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UU看書 > 次元 > 劉邦背後的女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18章
選擇背景顏色: 選擇字體: 選擇字體大小:

第18章

二十六、荒唐的大婚

說起來,惠帝劉盈絕對要算中國歷史上最倒黴的皇帝之一。

他做了七年有名無實的皇帝,就像一個木偶,系在身上的那根線,始終就提在他母后手裡。因為這一點,司馬遷的《史記》連《本紀》也沒給他立過。

從打登基之日起,每隔兩三天,他就必須要到呂太後住的長樂宮去“東朝”一次。如果有大事,則須隨時請示和彙報。任何詔令,都出自長樂宮,他不過是個擺設而已。在呂后面前,他連大氣兒也不敢喘一口,更不用說反抗了。

就連他的婚煙大事,他也無權過問。

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十月歲首,劉盈去向母後請安。

呂后問了一些邊備和朝廷的事情,又說:“盈兒,你守喪期滿,該行大婚了。”

劉盈說:“兒子一切聽憑母後安排。”

呂后臉上露出一絲笑意:“立皇后是關乎江山社稷的大事,我不替你操心,還有誰來替你操心啊。”

劉盈唯唯。

呂后又說:“皇后嘛,我早就替你選好了。只等你守喪期滿,就舉行大婚之禮。”

劉盈唯唯。

呂后問:“你怎麼不問我選了誰做你的皇后呢?”

劉盈抬起頭,惶然地看著母親。

呂后嘆了口氣說:“你知道當初你父皇為什麼要換太子嗎?除了姓戚的那個狐狸精使得手段,就是你父親覺得你生性懦弱,不如趙王性格果斷。現在這個家業是我替你挑著,可是我也一天天老了,總不能給你挑一輩子吧。為你挑選一個合適的皇后,等你立了太子,母親也就放心了。”

劉盈低下頭:“兒子不才,讓母后勞碌費神。”

呂后問:“你不想知道我為你挑選的皇后是誰嗎?”

劉盈把頭更低了:“兒子聽憑母後安排。”

呂后看到劉盈那誠惶誠恐的臉色,揮揮手說:“瞧你這窩窩囊囊的樣子,一天到晚混在後宮的女人堆裡,朝朝寒食,夜夜元霄,把心志全消磨盡了,什麼時候有個主見?你回去吧。”

劉盈只好掩面屈身,唯唯而退。

他不知道母親會給他選一個什麼樣的皇后。

按照規矩,為皇上選嬪妃,通常要在八月中,由宮廷譴中大夫與掖庭丞和相工,到京郊鄉中閱視良家童女,年十三以上,二十以下,姿色秀麗端莊,合法相者,“載後還宮,擇視可否,乃用登御。”皇后就從這眾多的嬪妃中選拔出來,通常是與皇帝結過婚,或結婚後生了兒子,才有資格被冊立皇后。直接被立為皇后的少而又少。立哪一個嬪妃做皇后,一般由皇帝自己決定。可劉盈知道,母后是不會把自主選擇皇后的權力交給他的。

他甚至在母后未攤牌之前連“知情權”也不會得到。

讓劉盈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母親為他選定的皇后,竟然是他自己的親外甥女——張敖和長公主魯元生的女兒,名叫張嫣。

舅舅娶親外甥女,親姐姐成了丈母孃,外祖母成了婆母,這不僅是亂lun的事,而且也荒唐得可以!況且,魯元公主只比劉盈年長兩三歲,她的女兒當時不滿八歲。而惠帝劉盈,已經十九歲了。劉盈平日是很喜歡這個外甥女的,但他是把小張嫣作為姐姐的女兒來喜歡的,讓外甥女作他的皇后,讓他有何面目對天下人?他想得頭髮脹、眼發昏,也想不出母後為什麼做出了這樣一個不可理喻的決定,他無論如何不能接受這個現實。

