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明初第一豪強最新章節列表 > 第36章 廟堂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6章 廟堂

太湖岸邊湖州之亂的事當然很快就傳到了大周太尉李伯升府中。李伯升對此當然並不敢等閒視之,還是召集了太尉府內的不少人臨時召開了軍議。參加軍議的人並不是前線諸將,而是不少參謀及幕僚。

自古以來的軍政制度以兩宋時期最為完善、元朝之後才有很大變化。此時的大周宋後在長期的戰爭壓力與積累總結之下擁有比兩宋更完善一些的參謀制度。太尉府的地位比起兩宋時期也有所提高,幾乎恢復到漢時那種三公一般的地位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雖然手中並不直接掌管重兵,也沒有皇帝才擁有的一些高等級的兵符、卻擁有作戰方案擬定、人選推薦、糧草後勤組織、訓練靠校監管差點等諸多事物的建議權。

“說說看吧,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按照卞元亨等人呈報太尉府的密報,對方只有一艘船?人數最多也不過百人?這也倒罷了。按照我們對逃回來的軍士們的仔細審訊,雙方根本沒有在百步以內開兵見仗,就在半里以外的距離上被對方的幾門炮打的落花流水、不但損失了步營還有蘇州府的六七艘戰船、還在戰場上留下了超過一半的人?”李伯升的話透著一股好奇,但下面的人卻有一種不好的預感:太尉可能真相信了這些話。

“如果說是對手百餘名甚至幾十名精兵在近戰中或者弓箭以內的距離上擊退了我軍幾百戰兵、上千鄉勇這倒也不是不可能。畢竟如果是真正的幾十上百精銳,那倒也是值得重視的力量。可是按照奏報一艘小船上的幾門炮就能在不出兵、不見人影,僅僅依靠炮火的情況下做到這點兒?呵呵,我看是卞元亨手下的軍兵們慌張之中連謊報軍情都不會了。。。”一名曾經有過前線領兵經歷,也同北明交戰過的中年幕僚這時沒有多少忌諱的冷笑道。

這時候另一名多少有些持重的人則說道:“這件事在下看來最好還是不要太尉府親自做決定,奏請聖上應該也不是太過麻煩的事情。不管事情的真相是什麼,都需要有十足的把握。按照常理,他們有了能輕易擊敗一個我軍從江北調來的步隊營指揮的能力,那就至少有了折算幾營多則一軍的實力,說不定更多。要十拿九穩,必須出動一廂人馬、還不能是太差的廂。應該奏請調動天武軍右廂五十營左右的人馬,方可十拿九穩。這樣一來我們太尉府。。。”

這位幕僚一說,其他人也就若有所思起來。

“天武軍右廂?”李伯升多少也有些猶豫,同時仔細盤算著形勢。隨著兩宋之後氣候的回暖,此時南方人口比南宋嘉定年間一千五百萬戶左右的高峰還要略高。僅僅包括陳漢和東南大周在內的整個南方就達到了一千八百萬戶上下的人口。

擁有整個東南精華地帶的大周擁有千萬戶左右的人口、估測在五六千萬左右的人口規模。每年的財稅也多達摺合五千萬石左右糧價、就這還有很大的富餘,不用皇權下縣就能做到。因此依靠著一二十倍於當年三國時代東吳的人口,輕鬆的可以供養百萬大軍,只不過同兩宋時一樣,就算是在戰爭壓力比較大的時候,其中能打的主力也僅僅只有半數左右,不得不維持很多用於綏靖地方而不可能導致戰鬥力滑坡的防軍。

上算堪戰的十個軍五十萬左右的理論編制人馬中,天武軍並不算是最為精銳的人馬。可卻是排除江西與江北前線邊軍之外在大後方腹地中最有戰鬥力的軍了。為了保持更多一些的戰鬥力,甚至不停的再很多地方調動,不讓軍隊在一個地方常駐以避免滋生**。

其他駐紮在東南內地的幾個軍還有應天府皇宮近衛人馬,實際上都不同程度的受到東南富裕地區種種因素的影響不能達到很高的戰鬥力水準。擁有近百個營五萬人馬的天武軍是大周後方同殿前司並論的精銳。

如果自己奏請調動整個天武軍,恐怕就是剛剛登基沒幾年的大周皇帝允許、也要御駕親征才放心了,而且那樣的行動一定會引起陳漢甚至北明的主意。調動天武軍的一個廂正正五十個營兩萬五千戰兵、包括輔兵在內很可能高達三萬人的大軍幾乎也是在內部行動中可以調動的最大兵力了。

不過按照最近的風聲,北明在數年前南下未果之後,正打算效仿當年蒙古人的做法從川陝一帶發動進攻,迴避水師上的弱點進攻陳漢政權。此時的大周外在的壓力倒還算是不大。

“這樣也好,我今日下午的時候就親自進宮面聖一趟。。。”李伯生說道。此時的他當然也清楚府上的那些幕僚們打的是什麼算盤,用不用調動那麼大規模的人馬是一回事,但是很顯然調動的人馬越多,越精銳,從中能夠撈到的好處顯然也就越多。對自己也不是完全沒有利,可以檢驗一下幾年之後在大周皇帝的心中自己的地位究竟如何。

李伯升面見大周皇帝並沒有花費太多的周章。同原本的歷史不同的是,此時的大周皇帝當然不算是民間造反起家,而是跟隨自己的兄弟走軍功之路,並且利用領兵大戰的機會成就了一番帝業。雖然自己上位的方式是如那宋太祖趙匡胤一樣,不過此時的歷史遺留下來的前朝影響卻不同於那沒有經歷過靖康恥的宋初。制度的發展、文教普及的程度也同唐末宋初五代十國的年代大不相同。很多市井老百姓都笑談三國乃至奸臣的年代,再如中古時候一般動不動血雨腥風的兵變、或者搞種種陰謀詭計,也不是不可行,只是風險與成本可是大大增加了。因此在取得帝位之後,大周太祖皇帝不僅僅善待跟隨自己一起兵變的武將並委以重任、而且也很少以禮為名擺什麼架子。

“關於這件事,我。。。哦不朕。。呵呵,朕已經決定了。就讓你親自來率領天武左廂吧!監軍麼,就讓戴罪立功的卞元亨跟隨你一起去就可以了。。。”此時的大周太祖皇帝十分大方的說道。

聽到這樣的話,李伯升也不由的多少有些欣慰,看起來聖上並沒有疏遠自己。天武左廂可是要比右廂明顯精銳一些的隊伍,讓自己在沒有太監監軍的情況下獨自統領這樣的隊伍去執行任務,算是很大的信任了,哪怕這種表面上的信任也有試探的意味。

至於湖州太湖邊那些作亂的人,在李伯升看來到已經並沒有太過重要了,當然在此時大周太祖皇帝的眼中,這件事也並沒有太過的重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