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明初第一豪強最新章節列表 > 第295章 殲滅性打擊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295章 殲滅性打擊

同爪哇島上的力量相比,錫蘭島上的羅依伽摩王**隊毫無疑問多少給人多少有些像樣的感覺。或許是南亞大陸上的軍事文明輸出乃至唐宋以來此地同中原交流更多的緣故。兵種體系也開始擺脫了部落戰爭的影子,更為“正規化”,首先是有了足夠多的長弓手,而且懂得讓長弓手配合長矛手作戰。持有短刀加盾牌的人雖然也有,但已經不佔主流。除了長弓手的比例更多一些,也缺少弩箭火器之間同在中原的北明等軍隊毫無疑問在更大的程度上接近了。

唯一讓軍隊感覺到一點兒放鬆的是此地的武裝也不願意普遍裝備鎧甲。或者說最為普遍的鎧甲不過是裝備胸部到腹部的皮甲,而且在軍隊中多少有些經驗的人可以從對方的弓箭材料和大小乃至繳獲過來的一些兵器判斷出來,此地武裝裝備的弓箭,仍然是以三五鬥左右的獵弓為主,達不到中原的標準。起所用的長矛,大多也不過是格鬥用途的大槍產物,比正規的陣戰長矛明顯短了不少。想來也是和此地武裝的訓練水平有關。

最終發現對方集結起來的兵力大概在兩萬到三萬人之間的時候,為了保險起見,張小磊最終還是決定投入兩個營戰鬥群的力量展開進攻。

畢竟不同於當初應天之戰的時候,此時為了在熱帶地區交通不變的地方比較靈活的作戰,加上又是以童年兵為主,人均武器攜載能力有所下降,已經沒有早期作戰時那樣誇張的火力優勢了。尤其對方的兵種體系看似也正規一些,似乎有些不好對付的時候。

此外,少見的二十多頭戰象也出現在了集結起來的戰場上。雖然這些戰象大多沒有披甲,也給身材並不算很大並且第一次同這樣的對手交戰的孩子們多少一定程度上的壓力。

張小磊卻相信這些戰象沒有《明》中的那樣邪乎。幾十到一百倍體重的戰象在上萬焦耳彈丸的無後座力霰彈銃獨頭彈面前也一定會遭到立竿見影的嚴重殺傷,更別說炮兵直接發生的炮彈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隊伍沒有打算讓對手浪費偵查試探還有展開行軍的時間,而是利用偵查熱氣球在初步發現了羅依伽摩王國集結起來的大軍後就直接從兩個方向上展開了包抄夾攻。為了安全和降低傷亡起見,在一里左右的距離上就展開了猛烈的炮擊。

在初步試射後的三十二門輕炮第一輪齊展開的火力中就有敵陣中的四頭戰象被威力巨大的炮彈所命中,還有其餘的百餘名士兵傷亡。在末端依舊擁有數萬焦耳能量的重型炮彈幾乎只要一發就能把體重不小的戰象當場打倒。雖然僅僅幾頭倒斃或在重傷中愛好,可這確刺激了其他的戰象,這些決戰兵器在還沒有投入戰場的時候就開始出現了混亂的徵兆。

隆隆的炮聲也開始暴露了進攻的新軍主力部隊和近衛軍體系所在的力量,這種完全不講規矩不通訊使的作戰似乎也激怒了羅依伽摩王國的軍隊,沒有太過複雜的旗鼓指揮,眾多的戰術集團就蜂擁而至的衝了過來。

這也開始讓張小磊有些明白了為什麼能打出土木堡之戰,甚至在徐達時代都有北元面前大規模被殲滅戰的明軍,僅僅是鄭和下西洋時並不算多的隨軍兵力就能直接對羅依伽摩王國滅國外加俘虜國王了。這島上的政權雖然軍事體系和兵種體系在古代標準來說還算像模像樣,可社會基礎與溫帶強手可差遠了。很顯然這些軍隊在平時沒有太過嚴格的管理和軍紀,勇氣是最大的屏障。

三十二門輕炮繼續展開了火力,在短短不過分鐘內的時間內就打出了二百多發炮彈,直接帶來上千人的傷亡損失。這樣猛烈的打擊當然沒有遏制住如同潮水一般的敵軍。當羅依伽摩王國逼近到大概一百步左右的時候,長弓射出來的大箭開始接連不斷的從遠處飛了過來。不過這些體積不小,速度卻同投矛發射器射出的投標區別並不是很大的長弓“重箭”在並沒有密集隊形的近衛軍的孩子們還有新軍主力部隊看來並沒有太大的威脅力。這也得益於出發前的一些演習和訓練。猛烈的無後座力銃炮火力再一次展開了。這一次打的似乎並不是很準,畢竟不能像面對爪哇時的一些對手那樣逼近到很近的距離上開火,也可是幾乎在第一輪攻擊的時候就至少讓四五千規模的敵眾成片的倒在了距離並不算太遠的地上。

儘管這些羅依伽摩王國的軍隊士氣上似乎並不很差,可是在這樣突如其來猛烈打擊面前也徹底崩潰了。尤其是這種打擊似乎並不是很平均的分佈在整個集結起來的軍隊,而是集中在那些比較敢戰而勇武的部落中的時候。此時兩個營戰鬥群的近衛軍為主的兵力也展開了果斷的進攻。

之前的一些作戰也積累了不少應對這種對手的經驗。熱帶地區的對手往往在臨陣防護上更多倚重盾牌而不是鎧甲,在遭到猛烈的打擊而崩潰後,第二輪開火往往用輕霰彈會取得更好的效果。特別是僅僅是並沒有數量級差距的兵力對比之下很容易達成給與對手殲滅性打擊的最終結果。

連綿不斷的銃炮聲中,殘餘的不到兩萬名羅依伽摩王**隊在兩個方向的壓力之下撤退中相互踐踏,除了又有數千人在很短時間內被打倒之外還有很多人死於相互之間的踐踏。敵人最終選擇了投降,可是近衛軍和新軍主力部隊卻沒有主動接納對手投降的習慣。再重新填裝好彈藥之後進一步的猛烈打擊之下,喪失了大部分弓箭手,也被壓縮到更為密集的人群如同被收穫的莊稼一般在彈雨中連綿不斷的倒下了。

有了不少處理戰場經驗的官兵們開始迅速收集其中主要軍官將領們還算像樣一些的鎧甲,乃至為數並不算太多的旗號。那些擁有明顯鎧甲之敵的首級也被割了下來做為證明戰績的信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