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明初第一豪強最新章節列表 > 第114章 信心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14章 信心

同恐懼相伴隨的是,是見到張小磊所率領的近衛營逼近到一里左右的距離上的時候,很多明軍不得不靠盲目的開火來維持士氣,上千門輕炮和幾百架強弩從工事的掩蔽之外打出猛烈的彈箭。每分鐘都有兩千上下強弩大箭乃至彈丸飛過來的時候,也著實有著不小的聲勢。讓即便是近衛營炮連的炮手們也不得不“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要時常注意躲避從空中落下來的彈丸。

不過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太久,因為根據以往的經驗,一裡以內的距離已經到了炮兵營二三十克足有的輕霰彈可以勉強構成一些殺傷威脅的距離上。

那些如同飛蝗一般逼近過來的彈矢在一定程度上也暴露了敵軍投射部隊的大致分佈所在。

炮兵連猛烈的開火再一次展開了。這一次不是再發射重霰彈,而是直接逼近到距離對手主陣估算距離大概三百步左右的距離上以如同拿戰時代燧發槍彈丸一般重量,還不到一兩重的輕霰彈展開轟擊。短短五分鐘左右的時間,二十四門九斤彈野戰炮展開十一輪開火,數萬枚輕霰彈如雨一般的轟擊之下,儘管很多的彈丸被車盾或盾甲乃至壕溝掩體抵擋沒有造成殺傷,可還是有數百名炮手和弩手在這種如雨一般的打擊下負傷,還擊作業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先鋒步兵連這個時候開始勇敢的逼近到距離對手的突圍大概百步左右的距離上同樣依託車輛展開壓制,當有人剛剛露出頭來的時候,往往就會遭遇到如同狂風暴雨一般的無後座力霰彈銃展開的轟擊。

在對手的投射抵抗初步被壓制住的時候,張小磊也迅速下令從炮隊內抽出力量向兩側移動,讓火炮逼近到距離對手包圍圈大概二百步至半里左右的距離上展開斜射和側射,以求更有效的殺傷目標。

這樣一來,原本一些能夠從正面抵禦猛烈炮火的工事立即就面臨新的考驗。

儘管這個時代的火器運用和認知水平在張小磊的影響下有很大提高,可還是畢竟積累太淺了。明軍所挖掘的壕溝工事也根本沒有蜿蜒曲折避免側射殺傷的危害。

幾乎與此同時,一根根兩米上下的套管被連線了起來,利用車輛做為依託和固定的底座,很快就立起大概十丈高左右的架子。一名被挑選出來的體重並不算重的士兵做為瞭望手以最快的速度就透過吊籃被吊了起來。

十丈左右的瞭望杆並不算太高,但卻勉強可以看到半里之外對手壕溝土壘之外一些軍陣的大致分佈走向情況了。

高牆土壘後的明軍當然似乎也發現了什麼,各種輕炮發射的彈丸劈頭蓋臉的砸來,可是瞭望手卻沒有必要持續瞭望。累計有三個架子搭起來,人員輪流被拉起來觀望的情況下,還是保證了對炮火引導的最基本需求。

對峙作戰中的炮聲依舊連綿不絕的響著,土圍後的明軍守軍卻開始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有不少側向射過來的炮彈,哪怕是實心彈在落入壕溝之後都能迅速的飛滾,帶出一條套血衚衕。

半個時辰之內時間,兩個炮兵連的二十四門接連不斷的打出了兩千多發份炮彈,大部分是實心彈。明軍構築的各種工事雖然顯然減少了在這種炮火下的被殺傷效率,可是到了這個時候也開始有些動搖起來。張小磊並不能確認這半個時辰的炮火造成了多少傷亡。不過透過至少兩名瞭望員的傷亡還是可以確認至少四分之一以上的炮彈都打入了明軍剛剛構築不久的壕溝。

然而此時的張小磊所不知道的是,十餘萬明軍這個時候在上萬重傷和戰死之下加上之前的損失和打擊已經到了瀕臨崩潰的邊緣,也就是祈求著對手消耗完炮彈這一個鼓舞士氣的理由之下才上各部沒有出現大的問題。

在經歷過多輪炮擊之後,此時張小磊所率領的近衛營中兩個炮兵連的炮彈也的確消耗了大部分。不少沉重的輜重車也變得不那麼沉重起來。

而這個時候在張小磊的命令之下爆破輜重連的百餘人開始迅速的行動起來,不斷利用卷制而成的鋼管連結成一根根百尺杆,並開始在頂端的位置上安裝十斤左右的黑火藥炸彈,很短的時間內就製作出五十多根百尺杆,依託五十多輛輜重車,在三個步兵連的掩護之下不斷向著胸牆逼近過來。

“過來了!過來了!快準備好!”這個時候壕溝坑道內的明軍也開始反應過來,雖然整個大軍在猛烈的炮擊之下都開始有些動搖起來,不過還是在張小磊等人進攻的方向投入了兩萬多名最為精銳的兵力。

伴隨步兵猛烈的中近距離火力壓制之下,守衛的明軍把頭露出築壘都變成了一件危險性相當大的事情。當然,還是有一些冒頭的比較勇敢的精銳看到了那有些不同尋常的場面:長有十丈左右架在車上的超長矛逼近了過來。僅僅是冒頭之外稍稍靠後的位置上掛著一些如同紅纓一般的東西,只是那些紅纓的規模似乎看起來顯得有些大了點?面臨強敵的嚴酷戰場壓力下,就算是一些曾經在戰場上表現比較精銳的士兵或隊伍,智力活動也如同在夢中一般收到了一定壓制,只有極個別視戰場如遊戲一般的頂級兵王人物或許感覺到了危險:這麼長的超長矛很可能根本不是用來白兵格鬥的,根本就是用來爆破的。可是當一些聰明的人開始反應過來的時候的,翹起來的鐵管超長矛矛身已經彎曲的越過了一丈左右土壘的上方。無數長矛手和拿著叉子的明軍精銳按照守城戰的時候對付雲梯的套路來對付這些看起來並不怎麼密集、大概四五米左右距離上才會有一支的矛陣。