他幾次鼓足了勇氣,要去和母后說明自己的心思,但幾次臨到了長樂宮門口又怏怏折返。彷彿一踏上那冰冷的臺階,就看到了母后那威嚴無比的目光。

他索性破罐破摔,越發在後宮的溫柔鄉裡醉生夢死,好像這樁大婚與他毫無干係。

呂后豈不知舅舅娶外甥女是天大的荒唐,她以自己的做法去設想,生性懦弱的劉盈如果冊立了外姓的皇后,將來必為皇后和外戚所制,難免會有江山易幟之虞。可長公主生下的女兒是呂家的血脈,生下的兒子就是太子,皇位的當然繼承人,肥水不落外人田。與呂氏權勢的鞏固這件大事相比,亂lun自然是小事一樁了。

對立皇后這件大事,呂后不是沒有顧慮。她也怕朝臣們像反對劉邦易儲那樣反對這個不合情理的婚姻。可是,出乎她的意料,滿朝文武自然私下裡也有很多議論,可誰也不敢跳出來反對,就連平日以嚴苛著稱的禮儀部長叔孫通也沒提出任何意見。廷議時,大家都說:“太后為國本計議,臣等奉詔。”

曹參這個國務總理更是一天到晚醉生夢死,哪裡顧得上她的家事。

惠帝劉盈就在一片賀喜聲中完成了中國婚姻史上最荒唐的大婚典禮。那是一次十分隆重的婚典,僅是下聘禮的黃金,就用了兩萬斤!

兩萬斤黃金作聘禮,讀者一定會認為這差不多是中國婚姻史上最奢華的聘禮了。如果您細心把這本書裡寫到的使用金子的數目相加一下,就會發現,那將是一個龐大的天文數字。當年劉邦讓陳平使“反間計”去離間項羽與範曾,劉邦一下就給了陳平“黃金四萬斤”,而且“不問其出入”,用不著來報銷單據。叔孫通制訂朝儀有功,所得賞賜是五百斤黃金……出手就是幾百斤、上千斤、幾萬斤的金子,漢代真的有那麼多金子嗎?趙翼的《廿二史劄記》卷三《漢多黃金》條專門討論這個問題。他談的是整個漢代的情況,很有意思,我還是把原文提供給讀者:

古時不以白金為帀,專用黃金,而黃金甚多。尉繚說秦王,賂諸侯豪臣,不過三十萬金,而諸侯可盡。漢高祖以四萬斤與陳平,使為楚反間,不問其出入。婁敬說帝都關中,田肯說帝當以親子弟封齊,即各賜五百斤。叔孫通定朝儀,亦賜五百斤。呂后崩,遺詔賜諸侯王各千斤。陳平交huan周勃,用五百斤。文帝即位,以大臣誅諸呂功,賜周勃五千斤,陳平、灌嬰各二千斤,劉章、劉揭各千金。吳王濞反,募能斬漢大將者賜五千斤,列將三千斤,裨將二千斤,二千石一千斤。梁孝王薨,有四十萬斤。武帝賜平陽公主千斤,賜卜式四百斤。衛青擊匈奴,斬首虜萬九千級,軍受賜二十餘萬斤。昌邑王賜故臣君卿千斤。宣帝既立,賜霍光七千斤,廣陵王五千斤,諸王十五人各百斤,賜孔霸二百斤,賜黃霸百斤。元帝賜段會宗、甘延壽、陳湯各百斤。成帝賜王根五百斤。王莽聘史氏女為後,用三萬斤,賜孝單于千斤,順單于五百斤。莽末年,省中黃金,萬斤者為一匱,尚有六十匱,黃門、鉤盾尚方處,處各有數匱(以上見本紀及各本傳)。可見古時黃金之多也。後世黃金日少,金價亦日貴。蓋由中土產金之地已發掘淨盡,而伺佛教入中國後,塑像塗金,大而通都大邑,小而窮鄉闢壤,無不有佛寺,即無不用金塗。以天下計之,無慮幾千萬萬,此最為耗金之蠹。加以風俗侈靡,泥金寫經,貼金作榜,積少成多,日消月耗。故老言,黃金作器,雖變壞而金自在,一至泥金、塗金,則不復還本,此所以日少一日也。

