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玄幻 > 穿越大清殺敵立功封異姓王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活用孫子兵法3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九十三章 皇太極活用孫子兵法3

額喇城的位置也可以反證,後金軍十九日駐紮的蘇布迪塔所在之城並不是朵顏老城。因為從龍山村到黑城村,足有一百公裡,而且中間還得翻山越嶺。皇太極實在沒有必要給自己找罪受。而從寧城一帶南下,剛好五十公裡,符合後金軍的行軍規律。

就在此處,皇太極嚴申軍律。說明他此時已經有併吞天下之志,所以對後金軍和附屬蒙古軍三令五申。其中有一條命令非常特別,就是除了羸瘦馬匹以外,不得取用乾糧飼馬,防止被明朝的老百姓下毒。同時,側面也說明這種行軍對馬力影響不大,僅以草飼秣之,就可以堅持。

《滿文老檔》在這一天有重要事件沒有記載,當然也有可能是乾隆皇帝下令用新滿文重抄舊檔時,故意刪改了部分內容。

據《清史稿》記載,後金軍抵達青城(即額喇城)時,長期積累的內部矛盾終於爆發。以大貝勒代善、三貝勒莽古爾泰為首的保守派反對繼續行軍,與皇太極發生了衝突。

“辛未,次喀喇沁之青城。大貝勒代善、三貝勒莽古爾泰止諸貝勒帳外,入見,密議班師。既退,嶽託等入白諸將在外候進取。上不懌,因曰:‘兩兄謂我兵深入,勞師襲遠,若糧匱馬疲,敵人環攻,無為歸計。若等見及此,而初不言,朕既遠涉,乃以此為辭。我謀且隳,何候為!’嶽託堅請進師。八固山額真(嶽託等)詣代善、莽古爾泰議,夜半議定。

雙方爭持到半夜,在嶽託等人的支援下,皇太極才強行壓服代善和莽古爾泰。嶽託是代善的長子,當時是鑲紅旗旗主。因其自幼喪母,繼母和父親代善對待他都非常刻薄,故側妃孟古哲哲(皇太極生母)受命將嶽託、碩託兄弟與皇太極一同撫養。

因此嶽託和皇太極關係極好,可以說名為叔侄,情同手足。正是依靠嶽託、薩哈廉、濟爾哈朗這些人,皇太極才得以真正掌握後金實權。

“二十一日,駐蹕布林噶蘇臺。”

布林噶蘇臺,漢語通常翻譯為柳樹。類似的蒙古地名很多,具體地址難以考證。從後金軍前後行程來看,應該在今平泉市附近。平泉市仍在老哈河河畔,距前後紮營地點剛好五十公裡。從地貌條件來看,當時的河畔很可能長滿了柳樹。而且這樣的位置,也非常適合大軍駐紮。

“二十二日,駐蹕喀喇沁部上都河。”

上都河,又名閃電河,是灤河上游主幹源頭。因其流經正藍旗“元上都”遺址,故得名上都河。上都河經喀喇沁旗,入多倫縣境,匯黑風河之後,始稱灤河。

從喀喇沁部進入華北平原,當時主要有兩條路。一條是古道,從朵顏老城南下,經茅荊壩(在內蒙古、河北交界處,隆化縣茅荊壩鄉),沿灤河河谷,從潘家口進入華北平原。其二是新道,由喀喇城南下,經平泉、寬城,從喜峰口入關。

喜峰口路線開闢之後,灤河河谷路線,即古道就被廢棄了。因為灤河幾乎每年都發洪水,河谷道路難以整修。而喜峰口至寬城一線,均是大路,不僅人馬可以通行,載重大車也能輕鬆透過。

但是喜峰口是明朝重兵駐防的地區,所以後金軍並沒有經寬城南下。而是從平泉一帶向西,進入今承德縣上都河畔。即從新道又拐入古道。

“二十三日,因奇湯果爾嶺險峻,汗與兩大貝勒越嶺而駐。眾臺吉率大軍駐於嶺下,翌晨越嶺,至晚方盡。”

奇湯果爾嶺,即今承德市承德縣境內鐵虎山,地勢險峻,可能是灤河河水剛剛結冰,河谷地區大軍難以通行,所以只能選擇爬山。後金軍不愧是從東北老林子鑽出來的,爬山的能力相當強。很多明軍認為騎兵無法通行的路段,根本不在話下,翻山越嶺,如履平地。

“二十四日,駐蹕老河。”

