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穿越大清殺敵立功封異姓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一章 太醫院院使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五十一章 太醫院院使

而且用人從不看出身,縱微末出身,他一樣可用。

縱他國有能力之臣,他仍可用。

譬如那那范文程就是他多次派人去請,才被他感動,心悅臣服的為大清效力,他也給予了他極高的地位,任議政大臣,戶部尚書,在大清朝的地位堪比眾親王貝勒和王公大臣。

不一會。

大殿外來了幾個身影。

“啟奏皇上。”

“睿親王大人他們來了。”一侍衛走入大殿內,恭敬道。

“全部進來。”皇太極目光一挑。

幾人應聲走入了崇政殿內,然後全部躬身向著嬴政一拜:“臣等參見皇上。”

“不是朝會,無需多此虛禮。”

皇太極隨意的擺了擺手。

“大王此刻相召,難道是前線傳回了訊息?”吳拜老臉上浮起了一抹期待,問道。

“布拉吉已經被多鐸攻破,察哈爾都城門戶已經敞開,最多二十日,最少十日,滅察哈爾之戰便可結束了。”皇太極鄭重其事的說道。

聞聲。

大殿內的群臣全部都面帶喜色:“臣等恭賀皇上。”

“這兩封軍報,你們看看吧。”

皇太極將手中兩份軍報一遞。

范文程立刻會意,雙手捧起軍報,對著眾人遞了過去。

眾臣開啟軍報一看。

頓時。

幾個大清重臣的表情全部都變了。

顯然。

也是被軍報之上的奏報所驚。

“又是這阿不罕.英格利。”

“攻打察哈爾這數月以來,臣等可不止一次聽過他的名字。”

“這尼古拉雖然沒有毛文龍,袁崇煥、和祖大壽那般難打,但也為一方上將,統兵之才毋容置疑,不曾想竟然死在了我大清年齡不過十七歲的副都統之手。”

“此乃大功一件。”

“如此戰功,當大賞。”

等臣看到這軍報後,都紛紛出聲讚歎。

“第一封看完了,便看第二封吧。”皇太極道。

目光打量著眾臣,他知道下一刻這些臣子都會為之驚震的。

困擾大清軍旅,也是困擾天下軍旅的傷兵存活問題,如今已經被阿不罕.英格利給解決了。

“諾。”

眾臣不敢怠慢,迅速開啟了第二封軍報。

幾雙眼睛緊盯著。

當看到了軍報上的內容,幾人的表情也在這一刻變化,詫異,震驚,不可思議。

“大王,這軍報之上的事是真?”

吳拜聲音都有些顫抖的看著嬴政問道。

其他人也紛紛抬起頭,帶著詫異的看著皇太極。

“瓜爾佳.杜莎可不會虛報軍機。”皇太極淡淡一笑。

“如果這軍報上是真的,那這阿不罕.英格利...這阿不罕.英格利真的是上蒼賜給我大清的最大恩澤啊,他不僅有著萬人敵的勇力,竟然還精通醫道,有此子為大王效力,乃大王之福,大清之福。”瓜爾加吳拜十分感嘆的說道。

“是啊。”

“憑藉醫治方法的改變,竟讓傷兵營存活率遞增到了五成,而且瓜爾佳.杜莎將軍所言金瘡藥更是止血神藥,如若能夠在我大清全軍推行,傷兵存活將會遞增到八成以上。”

“如果是真的,我大清因為戰爭而受傷的無數將士都可獲救。”

“這阿不罕.英格利便是為我大清立下曠世奇功啊。”

索尼、鰲拜,濟爾哈朗等人紛紛開口道。

他們自然也能夠知道瓜爾佳.杜莎這一封奏報所帶來的震撼。

如果真的推行下去,如果是真的,對大清的改變,那根本無法估量。

.............................

“金德海,拜見皇上。”

這時。

大殿外,一個老者緩步躬身一拜喊道。

正是這宮中的御醫,也是皇太極唯一的專用御醫,太醫院院使金德海。

看著他的來到。

皇太極的眼中閃過一抹柔和,在外人看來,金德海與皇太極僅僅是臣子與君主的關係。

但是只有昔日經歷過的才知道。

差一點。

金德海救了皇太極一命,三年前皇太極出征被敵人流箭射中,重傷感染幾乎不治,是金太醫研製的金瘡藥救了他一命。

金太醫也是一位漢人,可是皇太極對他極為信任和重用。

一般的太醫院院使為五品官員,皇太極特地敕封金太醫為太子太保,官銜為從三品。

這些年以來。

金德海一直都在盛京,得皇太極看重,除了他的醫術的確高超外,為人也是極為低調,但是有時候碰到八旗重大的治療改革,都會請金太醫參與討論。

“金太醫快請進,來人給金太醫賜座。”皇太極那嚴肅的臉上終於有了一絲笑意。

金德海站直身體,緩步走入了大殿內。

“見過諸位大人。”

