有了兩個月的存鹽後,才開始向鹽商們出貨。

剛開始鹽商們沒有弄清楚李巖的套路,以為不過是新朝的官員想要用這種手段,從他們手裡要些好處。可是他們把大把的銀錢送出去之後,那些官員卻是只收錢不辦事,連個準話都沒有,直到六月的時候才開始能從鹽場提貨。

前朝的鹽引雖然沒有作廢,可是也只能按票面一成提取,其他的就是現銀購買。不過每百斤鹽連稅帶費不過三兩銀子,比前朝也不算貴。可是也有不同,每引固定一百斤,而且不設定總綱,只要交錢,誰也能提鹽。並且還有一條,不限制銷售區域,想在哪裡賣就在哪裡賣。

這下大鹽商們不敢觀望了,趕緊掏銀子,各個鹽場都派人過去,出多少鹽引都儘量買下來。他們不這樣做也不行,以前他們這些大戶是總經銷,朝廷的鹽引只有他們可以拿,之後再向下售賣。可是如今,一引才一百斤,三兩銀子,不限制銷售地域,就是連個破落戶都能買一引去買賣,這不是要打破他們的專賣權嘛。

等這些大鹽商著急忙慌買了不少鹽引之後,卻是發現,北方各縣都已經有了官賣食鹽,縣城和城外的市鎮幾乎都有,每斤鹽折算下來,也只有差不多三十文而已。也就是說,他們拿在手裡的百萬斤鹽,只能拿去偏遠地區售賣,才有可能不虧本。當然,還有一條路,那就是冒些風險,去南方售賣。

他們之所以把鹽引都兌換成食鹽,是因為在前朝,朝廷濫發鹽引,鹽少引多。現在條件這麼優惠,他們怕到時候有引沒鹽,反而將手裡的鹽引砸在手裡。這時他們知道上當受騙,可是已經花出去幾百萬兩了。

要是在大明的時候,他們肯定動用關係,讓朝中的大臣運作一下,不管是彈劾官員,還是質疑法令,總要把這個不讓他們賺錢的規矩給攪黃了。可是現下,他們卻是沒有什麼辦法,前朝的官員都不見重用,而新朝的官員,又都是只收錢不辦事的主,讓他們有氣無處撒。

李仲也是呵呵一笑,說道:“還要加上六十萬兩才對。這半年時間,各地官員主動上交行賄銀錢,光是鹽商們行賄的,就有近四十萬兩。”

“錢財動人心啊。”李巖突然擔憂的說道:“要加強對各地的監察才是,不能讓官員們墮落下去。”

李仲依然笑容不減,愉悅的說著:“已經處理了近二百官吏,大都是縣府的官吏。其中被監察司和安全司查出來的,不過兩成,剩下的,都是當地士民檢舉出來的。那些有功名的人,對縣府的官吏一點兒都看不上眼,就瞪著兩隻眼睛找官吏們的錯處呢。不論是貪腐鯨吞,還是以權謀私,逮著機會就會去檢舉,比監察司和情報司都效率高。”

李巖也是哈哈大笑。說道:“是得有一幫這樣的人呀,時刻盯著官吏們,讓官吏們不能濫用手中的權力來謀取私利,來殘虐百姓。”

可是李巖的笑容又馬上消失了,代之以憂慮的神情:“可是,就怕這些人不能長久堅持呀。都是聰明人,遲早會放下心中些許的不滿,改而與官吏們連聲同氣。畢竟與官家同心,能得到的好處要多得多。”

李仲也是無奈的說道:“這種事情,歷朝歷代,都沒有什麼好辦法。還是要透過教化,來讓官吏們知廉恥,辨善惡。”

李巖嘆息一聲,問道:“還有其他訊息嗎?”

“南明督師史可法,戰死在樂平了。”李仲繼續彙報著:“身邊只跟著一百多人,在城外戰死的。”

李巖不信的說:“怎麼可能?他的部隊呢?為什麼要出城?”

李仲搖頭嘆息:“可憐人啊。李自成圍城勸降,史可法不為所動,可是他手下的三千官兵卻是投降了。不過到底還是有人知道忠義,有百餘人沒有出降。可是城裡的百姓們,擔心史可法據稱死戰會殃及池魚,所以全城跪請史可法饒命。史可法只好出城迎戰,據說還手刃了幾個闖兵。李自成也頗為感動,因而在樂平城外厚葬。”

“氣節,悲憫,忠勇,都有了。可惜呀,這是一個刀槍稱雄的亂世。”李巖惋惜的低聲自語。

李仲等了一會兒,繼續道:“還有,江南有了新的動向,需要注意。”(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