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明初第一豪強最新章節列表 > 第72章 天下變局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72章 天下變局

“九斤彈火炮三十門、臼炮十門;重霰彈三千二百份、藥三千二百半分,輕霰彈一千七百份、藥一千七百半份、實心彈一千五百發、藥一千五百份;抬炮四百件、單兵銃一千二百件、彈七千二百斤、藥三千斤;其他爆破和備用彈藥兩萬斤、甲三千七百件;九石單兵槓桿弩一百三十五件、二十石雙人槓桿弩四百件、各種矛箭一萬兩千支、大箭十二萬支;銅錢一萬兩千貫、銀三萬兩、米四十萬斤、布。。。”

起初張小磊沒有覺得什麼,當趙管家還有身邊的一名親信核定出現有的這數百噸家底的時候張小磊也不由的皺眉,遠以為所擁有的船隻是很寬裕的,可是現在來看要攜帶這數百噸物資,恐怕在這並不是運河水位很高季節的冬季讓大船出航非要讓大多數人展開地面行軍不可了。

可是仔細一想,這也未嘗不是一種確保安全的手段。如果抱著最大的敵意換位思考,換成張小磊是那大周皇帝的話,這麼一條危險的動脈之上肯定會準備不少“水底龍王炮”之類的東西隨時恭候。雖然張小磊不知道這個火器剛剛誕生不久的年代有沒有水雷,可還是不得不放。當然有一點張小磊是比較確信的:要想在這個年代玩水上皇姑屯,恐怕要把負責直接引爆的人放在更近的距離上才行,隊伍儘可能的沿著運河前進並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側衛或後衛還是有好處的。行進的地方正是人煙密集的地方,也恰恰可以自己這些日子以來選拔出來的隊伍到底可靠不可靠,也算是考驗的一個補充。

同時,再一次進行大戰的準備張小磊也準備好了。因為如果換成是自己,有這麼一個強大的對手出現在心髒地帶的話,絕對會在一些交通要道上部署重兵進行警備的。因此在大隊出發之前首先外僱了不少人去打探從蘇州到鎮江乃至松江一路之上的風聲和情況。在這種人煙稠密發達的地方,就算是幾千人到一萬人左右的調動只要不是沿著水路應該也能夠比較容易的打探到風聲。

讓張小磊沒有想到的是船隊準備之中的同時外僱負責偵查的人們返回的時候雖然對各地的情況有不同的說法,卻根本沒有發現大軍調動甚至是佈防的跡象。最近距離上可能存在大軍雲集的地方卻是鎮江到應天一帶了。

“這是怎麼回事?難道那言而無信的大周皇帝這麼給我們方便?”軍議之上即便是比較張勇也覺得有些摸不到頭腦。不過外出打探訊息的人們終究還是有了一些眉目。

如同後世的京城裡或者過去北宋汴梁很多秘密和大事保不了一樣,在如今的應天府附近,天子腳下的民間也開始有一些關於戰事的傳聞。並且外出打探訊息的周彩霞等人還瞭解到,這應天府附近的傳言往往十有**並非空穴來風。同那些民間尋常家長裡短傳言可大不一樣。原因也很簡單:如果謠言被戳穿的太多,那就沒有多少訊息的公信力了。

牟尼教那邊兒當然也有自己微薄的一些資訊情報渠道,雖然做不到如同武俠小說中那麼神通廣大,但是有關天下大事的一些事情還是能夠聽到風聲的。

首先是西南方向上,經過北明軍隊近半年左右的進攻,幾乎拿下了長江上遊以北的大半個四川,並開始利用沿江補給進攻湖廣一帶的陳漢軍隊。最近有訊息說,大周不少軍隊也開始向湖廣方向調動,準備聯合陳漢共同抗敵。自從北明在北方的行動結束以來,幾乎沒有了什麼掣肘的北明軍隊似乎重新獲得了猶如當年曹魏一般的軍事優勢,甚至不是這個時代南方在人口經濟上的優勢可以完全抗衡的了。

江淮一帶曾經是大周的重中之重,自從四年前的那次大戰以來也被視為固若金湯的地方,加上相比歷史上其他一些南方政權。在文化與民風已經完全不一樣的此時,又是開國沒有幾年,北明本來並沒有打算對此時的大周真的有什麼大動作的打算。

可是自從張小磊起事以來連敗官軍,就已經引起北明朝野內很多人的想法了。就像蔣軍圍剿紅軍的時候屢屢秀下限,就必然引起日本人的窺視一般。不過起事的勢力是大周方面號稱的“幾萬暴民”還是如同當年梁山起義一般僅僅幾十個核心骨幹撐死千把人的地方**件,都反應了大周軍隊極有可能在火器面前有什麼獨有的弱點。

因此,就在西南方向上的進攻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時候,北明在“東線”也展開了規模越來越大的試探性進攻,損失了將近一個有戰鬥力的戰役集團,又增援湖廣方向不少兵力的大周堪戰兵力早已不像前些時候那麼富裕。很多後方能夠抽調和動用的兵力這個時候都開始調動到江北方向準備應付大周軍隊有可能的大規模行動上了。

對於北明,張小磊因為繼承了之前這個武人世家紈絝子弟的不少記憶,又同身邊的親信們閒聊過很多事情還是有一些瞭解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同樣建朝不算太長時間的明初明軍在披甲率和訓練水平上遠遠不如繼承了南宋軍事衣缽的大周軍隊。蒙元在北方屠戮乃至長期禁武的影響當然也是存在。這也是當年張世功能夠用並不算太精銳的軍隊取得不少戰功的原因之一。可是在動員乃至組織指揮方面,北明方面就擁有明顯優勢了,很長的時間裡,北明與南方似乎如同當年南宋後期的金國與南宋一般,一邊是指揮組織不行,一邊兒是物力和訓練不行而動員充分,各種優劣相互平衡,進攻者吃虧。

但不論怎麼說,統一政權相比兩個相互分裂的優勢還是存在的,張小磊也相信據說擁有百萬左右堪戰兵力的北明有同時對兩個南方政權展開進攻的能力。

“既然朝廷這麼給我們面子,那我們就儘快北上吧!”張小磊最後決斷道。這種訊息對於很多人來說當然也是好消息,這意味著這一路之上不會再次遇到大戰的風險了。然而此時的張小磊卻在思考怎麼處理同北明之間的關係?是站在大周一邊維持分裂割據的狀態,還是如現在已經隱隱出現的立場那樣成為北明的盟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