金德海對著范文程等大臣躬身見禮。

“金太醫客氣了。”

眾人也紛紛回禮。

雖說他們都是位極人臣,但是對於金太醫也不敢無禮,因為皇帝對金德海的信任是所有重臣都能夠看到的。

況且金太醫救了皇帝一命,而且年紀又大了不少,皇上給他賜座位,這朝堂之上沒有一個人有意見。

。。。。。。。

不管是皇帝,還是普通人,只好是人,都是要吃東西的,要經歷生病和死亡的。這其中,生病就要靠醫生去治療,所以,從古至今,醫生都是一個必不可少的職業。皇帝也是人,自然也會生病,但是,由於他的身份不同於普通百姓,比較高貴,所以,他能享受到的醫療資源自然是普通民眾所不能夠比擬的。

古代,皇帝身為天子,地位至高無上。一旦皇帝的身體出現了問題,那麼,受影響的就不僅僅是皇帝本人,整個國家都要收到連累。因為這個原因,幾乎所有的朝代對於皇帝的身體健康狀況都是格外重視的,還特地為此設立了一個機構,也這就是“太醫院”。

封建帝制延續幾千年,伴隨著皇帝健康的太醫院也就有了數千年。雖然說,可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叫法,但是,這個機構的職責都是一樣的,都是一切為了皇帝的身體健康。

在很久以前的周朝時,已經有了專門給統治者看病的大夫了,並且,這些大夫之間還有等級的劃分。到了秦朝開始設立了太醫令,漢朝則繼承了秦朝的制度,而後又把太醫細分,有專門給官員看病的大夫,也有專門給宮廷眾人看病的大夫,之後,這項制度又被後世繼承了。

在隋唐時期,朝廷設立了太醫署,這個部門的最大領導叫做太醫署令。到了金朝時,這個部門改名叫做太醫院,承襲於唐宋的太醫署、太醫局,並且,把這個名字一直延續到清朝。

太醫院的院長叫做院使,其下設有兩名副院長,叫左右院判。院內有御醫10到15人,辦事人員和藥劑師等人加起來大概在40到60人左右。至於官員的品級劃分,不同朝代有各自的特點。清代院使為正五品,左右院判為正六品,太醫正八品,其餘人為從九品。

院使一年俸祿為貳仟肆佰兩白銀,這個收入比一品大臣還高很多,所以這太醫院的院使算是高階技術人才,在此也可以看出清朝對人才的重視,而在大明朝一個太醫院的院使不過幾百兩銀子。

清代太醫院一開始使用的是明代舊制,分為大小方脈、針灸、傷寒等11科,。太醫院裡的官員平時都是要輪流值班的,為了更好的服務皇帝,在皇帝經常呆的地方都有專門為太醫建造的辦公場所。

太醫院大夫的選拔培訓是很嚴格的,分內外兩種:

對內是對宮廷內侍如太監等學習醫學的人進行培訓,對外則是對普通百姓、太醫子弟等學醫的人進行培訓。外教習十分嚴格,要透過多次考試才能開始學習。就算已經入了太醫院成為了太醫,除非特許,否則,都要經歷每6年一次的考試。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在考試制度方面,同治五年,改設醫學館後,改太醫院舊制四季考為二季考。即在仲春、仲秋為之。凡交月課之醫士、恩糧生、肄業生統由堂官面考二藝。正式考題多本《醫宗金鑑》、《傷寒論》、《金匱要略》,間用《內經》、《難經》。每到寅、申年,太醫院院使、院判會同禮部堂官共同主持會考。除御醫免考外,所有吏目以下各員生均一律參加會考。

院內官員的升職一般是按照官員等級進行的,比如:院使出缺,則由左院判補上,然後,右院判補左院判,以此類推。院內的大夫除了每天要服侍皇帝,也有其他的任務。比如:若是有某位皇親或者大臣患病,太醫都要去進行診治,國家有考試時,太醫也要去以防不測... ...

太醫給出診斷後開藥,這個藥物需要從御藥房取出。御藥房一直是禁地,外人不得擅闖。由於,這個藥是要進到皇帝嘴裡去的,所以,它的安全性尤為重要。每次取藥時,都需要太醫和藥房太監一起取出,還要記錄這兩人的名字和所取藥材才行。煎藥時也需要太醫院的人和太監一起才行,藥物要煎制兩份,一份先讓別人試嘗,沒事才能讓皇帝把另一份藥給喝下去。

。。。。。。。

“不知皇上今日相召有何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