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明初第一豪強最新章節列表 > 第170章 論道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70章 論道

按照張小磊派遣的使者提出的要求,城內各處守軍果然以百人隊為單位,分批在指定的十多處地點攜帶著一車車解除安裝下來的鎧甲和兵器乃至火器繳械投降接受甄別和檢查。檢查那些武器和兵甲是否作假,馬匹是否作假。官兵的手掌是否有多年從軍養成的不同於尋常農民或者勞動者的細膩。膚色和氣質如何。一般來說:明顯看起來氣色很好營養正常的,那十有**是軍中的軍官階層,至少是個把總。至於什麼官兵一致又或者普遍營養沒問題等等,又或者大部分士兵日日勤奮練武練出老繭等等,那是這時代的軍隊決然做不到的。為了擺脫農民們的貧困和勞累來當兵,才是這個時代的常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十多萬大軍交出了至少估摸幾百噸規模的鎧甲、火炮、彈藥,直到臨近黃昏的時候投降的軍隊基本點驗完畢,應天府周邊一些縣也開始傳來政權準備異幟的準確訊號之後,張小磊的心才算徹底落地。正經的把投降過來的那位中年當成正牌貨看待。

“大明政權還沒有統一終結了,這是我們輕敵的代價,也是這個時代的應有結果。不知道,聖上的眼中如何評價我朝還有兩個南方對手?”應天城頭上的一處臨時搭建起來的壁壘之上,朱元璋有些感嘆的說道。似乎是稱帝的時間並沒有多久,再加上底層起家的緣故,從高處落下再稱呼別人以帝王專有的稱呼沒有什麼特別不習慣之處。

張小磊微微笑道:“不必如此相稱。我雖然說過對孔聖那套並不感冒,但也不是什麼聖上。也並不希望搶那些聖賢的名頭,而且,新朝還未有真正建立,我暫時還僅僅是個島主。叫我先生顯得老氣橫秋,你就叫我島主為好吧。。。”

對於朱元璋其人其事,張小磊很早就思考了很多,不過現在也想開了。一些事,並不能以後來人的標準和要求去苛責古人。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歷史侷限之下。二十一世紀人們認同的政治經濟常識乃至對歷史的總結,也許到了幾百年仍然如同現代知識分子看待古代社會差不多吧。不過,認識歸認識,曾經表明過的事實歸事實,有些話,張小磊在此時還是不介意講出來:“比起受到前宋更多影響,又是政變上臺的張、陳兩家。你可以算是驅逐韃虜光復中華,還胸懷百姓的英雄。如果沒有我,也只有你,才能開創一個二百多年的王朝。。。”

聽到張小磊一開始的稱讚,朱元璋也算多少有些釋懷。如果張小磊更贊同北明的政治經濟機制,那或許會在土地兼併已經非常嚴重,社會矛盾積累也很深的南方站在百姓一邊廣行仁政。遏制宋元以來地主富戶勢大,國力遭到侵蝕的弊病。不過聽到所謂二百多年的王朝,心中就覺得張小磊話裡有話。兩漢四百年、唐將近三百年、宋朝從宋太祖趙匡胤開國到後來擊退忽必烈之後最終被人篡位,持續足有三百多年將近四百年的樣子。這樣說究竟是為何?

“難道島主並不認為宋元以來權貴勢大、不抑兼併、唐漢時代的均田與官有經濟體系的瓦解是二百年半壁淪陷的罪魁?也並不認為這有違聖賢之道?只要手中握緊兵權財權,就不愁天下不平?如果如此,也就沒有當初的靖康之恥了。。。”

張小磊則問道:“那金國如何?蒙元如何?甚至遼國如何?這些曾經比宋似乎更為強勢的王朝為什麼持續的壽命反而不如宋呢?”

“這,這是蠻夷王朝的通病。以少數人凌駕於漢人大眾至上,自然也會出現全民性質的腐化。。。”

張小磊思考片刻後說道:“以前,我也是這樣認為的,但現在卻覺得,未必全是如此。世兵世將制度才是他們最終衰敗的根本原因。政權開幕之時,最初的軍戶都是大浪淘沙中脫穎而出的精銳,還因為有著最終的保障和依靠,而不是顧慮退伍之後的待遇問題作戰積極性也不差。然而,老子英雄並不能保證兒一定好漢,至少承平年代是如此。人天生有勇怯、勤惰、頑劣與謙謹之分。經濟生活還算過的去,也不需要征戰掠奪才能生存的漢地百姓,絕大多數人都不可能是天生的優秀士兵。哪怕生在軍人世家也一樣,就像白手起家的富貴之人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優勢,沒有權力的憑藉也有富不過三代之說。因此,世戶制度也必然衰落,無用或低效的工匠或士兵會自然誕生一個極為浪費社會資源的階層。。。”

其實,張小磊實是有些小瞧了古人,這些問題,朱元璋當然也考慮過:“這或許是個問題,然而我漢地應有耕地十萬萬畝,民眾億萬,就算戰備負擔比那草原人低上一個層次,也可以養的起百萬軍戶,甚至二百萬。就算經年累月九成不堪戰,如那靖康前的北宋一樣,那也會有二十萬能打的人吧?後世自有後世的應對,若是能夠再募集一些募兵,就算是一個冗兵重重,百弊叢生的時代,應該也可以有四十萬以上的堪戰之兵。外患也未必足慮。唐漢之時,南方尚未充分開發,我漢地百姓不過數百萬戶,就能與那北方蠻夷各領千秋幾百載。南方成為良田地帶、又有水運之便利。我漢人的戰爭潛力就算是衰落,就算是如那兩宋一樣百弊叢生。。。”

聽到這裡,張小磊仔細回想明代以後的歷史,還真是感覺到朱元璋時代的軍事制度對後世的影響並不全然是消極的。大部分衛所後來的確敗壞了,可是明朝也的確透過有限的調整兵制、外加利用全國幾百萬軍戶中尚算堪戰的士兵動員出了強大的力量。從薩爾滸到遼陽、瀋陽、大稜河等一系列敗仗之後竟然還能把關內的農民軍壓制的死死的,松錦之敗、朱仙鎮之敗又丟了大量軍隊還有南明到關寧數量不少的軍事集團。其戰爭動員能力的強大還真不像是一個末代的王朝,平心而論:如果是南北宋那種政權吃這麼多敗仗,早就被趕到崖山了。

不過在回想這些事情的時候,張小磊也明白了問題在哪裡。朱元璋設想的軍事機制的確考慮到了幾百年之久,到了萬曆三大徵乃至崇禎年代仍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可是如果再加上一個匠戶問題上的弊端,那就全然不同了。

哎,本來想大年三十開始爆發呢,結果又是明日何其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