漢代的金有三種等級,據《漢書。食貨志》(卷二四下):“金有三等,黃金為上,白金為中,赤金為下”。這裡講的“白金”,實際上是白銀;“赤金”則是丹陽銅。可見所流通的貨帀並非全用黃金。現代有些學者認為,漢代所謂賜黃金多少斤,實際上所賜者並非黃金,而是銅。這是不對的。至於漢代的黃金純度不一定很高,是有可能的,是因為受當時冶煉技術條件的限制。黃金與銅錢之間,是有一定的折算標準的,《漢書。王莽傳》:“故事,聘皇后,黃金二萬斤,為錢二萬萬”。可知黃金一斤抵錢一萬。所謂賜金多少斤是舉其總數,有些時候是要用白銀和銅錢來折算的。

好了,我們迴歸本題,來說這位用兩萬斤黃金聘娶的皇后張嫣。

張嫣太小了,她對這荒唐絕倫的婚姻所帶給她的一切,更是渾茫無知。大婚那天,宮女們為她貼額簪花,她只是覺得好玩,嘻嘻哈哈地笑個不停。宮女們告訴她:你現在是皇后了,皇后是不能這麼笑的。

她天真地問:“皇后是什麼呀?皇后怎麼笑呀?”

宮女給她做了個託腮頷首,笑不露齒的樣子,張嫣說:“不好!不好!那我就不做皇后了。”嚇得那個宮女趕忙跪下打自己的嘴巴。

於是,皇帝的大婚典禮上,就出現了這樣讓人啼笑皆非的景觀:呆若木雞的皇帝與身材不及他一半的小小皇后,在大賓的指引下無所措手足地茫然交拜,好像在演一折滑稽劇。

可是誰也不敢笑出聲來。

到了合巹之時,小皇后畢竟是個孩子,已經睡著了。

她醒來後,看見惠帝坐在床邊抹眼淚,就爬起來問:“舅舅,你怎麼哭了?”

因為心裡的鬱結,惠帝劉盈從始至終是一直把張嫣當做自己的外甥女看的。

劉盈二十三歲去世前,生有四個兒子,都是與後宮美人生的。張嫣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處女皇后。”

更有意味的是,從打惠帝劉盈開了這個“異代婚”的先河,漢代皇帝不顧輩份防閒結婚的竟不乏後繼。比如漢哀帝曾娶祖母定陶太后的侄女為妻,也就是說他娶的妻子是他的從表姑。漢靈帝娶的是他曾祖父章帝的妃子宋貴人的侄孫女,也差了輩份。

惠帝大婚之後,不久未央宮凌室起了一場大火。接下來,織室又幾乎燒得片瓦無存。凌室,是供養飲食之處;織室則奉宗廟衣服。這兩處大火,讓群臣恐懼,以為天誡,是宗廟祭祀將絕之兆。

自從大婚之後,惠帝劉盈的性格卻悄然發生了變化。

這種變化,首先是由“複道事件”引起。

因為經常要到長樂宮去“東朝,”從未央宮到長樂宮,有一段不小的距離。皇上鑾蹕出入,往往驚天動地,斷阻交通,使民間不便。於是惠帝決定要在未央宮和長樂宮中間建一條高架通道,猶如今天的過街天橋。

太子太傅叔孫通極諫複道不可修。他的理由是:陛下所建復道,正是先皇衣冠出遊的要路,您這差不多是在先皇的頭頂上走路啊,不是等於把自己凌架於先皇之上嗎?如此乃瀆慢祖宗之舉,未免有失孝思。

惠帝當時大驚失色:朕一時失卻檢點,才有這樣的失誤。不過先生所說的,朕確實沒想到,並非有意為之。

叔孫通說:陛下現在知道了修復道是一個錯誤的工程,何不即命停工呢?

