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明末風雲起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二十四章 一時平靜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七百二十四章 一時平靜

泉州,鄭芝龍也剛收到訊息,他的兩艘兩百料戰艦被擊沉了,還被擊傷了好幾艘大小船隻。

“你們怎麼弄的?!”鄭芝龍不滿的喝罵:“讓你們封鎖江面,居然能讓人家把船給打沉了!”

鄭彩無奈的解釋:“我們也沒辦法呀。李巖的手下陰的很,打過來的炮彈居然被燒紅的,擊毀側弦落進內倉的時候還是紅彤彤的。那麼大一個彈丸,我們沒有工具,一點兒辦法都沒有。”

鄭彩邊說邊比劃著,四寸的炮彈,在他的比劃下,比六寸還要大。他繼續說著:“還不是一顆,是二十幾顆呀。炮彈一下就都過來了,水手們不是被打死就是打傷,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船艙被燒起來。”

“誰讓你去招惹他們!”鄭芝龍恨恨的罵了一句。之後吩咐:“傳令下去,封鎖江面的船隊靠南岸行駛,只要李巖的人馬沒有入江,就不要去挑釁。”

手下紛紛領命。他又想了一會兒,接著下令:“再給鴻逵多派些船隻,把閩北沿岸給我徹底攪亂!再派人去各地,跟各縣的大戶們說,要是還想保住海上發財的路子,就不要賣給李巖一點兒糧草!我看他兵無食馬無料,還怎麼跟我鬥!”

“大哥,”鄭彩馬上勸道:“再調船隻,就要影響南洋的生意了。”

鄭芝龍一揮手,喝道:“生意就在那裡,跑不了!可要是讓大梁奪了閩粵,咱們還能有貨物拿去貿易嗎?!”

儘管鄭彩不怎麼同意,可是也不再多說了。他對於自家的水師有絕對的信心,不論是大明的水師,還是荷蘭人的炮艦,都不是被他們打敗了嗎?只要他們的船隊還在,就算大梁真的佔領閩粵,他們也能對沿海不斷實施襲擾破壞。當年的幾百倭寇就能把大明攪得寢食難安,何況他們有十萬之眾。只要李巖不是發瘋了,大梁招攬他們兄弟的條件不會太低。

眾幕僚立刻開始書寫文書,準備給各將領發出去。<>此時鄭森卻是急匆匆的闖了進來,看到大廳裡人不少,於是只好行禮問安,沒有直接把話問出來。而在座的將領幕僚們,也都向少帥點頭致意。

等了一會兒,眾人都離開之後,鄭森才焦急的問:“父帥,監國在哪裡?”

“我哪裡知道?”鄭芝龍毫不在意的說著。

“難道父帥沒有派船去接監國?”鄭森皺眉質問。

鄭芝龍呵斥道:“怎麼說話的?!我在福清的部隊也被擊潰了,哪裡還能知道旁人的情況?!”

“對了,”鄭芝龍突然反應過來,喝問:“不是讓你防江嗎?怎麼跑回來了?!要是讓左夢庚跑過來,我還怎麼和李巖談?!趕緊回去,把閩江上游給我看好了,不能放一個敵人下來!”

鄭森沒有說話,只是覺得失落。現在的情形看,監國一定是凶多吉少了。他也很失望,本來想著力挽狂瀾,光復大明,名留青史,可是他還沒有一展才智呢,明朝的皇帝和監國,就相繼陷於敵手。看來,大明的氣數,確實是已經盡了。

鄭芝龍見兒子失落,於是板著臉開解:“不就是一個監國嗎?朱家子孫多的是,不缺這一個。大明享國三百年,也沒什麼可惜的了,現在的情形你也看到了,改朝換代是勢所必行。”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父親和大梁談妥了?”鄭森無力的問。

鄭芝龍笑著說:“馬上就會有結果了。我給你三叔增了兵,看他李巖還能撐多久。”

“要是廣東那裡又立了桂王,父帥是什麼意思?”鄭森低聲的問。

鄭芝龍不屑的說道:“管他什麼王,大明的氣數盡了,換誰當皇帝都沒用。<>你也不用守著那個忠字了,該給家裡盡些心了。”

“孩兒知道了。”鄭森無力的回道:“孩兒這就回去。”

鄭芝龍卻是軟化下來,吩咐:“既然回來了,就去看看你母親和兒子,家才是最重要的。”

“孩兒受教了。”鄭森低聲的說著,就默默的起身離開。

鄭芝龍搖搖頭,不滿兒子的消沉。不過很快,他就又變得平靜起來,開始考慮與李巖的談判。現在他還剋制著,只是把攻擊範圍放在閩北沿海,要是李巖真的不答應他的條件,那他可就要對整個沿海發起襲擾了。這樣消耗起來,李巖也應該會無比頭疼吧。

廣東這邊雖然還沒有收到朱常汸被擒的訊息,可是閩北失陷,朝廷的大小臣工們又都失去了聯絡,自然是凶多吉少。那些依然忠於明朝的大臣們,自然是心憂社稷,開始準備另立新君了。當然,這其中也有投機之人,想要搏一把中興名臣的,不過大部分都是忠直之士。現在的情形,南明朝廷能存在多久,只能看李巖的心情了,真正的投機分子,早就收拾家當,帶著家眷北上投效大梁去了。

雖然這些人去了大梁,也得不到什麼好的官職,但是其中在州縣官聲好的人,還是有可能會被任命為州府官員的。李巖雖然竭力培養官吏,可是這麼兩三年時間之內,怎麼可能培養出各州縣所需的數萬官吏。所以很多州縣,還是讓原有官吏繼續任職,能適應新朝規矩的,自然會被留下來,那些不學無術,惡習難改的,也很快就會被清除出去。

而清國的旗主勳貴們,依然是聲色犬馬,恣意享受。只要不與漢人打仗,他們的日子過的每天都是有滋有味的。只有一直主張與李巖和談的多爾袞比較苦惱。

這苦惱不單單是因為他的政見不被接受,還有他的子嗣問題。他妻妾不少,可是卻只有一個女兒,還是朝鮮妃子生的,其他蒙古和滿洲妃子一點兒動靜都沒有。<>所以此時他在考慮,朝鮮女子才能給他生兒子,就想再跟朝鮮索要幾個秀女。

不過作為大清的王爺,當然不能隨便要個朝鮮民女就行,自然是要從朝鮮王室中挑選的。可是如此一來,這事就不能他自己做主,還得透過朝廷來運作才行。可是如今漢人重新崛起,作為兄弟之國的朝鮮,大清也不敢予取予求了。多爾袞想要生個兒子,真是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