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明初第一豪強最新章節列表 > 第345章 密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45章 密謀

就在張小磊在崇明島上策劃著一系列從後宮到前臺的變革的時候,應天府內的一處暗娼之地也來了不少人物。正所謂小隱隱於野,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雖然很多人一開始都並非瞭解很多事情的精明人物,但在暗地裡一些人的出謀劃策和指導之下,還是明白了很多事情。

如果不打算真的忍受平民百姓一般的生活,而至少要有中上水平地主那種看起來還算過的去的生活,在鄉野之間其實總會顯得有些鶴立雞群,而在城鎮裡殷實之家比較集中的地方就大不一樣了。更何況中央總督區內各區很大程度上是按人口來分佈的。雖然按理來說蘇州一帶更為合適,但正因為如此,環太湖一帶也是崇明島很重視的地方排出的人也大多是些靠譜的人物。加上太湖一帶是新朝水師的演練訓練場所之一,所以最終江南的一些勢力還是把重點放在了應天附近一帶。至少各區的區長不用離開自己的轄區太遠,風聲也要小的多。

暗娼之地雖然看起來不是什麼隱秘的地方,但還是有隔音效果還算好一點兒的一些密室,尤其是可以藉助外面的一些嘈雜之聲的時候。

剛剛被拐賣而來正在接受老鴇和龜奴軟硬兼施的幾名女子在這些大人物到來之時就被好吃好喝賠禮道歉外加墊付了不少賠償金的贖了出去。整個暗娼之地的負責人還有打手們也被請到了專門的地方去喝茶,只留下了很少的一些人負責外面的秩序。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見一切都妥當了,幾個人就詢問道:“這一次難得按照約定一見,應該是得到了什麼風聲和訊息了吧?”

“那當然,我有一位島上匠人的親戚傳出一些話來,說這一次下南洋並不僅僅是征服了幾個國家。還從天竺之地得來了一些特殊的鐵礦硝礦。那鐵礦,據說可以直接熔鑄成最優等的鑌鐵鋼、而那硝石也極大的節約了工時和成本。這還不說,據說那東瀛前來的上萬工匠,據說剛剛適應了不過幾個月,出合格品的速度就趕上很多在島上有兩年以上經驗的老匠人了。。。”

這樣的話一出口,就讓聚集起來的九個人有些沉默不語起來,直到許久之後才有人說道:“要是這樣來看,很多情況都是未知的了。我看。。。諸位的打算如何?可有幾成把握?”

“進取的把握我看是沒有的,能夠聯合起來,保住我們現有的利益就算是不錯的了。我們自搞的那一套,不也就是在聖主背棄我們,老近衛營戰鬥群解散之後的求存嘛。何況從聖主的安排來看,似乎也並不期望唐宋以來的那種秩序,我們還是有機會的。。。”

然而聽到這樣的話,卻沒有多少人從內心中認同,這很顯然只是安慰之語。揹著君主私自囤積軍力、瞞報軍力這是什麼行為?當然同造反無異,不造反不過是因為沒有把握罷了。

“什麼家底,大家報個數看看吧,僅僅是做個商議個參考。全憑自願,但希望還是報個實數為好。”

“主要是炮手和匠人。這個是最不可缺少的,我那裡養的百餘匠人這一年時間以來也造出了三十多門炮和相關的火藥彈藥,要是再有幾年的時間,拉出十幾個炮兵連,百餘門百斤到百五十斤炮。還有必要的單兵火器和爆破器材應該不算太大問題。至少可以擴充成一個炮旅一兩千人手。你們呢?”

“也與你差不多吧。一區縣之地的財富畢竟還是多少有些微博了,這還是仗著吃了不少大戶才能有這個資本暗中戰備,五年以後可就難說了。。。”

密謀的人們相互議論著,可是越議論越失望。從種種跡象來,雖然張小磊對以前近衛營戰鬥群的少年們看似有當做外人的一些做法,可是真正因為犯了事而選擇準備武裝自衛或者造反的還是極少數人,在廣泛的聯絡之下總共也不過有十來個區長,整個中央總督區還有其他各府就算能夠湊上三四十家,那幾年後也不過只有幾萬全副武裝起來的炮隊。如果按照以前的推斷那還好說,可是如果進一步升級提高眾人就沒把握了。

近衛軍的火力充分的武裝起來會是一個什麼概念,當年不少參加過應天之戰還有幽州之戰的人心中還是有數的。

就在人們的氣氛看似有些失望的時候,一名頂替區長家主前來商議的蘇州文人似乎很不合適宜的發言了:“新朝聖主,兵事方面天縱之姿,人事方面中人之資。這種事情我們只可以智取而不能力敵。”

“怎麼個智取法?你到是說說看?美人計麼?這看起來是比較容易,可是我聽說去崇明島的那些女子最終都安排到桃花島去了。崇明島宮府之內的基本只有近衛軍系統內的人,還有幾個很早就與聖主相識的人。。。”

“天機不可洩漏。。。”

見到那名文人一般的先生託大,周圍人的臉色也都有些陰沉起來。

“既然是一起來商議事情,有好主意的話,大家都應該有機會。難道你還擔心我們這些人當中會出什麼叛徒不成。。。”

“好吧,那我就直言了:我聽聞最近聖主要進行大考,將一些各地突出的區學學生們集中到崇明島上去,這或許就是我們的機會了。你們如果有什麼不明白的,可以問身邊我們那些負責聯絡的人,相信這並不是個很難的問題。。。”

很多人還是有些不滿這種賣關子,但終究也有些聰明的人意識到了怎麼回事:“你是說,認真的找幾個孩子們去做事情?可是。。。可是這似乎有些來不及了啊。。。”

此時那名文人模樣的中年笑道:“我已經準備好了。你們也不必急於一時,我想明年或者後年也應該有機會。既然是只在開蒙之後特定年紀進行考核,那麼這就應該是一種常例了,以後也應該有的是機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