惠帝說:朕從繼承大統以來,什麼事也沒做過,偶爾修個小小的複道,就要取消,連這樣的小事都不能做,我心裡彆扭。可在渭北地方,另建原廟,高皇帝衣冠出遊渭北,省得每月到此。況且多建宗廟,也是人子本份。

叔孫通諫阻複道,另有他意,主要是體現了太后的意志。沒想到惠帝態度比往日大有不同。他再次諫阻,惠帝說:高皇帝的陵寢,本在渭北,陵外有園,所有高皇帝留下的衣冠發物,並皆收藏一室,接月取出,出遊一次,不一定非要經過朕所築複道。朕意已決,師傅毋庸多言。

這一下,叔孫通沒話說了。

呂后對這件事也不好說什麼,只能由他去。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年,呂后也主持完成了一項浩大的工程,那就是修築長安城。前面說過,當年蕭何築皇城,只先後修葺改建了長樂宮,建造了未央宮,實際上長安城並沒有城牆。到惠帝三年(公元前19年)才初步有了長安城。惠帝五年(公元前190年),呂后主持國政,春正月,還在農閒期間,徵召長安城600裡內男女14萬5千多人修建長安城牆,一個月後工程結束,長安城規模大具。

據《三輔黃圖》記,漢長安城牆高度為三丈五尺,按照當時的一尺約合現在0。5米計算,三丈五尺大概相當於現在的8。米。下闊一丈五尺,約和現。5米。上闊九尺,約合現。1米。根據當代考古發掘的成果(1956年到1961年間曾對漢長安城遺址進行過勘察發掘),漢長安城基本上保持了正南正北方向,城周長五十華里有餘,相當於漢代的六十裡多。城的形狀,“城南為南鬥形,城北為北斗形,”所以又稱“斗城,”平面略成方形,在南牆和西北角有幾處曲折,使南城牆曲為南鬥形,北城牆出為北斗形,西北角折作北斗七星狀。

城外有灞河、滻河、涇河、渭河、灃水、滈水、潦河、潏水等八條河流,城牆四周有寬三丈(合現在5。6米)、深二丈(合現在4。7米)的護城河環繞,河上有石橋多座。修建長安城也起用了當年修建過阿房宮的能工巧匠,所以才有了富麗壯觀的大都會氣象。

二十七、兒子與情人

這場荒唐的政治婚姻積鬱在劉盈心中的憤懣,終於有了一次比“複道事件”更大的爆發。

某日,劉盈接到一件密奏,闢陽侯審食其廣收賄賂,擾亂朝廷綱紀。在這之前,有關審食其與母后關係的傳聞不斷傳進他的耳朵,劉盈為此事蒙受著不可名狀的羞辱與痛苦。

這一回,惠帝劉盈一反唯唯諾諾的常態,變得果斷而剛毅,他立刻下詔,讓廷尉逮捕審食其下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是劉盈自當皇帝以來惟一一次未經“東朝”而獨立作出的決策。

呂后也未曾料到兒子還有如此強硬的一面,這一下她完全懵了頭。她不敢到惠帝那兒為審食其說情,她知道審食其以受賄罪繫獄不過是個藉口,看來這回兒子是動真格的了。當年秦始皇對他母親趙太后的倖臣呂不韋,也是採取了果斷強硬的處置,甚至一連殺了二十多個來說情的人。沒有一個兒子能夠心甘情願地蒙受這種奇恥大辱。

在兒子與情人之間,呂后陷入了兩難之境。

呂后全然沒了主張。這個時候,她是多麼渴望朝臣中能有人出來為審食其說幾句話啊。可是沒有!朝臣們平時恨透了這個恃寵弄權的審食其,也全都恨不得皇帝立即下詔殺了這個淫臣。審食其一入獄,朝野奔走相告,拍手稱快,哪裡還會有人給他說情呢。

