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明初第一豪強最新章節列表 > 第355章 攤販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55章 攤販

自從新朝鼎立還有中央總督區設立之後,或許是鄉下對商人的管制和盤剝比以前似乎更重的緣故,在非農人口比較集中而且似乎在崇明島中央眼前也比較顯眼的應天、蘇州、杭州、松江等傳統大區因為改朝換代和各種動盪而帶來的短暫蕭條似乎也開始恢復和興盛起來。

統治依靠分封直接到區的後果一開始的時候是包稅人黑灰階層在不少地方都得到了嚴厲的打擊和清洗,行會中的不少魁首和骨幹都被集中到崇明島與臨近崇明島的特殊區域,並接受特別的教育和管制之後,幾個傳統興盛之地的商業活動也日常興盛起來。尤其是中央總督區內的六百多個土皇帝及其附庸雖然大多都是沒有太大根底的人出身,但一兩年時間以來的聯姻也帶來了不少利益階層消費需求,帶動著剛剛頹勢過一陣時間的店鋪、商戶,乃至遊走與各地的小販也日常活躍起來。從境內境外吃大戶行動中掠奪而來的通貨透過軍費和各種渠道流通下來,乃至官方票號錢莊的創立與開放,如同在長期以來無形的管制面前瞬間開啟了一道閘門。

自從戰國至少是秦漢以來,中國的個體商業活動因為可能帶來的不符合儒家規範、影響兵源國力等原因或多或少的受到各種壓制。哪怕是不搞裡坊制的兩宋以來,也一直有著透過壟斷、政治地位貶低而壓制商業經濟活動的種種政策。傳統商戶們因為地域、行業等因素帶來的商會壟斷,也無形中排擠著任何企圖新來的加入者。

當從官方到民間的一切障礙都開始消除,甚至登記注冊乃至稅收無需承擔的情況下,哪怕即便整個東南地區的小康及以上家庭依舊是少數,走街串巷的商販、在熱點地區甚至是營房乃至衙門口不遠的地方大膽佔道擺攤的商販也越來越多起來。

電子商務大行其道的年代,中國都有著超過五千萬戶、億人次計的個體活動經營者。某些諸如二線的中等城市相聚不過幾里遠的菜市場和超市價格都能差上一倍。在這個報紙都不普及一切靠小道消息的年代,各種倒賣投機的機會在少數領路人的明星效應之下兼職遍地都是。

時不時有人因為吃了不乾不淨的東西腹瀉拉稀或者鬧病,更嚴重者長了米心蟲的糞便豬肉、又或者買了一穿就壞的紙鞋、唐漢時代農具用鐵質量的剪刀等。然而在這個生命和消費者權益意識並沒有後世那樣敏感的時代。這樣的事情也不過是提高大眾辨別能力和應對能力的一陣陣小插曲罷了。沒有唐漢時代經常往來的豪門馬車,新型人力黃包車興盛的時代,似乎佔道經營的害處也並不是那麼大。

臨近蘇州城西北的一處規模不小的集市不遠的酒樓上,幾名身著便裝的區長還是感覺到多少有些忐忑不安。不知道新來的命令如果執行下去,最終會是個什麼後果,也不知道是當中有多大實際利益可以撈。要知道,崇明島可是明言過:地方上鬧出太大規模的亂子來,“中央軍”可是有權力選擇不背書的,只有在確認有危害的情況下才會背書。

“明確的旨意下來了沒有?”

“明確的旨意早就下來了,說我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稅率。我看這樣吧:打壓流動商販,儘可能的讓這些人在固定的地方集中。哪怕分散到各個街道上的常攤也一樣。這整個蘇州城諸區估摸著現在的常攤沒有十萬也至少有七八萬,說不定更多。如果一天我們能收五文錢,那麼一年下來排除不好的天氣也會有超過每人一貫,這就是十萬到七八萬的貫財政收入了。如果是二十文,在這種地方平均每人口一貫錢接近過去正常情況下的稅賦都未必不可能了。”

“我聽一名有經驗的說過,透過這樣的門檻,還會讓有能力賺錢的人逐漸剩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讓那些更穩固的攤位留下來按照官坊的利潤上繳納稅。只是不知道兩種方法哪個比較有利。”

“試一試就知道了。。。”

在片刻的議論之後,行動也迅速的展開了。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意外,差遣的人也都是知根知底的本地人,不少還是曾經過去的吏員。

“誰讓你們在這兒來著?你們難道不知道附近的著家店鋪是我親戚家開的?趕緊走人!”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是!是!我們這就走!”出來營生的人往往也是見過不少世面的人,雖然突然出現的一些人不像官面的人,而是尋常百姓打扮,但一看那面相就不是善茬。而且還光明正大的五六人七八人一活的情況下,顯然是這一代的地頭蛇。

熱熱鬧鬧自然形成的集市仍然存在,但似乎多少沒有再剩下多少,僅僅原來五分之一的人也未必有了。其中一些聰明的,多少懂得一些傳說中的行情的才透過至少繳納二十文錢的方式留了下來。

從這一天開始,很多人都知道,凡是在這一帶擺攤的要繳納二十文錢的保護費。不僅僅是繁華的地方,在一些比較生僻的地方乃至尋常的街道。保護費也是二十文錢一天的樣子。每月超過四百文錢的負擔似然不算太大,但是對於一些即時興起的“全民經商”熱潮來說卻是一個不算大但也不算多小的冷水。

二十文的負擔沒過多久就漲到四十文每天,接著六十文每天。在超過五十文每天的攤位開張成本之後,不少打算幹各種買賣的人都知難而退了。直到重新降低到四十文,才讓人們搞清楚選擇多大的保護費會可以贏得一個最大的牟利

這樣的行為也讓蘇州城內的不少沒有太大技能的百姓們多少有些抱怨起來,不過也僅僅限於聲勢並不算太大的抱怨而已。畢竟這不過是意外之財。而對於一些有經驗有手藝的人來說,每天四十文的成本倒不算是不可接受的負擔。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