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穿越 > 大明:種田從1641年開始最新章節列表 > 第490章 金聲桓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490章 金聲桓

第490章 金聲桓

宿州境西南,濉溪縣蕭濉河。

這裡是徐州境的邊界之處,蕭濉河的河水已經接近半枯竭,河水混雜泛黃,淤泥堆積,河道和兩岸佈滿了沙丘、鹽鹼和水塘沼澤。

河岸小道邊還時不時出現倒地的餓殍,每一具屍體都是乾枯瘦小,大多數屍體身上的衣裳被剝了個乾淨,露出了乾巴支稜的身體。

炎夏已近,發黃發黑的骸骨裡外有著各種密密麻麻的蟲子蠕動著,看著可怖萬分。

這裡臨近河南,到處是中原地區向東逃荒而來的難民,可惜他們之中好多都已經倒在了逃荒的路上,成為了一抷黃土都埋不上的異鄉人。

沿著蕭濉河西岸塵土飛揚,大批的兵馬正在行進著,馬蹄聲嘶鳴不斷,腳步聲隆隆,看著人數不少。沿途逃荒的百姓們驚慌恐懼,四散奔逃,這批隊伍中不斷有騎兵奔出,凡是看到路邊的年輕女子就擄掠進隊伍中。

但凡遇到反抗的他們揮舞起馬刀或者驅著戰馬重重衝撞而來,一概殺之,殘忍無比。

瘋逃的百姓們刻骨仇恨看著這支軍隊,這支軍隊前方都是騎兵,好多人都披著棉甲或者鑲鐵棉甲,歪七扭八擎著各色的旗幟,一杆標旗之上赫然寫著一個大大的金字,旁邊一杆素色長幡更是寫著徐州鎮總兵官金。

大批的騎兵馬隊轟隆而過,接著就是大批的步卒,他們遠遠吊在騎兵大隊後面,亂糟糟雜亂無章走著,最前面的步卒許多披著裲襠或著青色紅色鴛鴦戰襖,帶著紅笠軍帽或者紅纓氈帽,持著各色的武器,一副官軍打扮做派。

在這批步卒後面則跟著大批難民,大多數都是青壯,好多瘦骨嶙峋,他們拿著棍棒農具,一看就是被擄掠而來的,還多許多的難民廝養,更有被擄掠來的婦女,多大數百人。

標旗之下,數十名披甲的精銳騎兵拱衛著一名帶甲將軍,這將頭頂高額圓盔,披著長身鐵罩甲,甲上血跡斑駁,身後的披風陳舊破損。

他年近四十,身形高瘦,唇邊留著兩撇八字鬍鬚,看著道路兩旁,眼神冷漠。這將叫金聲桓,字虎臣,陝西榆林人,起身群盜,號“一斗粟”,後投左良玉軍,累功至副將,前不久更是被朝廷封為總兵官,鎮守徐州一鎮。

這時奔出一騎來報:“稟將軍,前方約莫還有五十裡的路程就到了徐州地界了。“

標旗下一將出列言道:“將軍,我們終於要到徐州了,弟兄們從早時行軍到了現在,要不要暫時歇息一番。”

說話之人身披鐵甲,三十五六歲的年紀,臉上沾滿了風霜塵土,一張糙臉被曬得通紅。這將乃是金聲桓的中軍官宋奎光,此人從軍多年,曾任職山海關南協守備,打過建奴,後被楊嗣昌調入湖廣剿賊。

宋奎光勇武機智,平日裡最受金聲桓看重,金聲桓思慮了再三道:“讓弟兄們加把勁,爭取天黑前到了徐州地界再歇息。”

眾兵大聲應是。

“大光啊!聽說這江淮之地富饒,僅次於江南,你說這可是真的?”

金聲桓神色頗為嚮往問道。

這個問題也把宋奎光難住了,他苦笑道:“將軍,您又不是不知道標下,我老家是遼東的,根本就沒有到過江南,這淮揚也沒去過,不過這徐州好歹也是漕運重鎮,肯定比我們在中原和湖廣強。”

金聲桓振奮道:“那就好,比中原和湖廣富饒就好,能讓我們這幫子兄弟們吃飽飯立穩腳跟就知足了。”

身側諸將也都提了精神,能不能吃飽飯對他們這支隊伍來說是一個老大的難題,可是說是頭等大事。

說起來這事他們就憋了一肚子火,自家將軍是升任總兵官了,可是朝廷撥給他們的糧餉早就斷了不說,就連軍糧供應也都沒了。他們這支隊伍膽戰心驚在亳州待了好幾個月,那裡早就被闖賊鏟了城,四下毫無人煙,他們在亳州成了沒娘的孩子孤魂野鬼一般遊蕩了許久。

宋奎光看了自家大帥,終是忍不住疑問道:“將軍,朝廷的升賞聖旨我們二月份就收到了,我們為何不是早日啟程趕赴徐州駐防,而是遲遲等到六月份?”