可就在這個時候,猛烈的爆炸聲突然間響了起來。在風箏線的拉動之下五十多枚十來斤重的黑火藥炸雷炸開了花。兩公斤黑火藥的裝藥還有兩公斤以上的鐵屑碎片橫飛之下至少七百多名明軍守軍非死即傷,包括在猛烈的爆炸之下短時間內喪失戰鬥力的人多達一千數百人。

幾乎與此同時,將三根鐵管連結起來組成的七米超長矛構成的爆破杆也開始紛紛搭在了攻擊方向邊緣上的堡壘壘頭並展開了爆破攻擊。操作更靈便的情況下,五十多根一寸左右粗細的超長矛長度的鐵管很輕易的就達起了通向一丈高左右壘頭的通道。讓每人至少攜帶者十支早已填裝好火藥的十近包鋼霰彈銃的步兵們衝上了堡壘的壘頭,對那些更遠距離上還在打算頑抗的殘敵展開猛烈的開火。

操作這些連桿的車輛後面的士兵們的努力之下,很快就透過向中心滾動的方式,將十丈以上長度的五十多根鐵管連桿的重心越過了壘頭,達起了直接能夠突破和越過對手壕溝防線的下坡梯。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也就在這個時候,步兵及步兵車輛的主力開始沿著搭起的鐵管橋從兩側七米鐵管橋上磊,再透過十丈左右長度,半丈左右寬度的鐵管橋下坡。

這個過程並非輕鬆自然輕而易舉,也多少花費了十來分鐘的時間,期間整個防線上的明軍精銳也紛紛組織進攻,或在更遠的距離上以猛烈的炮火展開轟擊。

可是在這個時候,卻沒有牆壘來掩蔽大多數明軍所在的位置了。從兩側或更遠位置上逼近過來的明軍首先遭到了二十四門野戰炮採用雙份裝彈、單份裝藥發射出來的輕霰彈的猛烈轟擊。七八分鍾之內的十五輪開火轟擊之下打出的十五萬規模的輕霰彈讓逼近過來的明軍精銳炮手和弓箭手們又遭受了接近兩千規模的傷亡,步兵們也再發射著身上攜帶的那些早就填裝好彈藥的霰彈筒。

完善而綿密的火力似乎讓整個隊伍突擊之處範圍半里到一里之內成為了一個不可接近的死亡區域。無數屍體填在了明軍自己所挖的壕溝之下。

為了炮車的有效透過,步兵們在打退了對手從兩翼展開的進攻之後花費了數分鍾的時間重新為攜帶的火器填裝彈藥,將整個三個連所攜帶的六千支左右十斤發射筒重新補滿到隨時可應敵的狀態。炮兵才停止了開火射擊,並推動者火炮,沿著已經搭建起來的鐵管橋走上了壘牆,並透過十丈下坡的鐵管橋源源不斷的下坡。

在這個時候,兵力並不算稀少的明軍卻似乎再也組織不起什麼像樣的反擊了。接連不斷超過兩萬人在抵擋近衛營的戰鬥中非死即殘的情況下,那猛烈而近乎無解的火力已經讓不少軍官將領都感覺到了畏懼。

在數里外不得不以一個普通軍官的裝束模樣觀戰的朱元璋還有身邊的朱文忠朱文正等人這時都有些沉默不語,沒有再下令部隊組織進攻了。兩三萬人的損失或許對於雲集起來的二十萬大軍還有十萬輔兵來說算不上特別嚴重的損失。可是這損失的兩三萬人裡有不少是主力中的精銳,再這樣無所顧忌的投入沒有多少希望的消耗,整個東南戰事在隨後都有逆轉的可能。

張小磊等人所率領的九百人左右的戰鬥群從最初遭受炮擊到整個土圍戰鬥的過程也遭受了三十二人死傷,七人戰死或負傷死。之所以在這種冷兵器時代都能出現死一傷三的事情,不是因為戰場醫療救護條件比抗戰時期的中**隊強出一個層次,數人負傷往往是第一次使用爆破戰鬥攻擊中的誤傷導致的輕傷。為了增加殺傷效果,那些六斤重的爆破雷炸出的“預製破片”因為不像現代炸藥戰鬥部一樣能夠把彈片炸出很高的初速,從而在很小的範圍內就喪失能量,因此誤傷的範圍也往往更廣。

突破對手的包圍圈後,張小磊還是多少猶豫了一下,最終還是決定應該給對手一次反擊。否則,就總會讓很多參戰的官兵留下這樣一種印象:這一戰近衛營並沒有真正挫敗敵人的大軍,也並不是天下無敵的,僅僅是“勝利轉進”,或者陸戰一師似的“向另一個方向進攻。”因此就在此時傳話詢問道:“你們還願不願意繼續向敵軍進攻?或者還是向東北方向的預定地點行軍?”

“我們願意向敵軍進攻!”即便是張誠這樣多少有些謹慎的人也在戰鬥的緊張之後變得興奮起來。在最初同這麼兵力火力強大的敵軍交戰的時候,幾十萬明軍主力的聲勢還是讓很多人都感覺到緊張。然而這個時候回憶起這一仗的戰鬥歷程,帶給絕大多數原本並不怎樣勇武的近衛營官兵的,卻是一種真正縱橫天下的豪氣。

“那也好,檢查一些彈藥情況吧,如果足夠,我們就再對那些不太重視信用的人們一次教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