老河,即灤河右岸支流柳河。駐紮地點應該在今承德市興隆縣大杖子鄉柳河口村。至此,後金聯軍距離明朝長城防線已經只剩兩日行程。明朝方面還毫無察覺。

“是日,嶽託、濟爾哈朗、阿巴泰、阿濟格四臺吉,揀選每牛錄甲兵十人,及蒙古科爾沁諸貝勒兵、察哈爾、喀爾喀蒙古諸貝勒之兵、蒙古八旗兵中精強者,由臺吉阿巴泰、阿濟格率左翼兵前進,臺吉嶽託及濟爾哈朗率右翼兵前進。”

到了柳河口,後金軍沒有沿灤河河谷繼續前進,而是分作三路,左翼朝向龍井關、洪山口推進,右翼朝向大安口方向前進。皇太極率本部與左翼一同走了幾天,直到二十六日才分開。左翼去攻打龍井關,皇太極率本部隨後攻克洪山口。

潘家口和喜峰口古城現在都在水下了。以前沒有潘家口水庫,所以灤河河谷是可以通行的。

“二十五日,駐蹕喀喇沁部察幹霍洛地方。”

霍洛,蒙語中有宮闈、都城、陵寢之意。察干,蒙俗尚白,有神聖、嶄新、潔淨多種含義。察干霍洛是帶喀喇沁字首的最後一個地名,表明距離長城已經越來越近了。具體位置,史料中找不到相關記載。從行軍路線推測,應在今蘑菇峪鄉寬甸村、黃粒臺一帶,從柳河南下剛好五十公裡。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明朝放棄了燕山數百公裡的天然屏障,導致這些地區完全被喀喇沁部佔領。後金軍在朵顏嚮導的帶領下,一路翻山越嶺,如入無人之境。

“二十六日,因木田壘霍洛嶺險峻,汗與諸貝勒越嶺而駐,大軍及疲憊人馬,連夜越嶺。先行兵馬於二十六日夜越嶺。”

木田壘霍洛嶺,即今承德市興隆縣蘑菇峪鄉黑鴿頂。 二十六日後金軍翻越黑鴿頂,那麼二十五日後金軍在嶺後的寬甸村、黃粒臺一帶是很合理的。大致路線是從二道溝上山,從灰窯峪下山。這段路雖然不長,但非常難走。後金大軍能夠連夜越嶺,行軍能力真是極為驚人。

上圖就是蘑菇峪鄉的大山,很難想像後金大軍是怎麼連夜越嶺的。但是從前後的情形來看,《滿文老檔》上應該沒有撒謊,後金軍的越野能力就是這麼厲害。

“二十七日醜刻,臺吉阿巴泰、臺吉阿濟格兵,潛攻龍井關,克之。於寅刻,毀其水關而入。明洪山口參將、漢兒莊副將聞炮聲,率兵來援,金兵迎戰,敗之,斬副將易愛、參將王遵臣,盡殲其眾。於是,又擊斬三屯營總兵官哨卒。”

龍井關,即今河北省唐山市遷西縣漢兒莊鄉龍井關村,位於灑河西岸,該村就建在舊龍井關城中,有石砌關城200餘米殘牆。由龍井關、楊家溝、苗兒溝三個自然村組成。

“至漢兒莊城外,方欲招之降,貝勒莽古爾泰、墨爾根戴青(多爾袞美號)、額爾克楚虎爾(多鐸美號)至,言有副將屬下左營官李豐澤,率城內人剃發出降。軍隊入城,登城駐營,諸貝勒宿衙署中,秋毫無犯。”

漢兒莊城,今遷西縣漢兒莊鄉漢兒莊村。

“是日,汗入邊,攻克洪山口城,汗及大軍入城駐營。”

洪山口城,即松棚路路城,今遵化市小廠鄉洪山口村。

“右翼臺吉濟爾哈朗、嶽託,二十六日連夜前進。於二十七日丑時,攻克大安口城,招降明守備駐守之邊內城。次日,招降明張參將駐守之馬蘭峪城。二十九日,招降明守備駐守之馬蘭口城。明步、騎兵五隊,聞炮聲來援,盡擊斬之。”

大安口城,今遵化市西下營鄉大安口村。

至此,後金軍徹底擊破薊鎮長城防線。從瀋陽出發開始計算,到破口入關,共計日程二十五日,實際行軍十九天,平均每天行程均在50公里左右。明朝的京畿核心區域,已處在後金大軍的兵鋒之下。而明朝如同一個熟睡的巨人,直到十月二十七日龍井關、洪山口、大安口接連失守,才從夢中驚醒,慘敗已然無法避免!

。。。。。。。

。。。。。。。

”所以,皇上第一次攻擊北京城,就幾乎把孫子兵法的第一篇:始計篇,裡面所講的內容全部用上了。“

英格利說完,笑著道。

”愛卿講的太好了,那麼,愛卿還能再講講這十三篇中的其他案例嗎?“皇太極急不可耐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