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明初第一豪強最新章節列表 > 第359章 旨報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59章 旨報

雖然拼音字母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尋常人學習成本的問題,尤其是學習成本降低一個數量級會讓推廣工作變得方便很多,但是古登堡印刷術技術上的復原不成功也讓張小磊有些耿耿於懷。不知道為什麼那麼多次鉛錫合金實驗總是不能得到很好的效果。

當然,這個難題在張小磊仔細看了十四所的實驗報告之後多少也是有所感悟起來。並不僅僅是在這個領域。似乎國內的工匠們在改進工藝的時候都有這樣一個思維定勢:如果一個東西不好,比如木活字最初在畢昇時代的時候就存在很多問題,那麼一定是加工手段不夠好或者處理方法不夠好,又或者選擇的木材本身有問題。應該在這個方面下工夫找出堪用的木活字,銅活字的發展也是這個思路。鉛錫合金的大規模有意識的金屬實驗、特性分析,似乎在自己的指導之前就很少出現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西方乃至環地中海一帶或許是受到鍊金術哲學,乃至更早一些哲學思想的影響,似乎很早就十分重視各種冶金實驗了。張小磊似乎想起自己以前聽說過六千年前的青銅是怎麼誕生在新月沃地文明一帶的,那個時代的新月沃地乃至敘利亞古文明之所以在文明時代前夕領先其他地區至少上千年之久,很大程度上離不開有意識的冶煉試驗、馴化試驗。這背後反應出的哲學觀就是對自然世界的完全不同。

想到這裡,張小磊覺得有必要在公開發表一份“旨報”,也就是並不定期發行,但一期發行則發行量很大的廣泛性刊物。在文具和印刷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這也是最大限度利用的一種方式。張小磊也曾經試圖搞個什麼“新華日報”之類的東西,後來卻發現,如果搞日報,那散佈廣度就上不去了。一年三百份報紙在此時代文具和印刷經過兩宋比較成熟的東方,按照不超過一萬小字的規格成本也多達幾十貫,這就意味著就算投入上萬名專門的紙墨、印染方面的相關工匠,發行的範圍也只能緊緊限於萬人左右的規模。也就近衛軍系統內可以這麼做而已,而且為了不佔用太多資源只能搞千字報而不是萬字報,可如果密度降低到“月報”,那至少就可以覆蓋整個“體制內”的範圍,再透過“手抄報”的方式擴散出去了。如果是專門就某個主體的旨報談話,成本幾十文錢的水平,在數天的時間內就可以讓島上的印刷出版部門擴散到整個體系內。

“要向著天帝許諾給我們通向全民富裕而智慧的康莊大道奮勇前進,就必須養成對自然界和世上一切萬物探究起本質和特性的興趣。乃至把這種對世間普遍真理的興趣當成實現人生價值昇華的一種手段,而並非僅僅是某種功利的目的本身。我們的先輩們就是透過不斷的思索和實驗才發明出車輪、風箱、耐用的陶器和銅鐵冶煉的大致方法。當然還有紡織及與其相關的種種工藝。但是大致算起來,這些技術都是從軒轅黃帝到魯班時代的一兩千年內集中誕生的。自從漢末以來,我們雖然也有著種種技術的成熟和發展,但實際上已經在技術方面停滯很久了。要掀起一場探索世界探索物質規律與本質的新**,不能僅僅是被動的等待在百工實踐中的總結,還要主動的進行大規模的實驗。不僅僅要瞭解每一種礦物和木材本身的精確效能,還要瞭解有哪些不常見和少見還有我們未知的礦石在融煉於我們比較常見的廉價金屬之後可以最大限度的改善金屬的效能,提升金屬本身的品質。這應該並不僅僅是為了發明創造和技術改進方面的貢獻與獎勵,它還應該成為人生價值的一種追求。。。”當然寫到這裡的時候,張小磊的信心也開始多少有些不足起來。空談人生理想價值,在這個世俗文明開始深入骨髓的時代很可能是沒有多少意義,就連西方近代科學界不也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嗎?以人物的名字命名新發現的公式定理甚至是技術、衡量單位。看來名利名利,沒有名利做為潤滑劑和助推劑,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的。因此就接著再旨報的草稿上接著寫道:“我決定:任何在生產技術或者工具改進上帶來了可普及性可推廣性實際貢獻的人,都將由崇明島中央加以評定和認定,相關技術將永遠和結合具有開創者貢獻作用之人的名字而流芳百世。。。”想到這裡的時候,張小磊的心中還有了一些心的想法。恐怕這些還不太夠,影響向號稱從不開專門政治課的近代西方人學習:在語文課本里灌各種雞湯,真實性並不那麼重要。什麼兩個鐵球誰先落地、一個蘋果從天上掉下來之類。。。

為了最大限度的在有限時間內的髮型廣度,“旨報”的字數並不算多,大概兩三千字上下的樣子。採用了在大規模發行的情況下比較高效的雕版印刷的方法在短短三天時間內就趕製出了數萬份,下發到全島上的每一個工匠、新軍官兵手中,當然也準備散發到包括島外數百個區府首腦的手上。

十四所的工匠們還有選拔上來的很多天才小組卻知道對於自己來說事情恐怕沒有那麼簡單。因為眼下張小磊打算進行為期一百天左右的重點攻關,也就是大規模的實驗和測試,主要打算解決的就是油墨印刷和鉛活字這個攔路虎。如果沒有跨過這個門檻,那麼多樣性著作的出版總會面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需要持續不斷的長期文教與報刊補貼才能維持從崇明島到其他一些地方超越這時代水準的文化市場規模了。

一開始的進度當然是不那麼順利的,尤其是世上的礦物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的情況下。如果打算透過試錯法解決很多問題似乎如同大海中撈針一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