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明初第一豪強最新章節列表 > 第370章 車兵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370章 車兵

做為先鋒出動擔任側擊任務的“騎兵”只是名義上的稱呼,很大程度上是車兵。戰術上落伍於環地中海,更注重戰役的東方,也在兩漢時代就漸漸淘汰了典型意義上的車兵。以後雖然也出現過戰車,但意義並非是射御時代的車兵了。這種公元前古典時代的兵種上千年之後再一次以傳統的方式出現的時候,似乎無形中讓人感覺到了一種詭異。

同騎兵一樣,防護上的硬傷毫無疑問也是它在步兵投射力量越來越進步的年代不能再有過去攻堅破陣之能的根本原因。然而出身老近衛營的叛軍各統帥卻沒有人敢輕視這突然出現的力量。因為對於崇明島來說,這些車兵肯定不會再用落伍的弓箭做為攻擊的主要方式了。因此當偵查熱氣球發現大規模的馬車展開側翼行動的時候,聯席指揮的眾人就迅速下令了。“預備炮兵增援過去”,還有其他負責的各隊!

與典型意義上的十萬或二十萬人規模的戰役集團不同,當兵力規模達到百萬之眾的時候、已經能夠在整個方圓二十裡左右的範圍之內形成完善的超大規模空心方陣,讓對手從理論上說根本沒有透過側擊的辦法找到漏洞的可能,不僅如此,每一條戰線的背後還擁有著足夠的預備隊,平均每米的寬度上總的來說都普遍有二十五列、實際可能高達三四十列的目標。

當從遠處逼近過來的車兵出現在兩裡左右距離上並且出於近衛軍線膛炮火力掩護範圍之外的,叛軍集團側翼的炮火就展開了猛烈的射擊。

在八千多匹馬拉動的兩千多輛第一線戰車總共二十餘裡左右的攻擊戰線上,幾千輕炮接連不斷的展開火力,在幾乎第一實際愛你就以超過十萬計的威力強勁的重霰彈打到了拉車的上千匹馬。儘管這些馬匹是挑選出來接受過嚴格火器訓練的,經常被一些木炮彈或者投石機與火器一起發射的“血彈”進行攻擊,還是在第一時間就出現了混亂和動搖,靠著騎手們不計代價的駕馭才勉強在猛烈的炮火下將距離拉近到距離敵軍陣線大概五百米左右的距離上。

而在這個時候,連綿二十多裡的戰車之牆實際上已經被打的殘破不堪,大多數拉車的幾萬匹馬載猛烈的重霰彈轟擊之下都崩潰了。也就車上的人員果斷的透過早已準備好的特殊韁繩放棄了與馬匹的練習才沒有帶來大規模的附帶型傷害,可即便如此,在損失了幾千匹馬的同時進攻的第一線車隊也出現了幾百人的傷亡。這種公元前就面臨勢微的兵種,在古代軍隊都無法想象的猛烈火力面前僅僅是在一兩裡比較遠的距離上遭遇了兩三輪開火就幾乎如同遭遇了滅頂之災一般。

見到敵軍的車隊在一里到兩裡左右的距離上的時候被猛烈的炮火打的殘破不堪,很多白蓮系統內的“非體制叛軍”都開始有些蠢蠢欲動起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現在這個時候我們是不是要發動反擊?一定可以擊潰當面那些混亂的對手的!”

“算了,你忘了上面前來的使者是怎麼說的了。他們都不動,我們自己率領幾萬人上去送死?不要忘了,這些人傳說中的近戰火力有多強大。”

張小磊也不由的有些失望,沒有想到敵軍的炮火準備這樣充足,安排也這樣像回事,能在這麼遠的距離上就遏制住車兵的進攻。早知如此,就沒必要安排這些車兵前進了,步兵推著車盾前進似乎是更好的辦法。

“讓中軍展開全線推進吧!注意保持隊形!”為了緩解兩翼面臨的位居和壓力,張小磊下令道。就這樣,在正面連綿十數裡的戰線上,幾萬兵力的新軍與近衛軍也不短利用著地形的掩護展開前進。同火力水準與尋常的古代對手完全不同的敵軍展開交鋒,作戰原則顯然也應該有所不同了。

面對兵力火力都很充足的強敵,正面的推進似乎並沒有前置住敵軍一線集團多少火力,每一輪開火就至少有十萬枚以上威力巨大的重霰彈襲來的情況下,儘管正面推進的近衛軍和新軍都儘量以分散隊形低著身子頂著早已準備好的車盾展開前進,還是在並不算長的時間內就再次遭遇到了上千人的傷亡損失。並且一裡左右的距離似乎是一道危險陡然增加的無形火力之牆一般,進一步向前就會面臨越來越多的代價。

在這個時候,張小磊迅速以炮聲下達了開火的命令,在之前的戰鬥中整個隊伍忍受單方面的打擊和傷亡似乎也已經接近到一個極限,當開火的命令下達下來之後,從車兵陣列到整個正面步兵都在距離敵陣大概一裡或者接近一裡左右的距離上展開了猛烈的火力。

四馬車有效的挽載能力六百公斤,不計車重。通常車兵兩名御手之外能夠配備的帶發火器多達九十支左右,平均兩名左右的射手接連不斷的把車上早就準備好的待發火器發射出去的時候如同滾雷或者海嘯一般的密集火銃聲頓時響了起來。在距離更近的情況下似乎壓倒了遠處敵軍那如同響鼓一般的炮聲。在一里左右的正面,平均每人至少裝備三支以上待發無後座力火銃的普通步兵也展開了猛烈的射擊。幾乎與此同時,由車輛牽引到側面開火或者在正面開火的輕炮也全面展開了火力。依靠人數更少帶來的指揮靈活性和馬匹的優勢,一個半包圍圈似乎在規模龐大的敵陣正面形成不斷開始擠壓著。短短幾分鐘之內,依靠更小的重量數量並不比對面火炮少太多的線膛輕炮也至少發射出四五萬發左右的炮彈。

如果攻擊的目標是古代傳統意義上的軍隊,那毫無疑問,就算是五六十萬披甲持盾的重灌大軍也會在這樣猛烈的火力之下一掃而空。只是瞭解崇明島上火力的敵軍儘可能的做了充分的準備才沒有出現摧枯拉朽一般的局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