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謀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二章 歡呼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三十二章 歡呼

韓森放了糧之後也趕了來,二三百號人聚集在蓄水池邊上,眼巴巴的看著閔元啟。

遠處瓦片出窯,有一陣歡呼聲,不少人轉頭看了看,卻又是將眼光放在閔元啟身上。

這坎池曬鹽之法就算是鹽城那邊怕也只是聽說,徐光啟在淮揚一帶巡行和提倡曬鹽時,眾多鹽戶灶丁只是聽說,眾人俱沒有機會學習和實踐,待徐光啟的倡議失敗,在淮揚推廣曬鹽失敗,前後短短時間,淮揚地界的人們壓根都沒有弄明白怎麼回事,這事就草草結束了。

眼前的百戶大人,似乎是胸有成竹,但事涉所有人的生計,誰能不緊張?

現在這一天三頓飯有幹有稀,全家俱能吃飽,可若是這幾百兩銀砸下來,百戶大人的事沒弄成,怕是眾人往下去又得吃糠,有好的願景在前頭,誰願過苦日子?

閔元啟一直注意的是引水位和排水渠,再加上對接的坎池。

另外蓄水池用的工。力最多,他要看底部和四壁的石料是不是用的紮實,有沒有夯實……除了所城的工匠,另外僱傭的大工都是石作和瓦作,若是這些匠人出工不出力,閔元啟自然也有區處。

好在這年頭人心可能還算樸實,也可能是閔元啟一天來看五六次,在這蓄水池的底部,閔元啟看來看去,俱是找不到一處省料少力的地方。

池底和四壁都夯實了,用手摳都摳不太動彈,底部四基用條石,中間用瓦片,四壁是夯實了,沒有辦法用石料或瓦片砌起來,用石料的工程量大到可怕,用瓦片只能用土粘,工藝過不了關,過不久就都會掉落下來,白瞎功夫。

閔元啟倒是有些後悔,自己依稀記得水泥或混凝土製造的原理,但細節已經記不大清,若是當初看到時用些心思,怕是能砌成大的水泥池子,蓄積滷水的功能便要強大的多。

只是再換個角度,就算有制水泥的辦法,這麼大的池子,工本費再省,料錢也能叫現在的閔元啟破產了。

這陣子朱萬春給的銀子已經消耗過半了,還好鹽池工程已經是接近完成,閔元啟也是耽擱不起了。

“甚好,工料足,各人做事俱是用心了。”閔元啟抬頭看上去,一張張黑黝黝的臉龐正俯看著自己,就算呆在池底,也能聞到這些人身上的汗臭味,從早到晚,大工和小工還有軍戶,不分男婦俱是要出盡全力……這一天下來的飯食可不是白吃的,做這活計也不比農忙時清閒,只是閔元啟抓著了好時機,這農閒時候人們多半無事,男子們多半去遠處攬工扛活,婦人在家做些針腳活,比如納鞋製鞋,或是紡機紡布,用這些事來貼補家用,若是光靠眼前這些田畝土地,怕是軍戶們早就全家餓死了。

眼下有現成的活計,能省下十來天的嚼谷,這也算是另一種層面的攬工了。

這個年頭的人們不怕下苦,更不會抱怨,這些天來下來不管男婦俱是如此,當閔元啟抬頭看時,雖然眼前這些人臉龐黝黑,身形瘦弱,衣袍破爛,這場景就算後世的影視劇裡的乞丐也扮不出來,但閔元啟卻並未嫌棄,甚至頗有一些認同感。

這些天下來,眼前這些人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符號,也不是簡單的名字,現在閔元啟不光是認得所有人,甚至已經知道了很多人的家世背景,包括現在各家的情形甚至生活習性……

比如閔元忠家負擔最重,五個娃娃最大的才八歲,最小的還在吃奶,雖然閔元忠也是閔家的人,但早就是遠支,家裡沒甚家底,小旗官也不比旗軍多賺幾錢銀子,家裡人口多負擔重,這鹽池的活計,閔元忠家的娘子每天揹著最小的娃娃拿著木鍬上工……

高存誠家裡有個半癱的老孃,日子也過的很是艱難。

梁世發家裡負擔不重,兩個娃娃,父母身體還算健康,為人大方,主意多,在小旗裡很有威信,但卻有個懼內的毛病,經常聽到他娘子在院裡大聲斥罵梁小旗……不過這婦人本性不差,婆婆去年冬上犯病,梁世傳送鹽不到府城不在家,這婦人硬是揹著婆婆跑了十來裡地到所城找大夫看病……

