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我真的是宰相兒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204章 又一個里程碑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04章 又一個里程碑

之所以這個節點倉促要上蒸汽機,是因為勞動力增長已經逐步放緩。

來投奔海軍吃飯的工人緩慢了下來,而又因為全部九個礦井的開啟,逐漸有點抓打不開了。

眾所周知,礦井必須隨時排除地下水,礦井越深排水壓力越大。若排水工作不給力,它就逐步變成水井了,那些礦石會長時間埋在水下,哪怕就是有潛水員,總不能用潛水員挖礦吧?

哪怕宋代這方面的技術已經很牛,能把礦井開到當今世界第一深度。但其實也和風阻的線性差不多,越往下,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和難度越大,到了現在,主要藉助手動裝置、以人力硬抗,已經差不多是極限。

動用了非常多的人力,譬如僅僅排水工作組的總數就有七百多青壯年,而海軍現在連同全訓單位戰鬥部在內,只有八千人,這是包括了老弱病殘以及婦孺。

哪怕如此,也只能在相當低效的範圍內工作。

如此倒逼張子文做出了必須藉助熱能和機械力的決策,才能保證有更多的礦石進入大宋血液中。

說地球資源不夠,人太多,人類是地球癌細胞的那群人肯定是腦子有缺陷的。反正這些環保動保或者女拳之類的人大抵一個型別,反智的。

地球資源從來不缺。等先有能力往地心方向開一千公裡深度的礦井,在來說資源不夠,像是還有那麼點說服力。

以這年景為列,大宋不是真的缺銅,只是缺少“更深度開發銅礦”的技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技術就是第一生產力,只要有這個技術工藝,再挖深一百米,大宋礦石量立即乘以三不要太容易。

基於這些種種思考,張子文提前啟動了第一代“冷凝真空”原理的蒸汽機專案。並為此做出了一整套的規劃,包括了所排出的地下水的儲備再利用。包括但不限於透過管道、引導進入煉焦廠冷卻系統。

同時因為有水儲備,海軍領地中會憑空出現耕地。

另外就是現在煉焦廠的大量熱能處於浪費中,只需以現在第一代冷凝真空泵思路,對煉焦廠冷卻系統進行一定的科技升級,打上許多跨時代補丁,僅僅這些往前散發在空氣中的熱能,就能把煉焦廠附近兩個礦井的地下水抽乾,與此同時,多了許多原本耗費無數多人力才得到的冷卻水。

厲害了。

僅僅是順著想,張子文自己都很雞血。先不說這過程所積累下來的技術工藝價值,僅僅這個內部迴圈再利用過程,立即就能讓總體利潤提高不少,還能讓現有焦炭從“平衡過度到盈利”。

這就是技術的魅力,賺錢的魅力。

考慮到張子文是官而不是商的屬性,其中來自技術功底積累的吸引力,還比盈利大的多。

額,現在全部聽課的人都神色古怪的看著知軍老爺在眉飛色舞的思索,有點不明覺厲……

連日以來,沈任飛大多數時候一副痴呆相,要不就是思考,要不就但凡見到燒水的地方就過去觀察或折騰。。

食堂那群婦女恨死這傢伙了,感覺沈任飛在搞破壞,譬如食堂大壺中的水燒開了後,就會看到他們201所的土帽一群的圍過來,用專門定製的木塞塞住壺口,不停的往上面淋冷水。

真的神奇,就此壺蓋很難揭開,密封的越嚴越難開。

最後食堂貼出了文告:小寶和201所之人不得入內!

沈任飛等人無所謂,反正這是海軍第一大專案,處於攻堅階段,時間緊,201的人不去食堂也會有人把飯送來的,菜還有傾斜。

至於小寶就屬於躺槍的範疇,導致它只能整天在食堂門口一跳一跳的喵喵叫,卻是沒人搭理,張子文真的沒時間來幫它翻譯……

四月中旬進一步的轉熱。

整個領地幹的熱火朝天,礦井工人三班倒常駐工作。

另外到處是揹著籮筐背送礦石的工人,做雜務的,排水的,搞焦炭的。

除了這些還有晝夜持續的鐵器敲擊聲。這是因為海軍下重注開了鍛造作坊。依託海軍自有的焦炭,正在打造高質量特種工具。

說起焦炭專案,若依照供應李曉蘭的價格為錨,不考慮固定資產持續投資的因素,現在收支基本平衡。

不過因第一代煉焦爐的持續改進(投資),以及產業人員的經驗和熟練度積累,產量正在擴大。而當時李曉蘭購買焦炭是為了“援助”海軍,冬季過去後需求不足,她的購買量是越來越少。

就此張子文調整計劃,焦炭轉入“內迴圈”,自產自用,自謀出路。倒逼海軍展開鍛造作坊、進行工具研發。

瓶頸仍舊是工藝。

現在的焦炭工藝不算合格,距離張子文所要求的理想狀態差距不小,暫時沒有太多的化學基礎和檢測手段,但不用去測張子文也知道,作坊打造的特種工具中的硫含量仍舊不少。這就是質量上的瓶頸。

但是儘管如此,海事局依託焦炭自己鍛造的特種工具成本雖高,質量真的大幅高於市場上的工具。

若是普通工具,海軍自己鍛造的作用不明顯,價格還太高不划算。

不過譬如用於硬吭礦壁的一些工具,以及船上關鍵部位專用的一些拉力構件,自出海軍作坊的耐疲勞壽命高達三倍。

至於價格……也是三倍。

這讓鍛造專案的總管老羅臉有些掛不住,畢竟老羅覺得開作坊是為了掙錢,僅僅平衡的話像是有些對不起海軍。

但是對於張子文,這卻已是又一個里程碑!

效果已經大幅超出張子文估計,三倍價格三倍質量的話看似一樣,實際卻等於提高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此點的體現上,規模越大越明顯。

並且這僅僅是現在,往後隨著鍛造技術提高,焦炭質量朝完全體接近,豈止是盈利,而是前途相當遠大。

也正是因為海軍自己有了能用的鍛造作坊,且有了焦炭,能大幅提高冶煉的質量,這才能夠支援冷凝真空專案的提前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