情急之下,呂后想起一個人來。

想起了這個人,就如同掉進枯井裡的人看到了頭頂上的一線光亮,呂后心裡立刻就有了底。

這個人是誰?就是平原君朱建。

朱建,《漢書》卷四三有傳。他是楚人,原來任淮南王英布相。英布造反時,曾拉他同謀,他堅決反對,極力勸諫。英布不聽,用梁甫侯之計走上了反叛之路。劉邦平定了英布之後,知道朱建勸諫英布之事,就重重賞賜了他並且賜其號為平原君。朱建也就從此把家從楚地搬來長安。

朱建為人有口辯之才,“刻廉剛直,行不苟合,義不取容”,所以士大夫都願意與他交往。審食其當然也想同朱建結交。他想結交朱建不是因為朱建有剛直的名聲,而是因為這個人在朝廷中有著權力的“績優股”,連劉邦也敬他三分。可是朱建卻不願意搭理審食其。當時審食其也算是個權臣中的核心人物,因為他與呂后關系曖昧,很受重用,百官公卿無不趨走於他門下,甚至奏事也要首先透過他這道門坎。但朱建不買他的賬,一而再、再而三地回絕審食其造訪的請求,閉門不納。

但功夫不負有心人,審食其最後還是與朱建有了一定的交往。這裡又牽出一個人來,這個人就是陸賈。

陸賈與朱建是老鄉,也是楚人。他與朱建一樣,也是有名的辯士,而且這一方面他的名聲要比朱建大得多。

劉邦起事之初,陸賈以幕僚的身份跟隨劉邦定天下。由於他善於辭令,因此很得劉邦賞識,常派他出使諸侯。他最著名的一次遊說活動是使割據一方的南越王趙佗臣服漢室,兵不血刃,僅憑三寸不爛之舌就讓這個強悍傲慢的趙佗接受了稱臣朝貢的條款。這件事說來話長,歷史上的記載也很詳細,這裡就省些筆墨了。總之從遊說趙佗之後,陸賈的地位就一路攀升,被任命為太中大夫,專事皇帝顧問應答的職責。

成就陸賈辯士之名的另一件事,是他居然成功地遊說皇帝劉邦改變了對儒生的態度。

前邊多次提到,劉邦這人最瞧不起的就是讀書人,連拿儒冠當尿盆兒的事都做得出來。而陸賈卻偏偏在他面前經常引經據典,稱道《詩》、《書》。劉邦終於不耐煩了,破口大罵:“老子馬上打天下,焉用什麼《詩》、《書》!”

陸賈理直氣壯地反駁他:“馬上得天下,還能在馬上治理天下嗎?”

接下來,陸賈給劉邦講了商湯、周文王等賢明君主打天下和治理天下的不同方法。他們正是文武兼施,逆取順守,才成就了長久的帝業。而吳王夫差和春秋時晉國的智伯,卻因窮兵黷武而終致亡國。秦嚴峻刑法,最後統一了六國,“但是如果秦並天下之後,能行仁義,法先聖,以古代聖明的君王為師,那麼陛下您哪裡會有今天呢?”

這一席話讓劉邦心裡一動,雖然他仍舊不高興,但心裡是服膺陸賈的,他讓陸賈把秦朝如何失天下,他自己又如何得天下,以及古時和秦王朝治理國家的經驗教訓寫出來。於是陸賈就根據劉邦的指示,寫出了《新語》十二篇。每寫成一篇上奏,劉邦都擊節讚賞。因為陸賈的《新語》,也讓劉邦認識到了知識的力量和知識分子的價值。

在劉邦集團中,陸賈也算得上是一個有所作為的知識分子。中國的讀書人,從來就是把“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做為道統的。但這只能是讀書人“剃頭挑子一頭熱”的一相情願而已,因為這一樁買賣從來就是只有“買方市場”的。飽讀詩書的陸賈當然知道這一點,因此,他才用這樣非常規的方式,為自已成功地找到了“賣點。”

