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風雲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零七章 按步就班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百零七章 按步就班

隨後的一段時間,各方勢力的爭奪逐漸清晰起來。隨著李自成在蘇浙地區的擴張,一直在長江南岸看風色的高傑終於下了決心,向李巖投降了。對於高傑來說,他也沒有什麼選擇的餘地,張獻忠與李自成已經開始合作,這他能看的出來,所以他只能向李巖投降。

而張獻忠把左夢庚趕走之後,卻沒有把他從南邊調來的部隊派回去,而是留在了長沙附近。可能被左夢庚這一搗亂,發現他的京城安全係數太低,需要更多的軍隊來保衛他這個大西皇帝的安全。

至於左夢庚和鄭芝龍之間的較量,估計還要繼續拉鋸下去。左夢庚雖然人多勢眾,可是受到張獻忠和鄭芝龍的兩方打擊。而鄭芝龍雖然算是地頭蛇,可是他的嫡系手下在陸上作戰,實力大打折扣。而福建本地的陸軍,也和其他地方沒什麼兩樣,戰鬥力連大一些的土匪都沒辦法剿滅,更不用說有數萬之眾的左夢庚了。

對於高傑的手下,李巖沒有去整訓他們,而是讓這些人先過江,之後再定怎麼安置他們。畢竟這些人都是作惡數年的慣匪了,李巖不想讓這些人壞了他軍中的風氣。可是這些又是主動向他投城的,也不能都推出去,所以只能暫時先圈起來。至於讓他們回家,那也要慢慢的來,否則數千積年老匪出去,對社會穩定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不過也有令人高興的事情,那些傳教士和工匠們經過不斷的試驗之後,終於能燒出透明度不錯的玻璃。不過離望遠鏡鏡片還有距離,首先是厚玻璃的氣泡很多,遠沒有達到做鏡片的條件。

李巖也不著急,只是讓工匠們繼續想辦法解決。而湯若望等人,卻是急於想離開開封,去繼續他們的傳教大業。隨著李巖的地盤兒擴大,集中到這裡的傳教士又多了一些,不過好像他們中間有不是一個派系的,還發生過激烈的爭執。不過有士兵和工匠們在,他們也沒有動手的機會。

對於傳教士的教派之爭,李巖沒有興趣關注。他對湯若望說道:“湯若望先生,你們的任務還沒有完成。還記得咱們的約定嗎?我要的是望遠鏡的鏡片,而你們還沒有成功。而且,我希望你們的鏡片能做的更好一些,至少讓鏡頭看起來不會那麼模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從濠境澳買來的望遠鏡,只有鏡頭中間部分是能看的清楚的,而周圍的部分,則是一片模糊的彩色,讓人看著眼暈。所以李巖才提出這個要求。

“尊貴的皇帝陛下,我們盡力了。”湯若望無奈的解釋:“現在這個程度,已經是我們能做的最好的了。至於您說的模糊,那是色差,所有的望遠鏡都一樣,我們無能為力。除非把望遠鏡做的足夠大,足夠長。那樣的話,就不適合將軍們使用了。”

李巖隨意的說道:“那就把你們的知識,教授給工匠們,讓他們更有能力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單單指望你們。”

“陛下,”湯若望激動的說道:“他們好多人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這是在浪費時間。”

“你們只管教,不過要放棄文人式的咬文嚼字,簡單,準確即可。至於他們的識字問題,我們會解決。”李巖依然堅持著。

湯若望沉默了一會兒,才無力的問道:“等玻璃沒有氣泡了,我們就能離開?”

李巖搖頭,說道:“還有打磨,對焦這些工作要做。我說過,我要的是望遠鏡的鏡片。”

湯若望真的是不知道說什麼了,他知道李巖不好糊弄,可是沒想到李巖居然還知道焦距這些東西,看來他們不完成任務,是真的不能離開了。

之後李巖又去了火藥坊,檢視火箭彈的改進情況。騎兵返回之後,就詳細彙報了在草原的戰況,對火箭彈的效能很滿意。不過,對於四百步的射程,認為還是比較短,需要進一步提高。還有點火的方式,也需要更加簡潔。

面對部隊反應的問題,王仁輝心理有數,解釋:“射程倒是可以怎加,但是點火方式,卻不好改變。這火箭彈是精細東西,尤其是尾部噴口還有尾翼,都不能有一點兒差錯,要不火箭彈就要在空中翻跟頭了。只有用明火點燃虛插的引線,才是最安全可靠的辦法。”

李巖也知道其中的道理,於是點頭道:“嗯,我知道了。那你們就著重提高射程吧,火箭彈對付騎兵效果不錯,對付敵人的步兵陣型,也能一展雄風。不過產量太小了,一次齊射就要用去上百枚,沒有足夠的產量可不行呀。”

“已經在增加人手了,不過火箭彈要求太精細,同一枚上的三片尾翼要一樣重,粘土的噴口要開的恰到好處,只能慢慢來做,急不來。”

對此李巖也沒有辦法,只能慢慢來。尤其是火器,對於敵人和自己都是同樣危險,質量絕對不能有問題。

不過對於商人們對銀幣的態度,他卻是有些不滿意。

這次向商人們收購馬匹,全部是用銀幣來支付的。除了他麾下的商行系統之外,其他商人都不怎麼願意接受銀幣。他們從成色上就能猜到,銀幣不是足銀,雖然銀幣做工精美,可是在他們看來,再精美也抵不上足銀的萬分之一。

不過李巖沒有給商人們選擇的機會,不論願不願意,都只有銀幣。並且也通知了他們,以後流通的,只能是銀幣,而不是那些成色、重量和形狀都不同的銀錠。他這麼一弄,讓邊商們的積極性一下就受到了打擊,甚至說以後不再給關內換馬匹了。

對於這些邊商的威脅,李巖此時已經不太擔心了。隨著這次草原行動的結束,清國沒有對他的騎兵窮追不捨,而且到目前為止也沒有對長城沿線進行攻擊,說明清國的心氣也不是太高,不敢像對明王朝那樣恣意橫行了。

這樣的狀況持續一段時間,蒙古諸部遲早都會拋棄清國。而這些邊商,也只能安分守己的做買賣,給他們騰挪的空間也不多了。而且這次草原之行,他麾下的商隊也參與了,為將來與蒙古各部貿易做準備。這些商人放棄市場,他的商行正好去接手,沒什麼不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