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完美暴君最新章節列表 > 第四百八十八章 攤丁入畝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四百八十八章 攤丁入畝

孫傳庭和陳奇瑜的想法都沒錯,一個想的是永絕後患,一勞永逸,一個想的是求穩。

不過孫傳庭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凡事都要量力而行。

草原的蒙古部落,要打敗他們不難,可要想徹底消滅他們,是不現實的。

至少現在的大明朝,還沒有這個能力。

把漠南草原上的部族全殺了又怎麼樣?

過不了幾年,土默特、喀爾喀、瓦剌、科爾沁這些大部落的勢力,就會延伸而來。

“行了,你們也不必在爭論了,這仗要怎麼打,朕早就有了章程,只是給你們通個氣,順便問問你們有什麼建議看法沒有。”

“朕知道百姓困於徭役疲憊不堪,朕壓根就沒想徵發民夫。”

在陳奇瑜的帶領下,幾十名官員齊聲恭維道:

“陛下聖明。”

“陳卿,這準備軍糧、藥品、以及軍隊所需之乾糧,朕就交於你了。”

“臣遵旨。”

“李中正和孫傳庭留下,其餘的都先退下吧。”

朱由校揮揮手道。

“孫卿,朕知道你是正直之人,素來嫉惡如仇,朕留你二人,是有一項新政,要交由你二人去辦。”

朱由校所說之新政,就是在後世赫赫有名的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

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的想法,他在還沒繼位的時候就有了。

只不過一直都不敢,也沒有機會實行罷了。

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的政策一出,他與官僚士紳集團之間的矛盾,就徹底不可調和了。

正好這次大同府被清理的一乾二淨,大戶豪紳們所剩無幾,官員也換了新的,阻力已然降到最低。

他又收了這麼多的土地,大同正是實行攤丁入畝的絕佳時機。

孫傳庭有一句話說的很對,只有邊境安穩了,內地才能安穩。

而且像這樣的改革,如果冒然推行全國,以如今官場的風氣,可能三五年都開了不頭。

朝臣也不會支援於他,就算是那些依附於王在晉和魏忠賢的保皇黨,也會站在自己對立面反對。

因此必須先找好試點,見到成效他才能去堵朝臣的嘴。

“所謂攤丁入畝,既是重新分配土地給農戶百姓,因此大同要進行全面的土地清查丈量。”

“務必要嚴格細查,大同到底有多少耕地,查清之後,根據耕地之數量,按戶分配。”

“土地丈量過後,全部要收為國有,不管是官員還是地主豪紳,亦或農戶百姓,都只有使用權,不屬於他們個人,更沒有買賣權。”

“這樣可以避免土地兼併之事的發生,也能讓百姓的日子好轉,他們就不必依附於那些官紳了。”

“官府要廣發公告,並派人前往民間以及鄉下宣傳,務必要讓大同的百姓,都知道攤丁入畝之政策。”

“攤丁入畝之後,凡大同府之戶籍百姓,全部取消丁稅,其他什麼的雜稅也不準再收,只收田畝稅。”

“這田畝稅怎麼收,收多少,地方官府無權做主,更不準更改,由朝廷來統一制定稅收的標準。”

“人既然分出了個三六九等,這耕地田畝的好壞優劣,自然也要劃分出等級。”

“那些好田良田,自然是要多收一點,不管分配到的大戶還是百姓,亦或官員,一概如此。”

“這些事,朕就不細說了,你們自己去辦,到底有多少良田,多少荒地差田,全部都要重新造冊登記,上呈戶部核實。”

“另外,官府向百姓徵收的火耗也要改改了。”

“張居正當年改革賦稅政策,推行一條鞭法之時,本意是為減輕百姓負擔。”

“免得當地官府和官員,打著朝廷的旗號,滋生莫須有的頭目胡亂收稅。”

“可沒想到,這火耗如今已經淪為了貪官汙吏們,貪汙斂財的手段之一,不改不行。”

“朕的想法是,由朝廷來制定統一的火耗歸公制度,一石糧該收增收多少火耗,就增收多少,不能多也不少。”

“至於銀錢交稅的,同樣如此,絕對不準多收百姓一個銅板。”

“你們清查丈量土地的同時,還有一件大事交於你二人去辦。”

“大同要制定統一的糧價貨幣,一文錢就是一文錢,一斗米該是多少文錢,就是多少文錢。”

“絕不準再出現,這裡一斗米一兩銀子,那裡一斗米二兩銀子的湖塗事情發生。”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朕的意思,你們可明白?”

“有什麼想問的儘管問吧,你二人是主要執行之官,務必要對新政制度政策瞭如指掌。”

皇帝說的這一段話,二人自然是聽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取消人丁稅,罷免所有的雜稅亂稅,按田畝徵稅,重新分配土地,官紳一體納糧,這可是前所未有的政策改革啊。

要知道,大明朝的主要稅收來源,就是人丁稅了,人丁稅在這片土地已經徵收了兩千多年了。

歷朝歷代,都是徵收的人丁稅,哪裡是那麼好改好變的?

這新政一旦公之於眾,必然引起天下震動,官員、士紳、地主、甚至於藩王,都會心生不滿。

朝中官員,不論大小,恐怕支持者屈指可數,大部分必然是反對的,這對於皇帝是極為不利的啊。

不過這新政的好處,他們雖沒有見過成效先例,光是聽也能聽出來好壞。

要真的是成功改革了,必然可使大明朝煥然一新,中興指日可待,就是開元之際盛唐,也未必不能追趕超越。

二人心中佩服陛下有此膽氣見識,以及利國利民之新政的同時,也在擔憂著大明朝未來之路。

同時他們也在疑惑著,自己也不是皇帝的心腹能臣,更不是京官,何以得皇帝如此看重,被欽點推行新政呢?

尤其是李中正,他百思不得其解,要知道他剛剛才當眾懟了一波皇帝。

殿試之時,皇帝對他的厭惡程度,在場之人都是看得明明白白的。

居然還能有出頭之日?

可他又哪裡知道,朱由校正是看中他這不畏權貴,不趨炎附勢的品德。

主要還是他沒有其他官員那樣的陳舊思想,這實在是太難能可貴了。

朱由校雖然與他接觸不多,沒有深入瞭解,可也能從他的言語行為之中看出,他那顆為國為民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