閔元金和楊志晉都還是光棍,韓森有三個女娃還沒兒子,怪不得成天陰沉個臉……

謝祥則是個光棍,父母親人老早死絕了,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脾氣暴身手高,是四周好幾個百戶都有名的刺頭。

徐文煥曾經當過一陣小夥計,這人精明學的快,原本有大好前程,可惜學徒的那家商行突然倒閉,他只能回百戶來老老實實的當旗軍。

給別的商行幹過小夥計的人,別的商行是斷然不會收留,徐文煥的前程就是這麼斷送掉的。

閔元啟還知道匠戶們多半是本地人,世代相襲的匠戶,只有沈永是從山東過來的匠戶,當年登萊大亂,登州幾乎整城的人都死了,沈永帶著妻兒和兄弟沈亮一起南下逃亡,跑到大河衛這邊來被清勾逃軍,直接劃在大河衛裡繼續當軍戶……這便是軍匠的命運,也是這個時代普通人的縮影,在時代的大潮下,這些普通的百姓想要改變命運實在是太難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不過沈家也算是幸運了,雖然父母死難,但兄弟二人和沈永的妻小都活了下來,也算是不幸中幸運,其所在的登州衛幾乎是十室九空,大半的人家是死的一個人都不剩下,直接斷了香火傳承。

至於遼東那邊就更慘了,原本遼東有幾百萬人,現在也是十不存一,有十來萬遼民渡海到登萊避難,在登州落腳後又遇著登萊變

亂,李九成孔有德毛承祿等人叛亂,大肆屠殺甚至吃人,戰亂平息後又是幾十萬人遇難,沈家兄弟南逃之時,在道路,田野,村落,集鎮,林地,滿眼看過去到處都是死人,不分男女老小,從耄耋老人到吃奶的娃娃,屍體到處都是,官兵和叛兵打拉鋸,雙方俱是見人就殺,見糧便搶,在失去糧食後就算沒有被亂兵殺掉,幾天下來人也餓死了。

閔元啟知道那種情形後,更是對自己所行之事確定了決心。

在這個時代普通人連小小的浪花都扛不過去,只要被卷在其中是死是活就只能看運氣,閔元啟不想被任何人或事左右,他想努力圖存,最少要憑自己的努力,在這崇禎十七年的末世之中,掙扎出一條活路來……

聽到閔元啟的話,池邊的人們一陣高興的叫嚷,這年頭的人語言也匱乏的很,說來說去,無非就是收益,糧食,能吃飽肚子之類的話語。

人們都確實挺高興,閔元啟的變化人們是看在眼裡,此前的百戶就是一個什麼事也不懂的青壯後生,憑著些家底閔元啟過的還算不錯,每天只顧自己打熬身體,練拳使大槍,人們對這位試百戶有些畏懼,也有一些人對其不屑,短短十來天的功夫,雖然在一些人眼裡還是在瞎折騰,但最少人們有一種感覺,試百戶做事還算穩當,也很謹慎精明,不象是在瞎胡折騰……最為關鍵的便是,閔元啟對下頭的人並不算小氣,這才是參加訓練的旗軍越來越多,村落裡的人們也願意參加這大工程的原因所在。

雲梯關所的諸多百戶,大河衛五個所,好幾千旗軍,十幾個指揮,同知,僉事,還有諸多的千戶,百戶,有幾個當官的將旗軍和他們的家人看在眼裡?鄰近的幾個百戶,彼此都知根知底,要說各百戶官怎麼盤剝軍戶,倒也說不上來,現在的一切規矩早就是成例,大家一切照規矩來,該收的糧一粒不會少,軍戶縱算是餓死,逃亡,百戶們也不會有什麼舉措,攤上了難事只得認自家倒黴。

這一切都使人們對上官們不抱什麼幻想,也使得閔元啟自認是平常的一些舉措,使得人們或多或少的感受到了一些不同之處。

這些不同之處累積起來,加上眼前的稻田一般的鹽池,或多或少的促使人們久已冰封的內心綻開了一些裂紋:也許這一次真的是一次大好良機?

韓森咧著嘴,垂下繩索將閔元啟拉上蓄水池邊。

閔元啟拍拍手,看著四周一張張笑臉,說道:“今天打火把加把勁,把新出的瓦都鋪在坎池裡,明個一早便放水,看最近老天給不給臉,要是給臉的化,過幾天咱們就能出鹽了!”

這一次是真的所有人都歡呼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