金聲桓策在馬上賓士,他晃悠著馬鞭笑著:“大光啊,我們兄弟們在亳州雖然吃苦餓著肚子,但是能保住我們的兵馬啊,那個時候韃子大軍還在山東和南直隸侵掠,我們要是那個時候去了碰到了韃子大兵怎麼辦?”

宋奎光聞之面容不快,他大聲道:“韃子侵擾我大明,我等身為大明官軍碰到也不怕,標下請命第一個上迎擊而上。”

金聲桓臉色一陰,當即回唾道:“狗屁!我們是大明官軍不假,可是朝廷不給我們發糧發餉,讓我們空著肚子打仗嗎?”

接著他深深看向宋奎光寬慰道:“大光啊,我知道你和這韃子有著深仇大恨,可現在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現在這年頭手裡有兵才有底氣。”

“你看看左大帥就知道了,憑他犯的事朝廷夠辦他一百次了,可朝廷為什麼偏偏不敢動還好加撫慰,還不是左大帥手裡有兵嗎?”

“現在我金聲桓好不容易從湖廣那裡調了出來,還盼望著帶著兄弟能過上好日子呢,這手裡得有兵哇,不然這個徐州總兵官坐不穩吶。”

宋奎光也知自家將軍說的有道理,只能深深嘆了一口氣把怨氣往肚子裡咽,這韃子早就出了關,現在打韃子已經遲了。

他心思活絡,等了一會兒轉動腦筋道:“將軍,我們到了徐州以後拜誰的碼頭啊?”

宋奎光這話可問到點子上了,他們是外來的客軍,無根無基,將來駐防到了徐州怎麼辦?那得找一個粗的大腿抱,要給他們的錢糧能足額供應上。

金聲桓早有思慮道:“自然是拜漕運總督,巡撫淮揚的史督臣了,他若能養得起我們,老子這支軍隊自然死心塌地效命於他。”

對金聲桓來說,有奶便是娘,誰給吃的就跟誰走,以前是跟左大帥,現在到了徐州他身份轉變極快,開始尋摸下一個好東家了。

宴席間,革裡眼賀一龍被李自成埋伏左右的士卒當場殺死,左金王賀錦、藺養成、劉希堯三位首領驚懼不已,當場投靠李自成。

次日清晨,李自成親率精騎百人來到曹營,藉口有事相商直衝入羅汝才大帳內將其殺死,接著向曹營將士宣佈羅汝才“通敵”朝廷的罪狀。

羅汝才、賀一龍被殺,引起了流賊內部極大的震動,曹營內部騷亂不已,羅汝才叔父羅戴恩、部將朱養民等人投降,大將楊承祖率部逃離投降了官軍。

此時的李自成還在襄陽整頓曹營和革左五營的兵馬,倒是沒有什麼大的動靜,李自成在湖廣極力搞地方建設,改革軍制。闖營在湖廣取消了明廷的橫徵暴斂,出示安民,宣佈不催科,三年不徵糧,大力實行屯田,給貧苦農民耕種種子和耕牛,切實保護和恢復農業生產。

在襄陽闖營一改之前的搶掠鏟城政策,重視生產,氣候已成。

流賊內部火併訊息傳出後,明廷歡呼雀躍,認為他們的離間計可行,早在去年流賊圍攻開封的時候,河南巡撫高名衡就偽造了一封給羅汝才的書信,其後黃州一名陳姓生員混入流賊營中,在李、羅二人之間遊說離間。

朝廷方面,在流賊進入湖廣後就心急如焚,特別是三月份流賊攻佔了承天祖陵後,崇禎帝更是深淚俱下。在聽到流賊火併的訊息後,崇禎帝大為振奮,心知堵剿流賊的時機已到。

在楊嗣昌死後朝廷就沒有一個有能力的大臣出任督師征剿流賊,崇禎帝屬意大學士吳甡為督師,在朝議之時,吳甡欣然接受督師任命。

不過他指出流賊聲勢浩大,左良玉部官軍兵無紀律,不肯用命殺賊,想要扭轉戰局吳甡向崇禎帝建議撥給他直屬三萬精兵,挑選敢戰之將出征。吳甡的策略是先前往南京,用直屬三萬精兵要挾制左良玉部,取得征剿大軍的駕馭指揮之權。

