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言情 > 明初第一豪強最新章節列表 > 第82章 規勸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82章 規勸

其實張小磊提出的每一樣東西的規模乍聽起來都不是很多,不論是十幾萬斤火藥原料還是幾千匹馬、幾千像樣的鐵甲又或者一些船隻乃至幾萬人三個月的農事力役,雖然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但是對於此時擁有整個北方動員力還不算小的北明來說算不得太過龐大的開支。

“這個數,我想應該還算是合理的吧。養像樣的步兵五萬,費用少說也在摺合二百萬石糧價左右。不計開拔費用撫卹費用,也不是年年都能勝仗。我想,當初在鎮江幫助大軍的那一仗,還是值這個價的。如果有了這些幫助,讓我真正能夠後顧無憂,不敢說為大軍效犬馬之勞,但一定會做一些有助於大軍統一大業的事情。。。”

李文忠並不感覺到太過的驚訝,但還是對其中一些很特殊的要求感覺到詫異:“四尺三寸以上高的高頭大馬,還要不嬌貴。這個要求可人有些為難啊。實不相瞞,就算在我大明軍中,這種規格的馬匹不是軍官將領才會有的坐騎就是騎兵中的精銳,每年從西域那裡進口過來的數量本就不多,並不是單純的銀錢就能解決的,你看要不然這樣。規格放一些,就是這一次我們前來的時候江對岸那些質量的馬匹,我們尋常戰馬規格,數量可以再多一倍,如何?”

張小磊這時候也覺得自己的眼光有些過分了,那種軍馬根本就是拿戰到昭和時代的近代才會大規模繁育的中型軍馬標準,即便對於此時因為蒙元的基礎在馬匹方面並不算匱乏的北明來說,也的確有點兒強人所難。因此還是接受了這個意見:“這樣也好,只是如果這些物資能夠在這個冬天儘快配齊那就再好不過了。”

“閣下如此著急籌集軍備,是不是打算明年開春的時候就同我軍一道攻伐應天府?”李文忠聽說這種時間上的要求,而且似乎在自己面前沒有多少忌諱,就試探著問道。

張小磊思索片刻後說道:“雖說我們同是華夏之人,同文同種,可我畢竟出生在大周。之前的鎮江之戰可以解釋為突圍脫困,但如果與你們聯合行動那就有點兒叛主求榮的意思了。史上談起來也好說不好聽,以後我會給你們一些技術或物質上的支援,可除非那應天府主動再向我們調事。否則還是儘量不要聯兵的好。我這次打算儘快的加強這手下一兩千人隊伍的軍備,是想在開春大海上的海況稍微好了一些,隊伍也有了適應海況的足夠準備之後遠征東洋,直接抄掠一下那三島倭寇的老巢。一則可以為北明減少山東遼東一帶的邊患,二則我想他們那裡應該也囤積了不少財富。。。”

李文忠聽完這話有些鄭重的沉思了片刻,隨後告誡道:“你知道三島倭寇能在本朝建朝並不算久、武備也不算衰弱的山東遼東邊關重地附近劫掠,聽說也同這些人交手過那就應該明白:這些人絕非尋常的江湖水匪或者尋常的海寇可以相提並論。東瀛東南三島乃至這些人老巢,兵力和家底也絕非數十人百餘人,不但戰力強橫,而且還神出鬼沒非常善於隱蔽與設伏。你這樣只帶著頂多一兩千隊伍就貿然前去,就算有著火器強弩之利,算不上是凶多吉少,得不償失無功而返的風險也很大啊。更別提出海的風險了,要不然。。。”

張小磊當然也瞭解到這些開國王朝之初甚至戰亂時候就有能力侵害北方的巔峰時代真倭,實際水平可能絕非嘉靖年間那些只敢去到南方找軟柿子捏的真假倭寇們強悍的多。但經過過去的幾仗還有這一次交鋒,張小磊對自身隊伍的能力多少還是有些信心,如果再經過幾個月的戰備,應該沒有什麼大問題。因此底氣十足的回道:“如果不成,就當遠征練兵好了。東瀛太難,以後去其他地方獲得必要利益也好。總之,我不願意在中土百姓當中留下不好的印象。。。”

李文忠等人歸去的時候,應張小磊的要求張世功還有跟隨張世功在一起的幾十名親兵並沒有隨之返回。這種行為更讓李文忠多少有些看清。回到江對岸的大營之後,朱元璋親自詢問了這一趟出訪的情況。

“他奶奶的,那小子吧自己當成什麼人物了?以為自己是真命天子不成?在我們這樣的禮遇之下還敢這番做派。。。”胡大海聽到李文忠所闡述的張小磊的一些要求和表現,氣就有點兒不打一處來。

不要說其他的將領,就是朱元璋本人也多少感覺到有些不快。不過想起此人所要的那些東西還有打算來看,根本是並不足以掛齒的個無謀之輩。對於此時的北明來說摺合二百萬石上下的人力財物也算不上太過破費或者造成太大的影響。

“就滿足此人的要求吧,算是鎮江之戰的酬勞那也算合理。等三島倭寇讓其鎩羽而歸或者兩敗俱傷,姿態或許會更低一些。”此時的朱元璋似是不以為意的說道。

“他們收了我們的財物人力,倒時候還是站在應天府那一邊阻攔我們該怎麼辦?”

“那就隨他去好了,此人要是現在與我們翻臉,甚至同那些三島倭寇攪合在一起為禍更大!”朱元璋並不是個斤斤計較的人,在權衡了風險與利害之後最終還是決斷道。

而在崇明島上,張世功歸來之後,張小磊等人也擺了規格不算小的接風宴。在張小磊繼承過來的記憶中,張世功並不是一個非常苛刻和愛權的人,否則就根本不會有自己掌家的事情。當然也做好了準備:要是想在自己面前玩手段,那也別怪自己要自保了。

然而張世功似乎並沒有這封建年代常見的長輩姿態,甚至對此時的張小磊態度也不似以前那樣高高在上了。只是在眾人的說笑中沉默了許久才鄭重的對張小磊勸道:“石兒,聽父親一句勸。站在大明這邊兒吧。兩邊為人,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以前我也認為這年頭的‘三國演義’會持續很長時間,但是現在卻覺得:這天下一統已經不會有幾年時間了。雖然應天府那邊兒還有強弩器具之利,訓練基礎也好一些,可是內部的弊病太大。優勢維持不了多久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