接著他吳甡率大軍西入湖廣,陝西三邊總督孫傳庭則統兵東出潼關,東西夾擊流賊,如此大事可定矣。

現在史可法的案桌最上方擺的就是吳甡關於征剿流賊的策略,關於吳甡之議,史可法這幾日反覆閱看,愈發覺得可行。

不過現在朝廷內部爭議不決,特別是聖上不贊同吳甡之議,崇禎帝認為左良玉兵多將廣,不宜率兵進逼要挾,萬一逼反了左良玉,事態更加嚴重,應當對左鎮撫御為上。

接著就是三萬精兵,這是個老大的難題,說白了現在的朝廷根本拿不出三萬精兵,沒兵沒錢。大明腹地哪還有精兵啊,除了陝西孫傳庭的秦軍外,河南只剩下了河南總兵陳永福所部殘兵敗將,湖廣更是不堪,流賊進入後各地官軍望風逃竄,哪還有可用毒婦之兵。

在崇禎帝看來,放著左良玉現成的二十萬大軍不用,在這內外交困還非要抽調三萬精兵,屬實失策。大學士吳甡不肯,非要朝廷給他撥直屬精兵剿賊。

關於吳甡督師,朝廷內部分為兩方正在頂牛,僵持不下。

再次翻看朝廷爭議的坻報,史可法黝黑的面龐緊皺著,加上陳諾肆意吞併小袁營兵馬的問題,他更是心煩意亂,不斷揉著眉心。

過了許久他恢復了精明幹練之色,挺直腰板出聲道:“來人,將關於征剿流賊的戰事塘報各抄錄一份,送往永安城給陳副總兵閱看。”

史可法心中默唸著:“國勢危急,不管你陳諾再怎麼囂張跋扈,你還是朝廷官將,總不能置身事外吧。

……

永安城內,史可法送來的塘報陳諾也是讓了謄錄了許多份供眾將傳閱,大明局勢危如累卵,乞活軍雖強卻也強的有限,面對清軍和流賊的頃力來犯,乞活軍根本抵擋不住。

乞活軍成軍時間太短,老兵太少,能夠有如此戰績全來嚴格組織和軍紀,加上充足的後勤和科技保障。根據塘報訊息,驚醒了沉溺於安逸和平的永安城軍民,徐州外面局勢混亂,特別是徐州還毗鄰河南,闖賊隨時有進犯的風險。

永安城軍民心中迫切起來,他們急需要不斷地發展壯大。

為此,陳諾特別是召集了永安城軍民兩部各級管事官員,舉行了一場嚴肅的回議。

會上陳諾讓人展開了一張大地圖,畫上輿圖精細無比,大明和關外的地理風貌,城池關隘盡收眼底。陳諾給眾人講解了天下各方大勢,先是地處徐州的己方,徐州四戰之地,乃為兵家必爭。接著就是朝廷所能控制的勢力底盤,包括李自成、張獻忠等流賊佔據的地方。

陳諾最後著重講述了關外滿清,他們的軍事政治制度,佔據的底盤和人口,講述最後眾人都聽得心中沉重無比。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關外的滿清居然不是他們印象中的蠻荒異族,食古不化,他們已然立國,建立健全的國家體制。雖然滿清國的體量無法和大明國相比,但這是一個新興的國家,體量小也有小的好處,戰端一開,滿清能夠舉國體制運轉,其這中能動員的能量是無比恐怖的。

相比才剛開始著手建立政權的流賊而言,滿清已經領先太多太多了。

永安城眾人沉默不語,他們的體制雖然五臟俱全,但是個小麻雀,局禁於一州之地能有多大的作為。

陳諾用木棍指向地圖語氣鏗鏘有力道:“諸位,亂世之內我們不但要自保更是要建功立業,平定天下,不使天下百姓飽受流賊和奴賊蹂躪欺凌,要讓千千萬萬的百姓過上安定太平的生活。”

“如此,千秋萬世,我等當銘刻於華夏豐碑之上,受後世頌揚,諸位可願隨我陳諾打出一個太平天下來?”

“我等願隨將軍打出一個太平天下。”

眾人心情激動非常,豪情壯志不已,陳諾的天下大勢之論讓他們悚然而驚,給他們開啟了一扇大門,讓他們知道原來世界是這樣的。高度決定了視角,他們當中不少的目標不過是保境安民,但是他們的心境現在變了。

永安城全體軍民都有著同樣的一個目標,充沛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