後來,陸賈在誅平呂氏集團、迎立漢文帝的過程中又再次建立了很大的功業,這是後話,後話我們後面再說。

現在我們要說的是陸賈與闢陽侯審食其的產系。

陸賈這人,雖然與朱建一樣都是有名的辯士,但兩個人的性格卻有很大的不同。朱建“行不苟合”“義不取容”,陸賈卻喜歡奔走於達官顯貴之間。炙手可熱的審食其,也自然成為他為之趨走的物件,一來二去,兩個人就成了朋友。

審食其想交往朱建,吃了多次閉門羹,心裡很不是滋味。有一天,陸賈到他家來,向他賀喜說:“平原君朱建的母親死了。”

審食其很納悶兒:“平原君的母親死了,你向我道什麼喜呢?”

陸賈說:“朱建正為家裡貧窮,沒有能力發喪,到處借貸。在這個時候您如果上門,出錢為他的母親把喪事辦了,他日後定會為您賣命的”。

審食其聽了陸賈的話,就奉了百金喪儀前去朱建府上,別的大臣因為審食其這麼做了,也紛紛效法,前去弔唁上禮,共有五百餘金,朱建很體面地給老孃辦了喪事。從此,他與審食其也就有了交往。

說了那麼多朱建和陸賈,該回到本題了。

呂后在幾近絕望時想到了朱建,她急忙讓人去暗示審食其的家人,去向朱建求救。

沒想到朱建卻一口回絕,說:“這是皇帝欽定的案子,我插不上手”。審食其的家人把這話轉達給審食其,審食其大罵朱建負義。

實際上,朱建暗中的營救行動已悄悄開始了。因為他知道對審食其入獄,滿朝公卿大臣都拍手稱快,自己出來替審食其說情,肯定不會有什麼好的結果。

朱建怎麼去解救審食其呢?他當然不會直接去找惠帝說情。關起門來想了幾天,終於想出了一個絕妙好計。

他需要一個人來打通惠帝的關節,繞路說禪,救出審食其。

這個人就是惠帝的男寵閎籍孺。

惠帝劉盈不但耽於女色,還喜歡男風。閎籍孺只有十**歲,生得眉清目秀而且口齒伶俐,深得惠帝的寵愛。他仗著惠帝的庇護,經常干預政事。惠帝對他,也是言聽計從。

朱建找到閎籍孺,先嚇唬了他一通:“我聽說闢陽侯審食其最近被關進廷尉獄,此事系足下所陷,你知道嗎?”

閎籍孺嚇了一跳說:“哪裡會有此事?我和他無怨無仇,為什麼要進讒他呢?”

朱建說:“不管怎麼說,你受皇帝寵幸這事,天下人沒有不知道的,如今闢陽侯下獄,實際上是因為他受到了太后的寵幸,所以別人都說是你進讒言,想借刀殺人。如果闢陽侯一旦被殺,太后生起氣來,你的命也保不住。你現在不如在皇帝面前為闢陽侯求個情,皇帝放了闢陽侯,太后一定會喜歡你。兩個主子都喜歡你了,你的富貴指數就會成倍地增長。”

閎籍孺非常害怕,就到惠帝面前替審食其求情。惠帝當然不會駁他的面子,於是審食其被放了出來。

審食其出獄之後,才知道這事是朱建幫了大忙,非常震驚,也非常感激朱建。

後來呂氏集團覆滅,審食其因為捲入諸呂的關係太深,本來是該掉腦袋的,但由於陸賈、朱建的努力而得以平安無事。

這個事件的餘波一直沿續到漢孝文帝時代。

漢文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77年),淮南歷王劉長以諸呂餘黨的罪名錐殺了審食其。

劉長為什麼要殺審食其呢?前面曾做過交待,劉長的母親,就是東垣美人趙姬。張敖以“謀反”嫌疑械送長安,趙姬正懷著劉長,託她兄弟去找審食其,審食其虛應故事,終使趙姬生下劉長後自殺。所以劉長一直認為審食其害死了他的母親。他也一直在尋找復仇的機會。諸呂及其黨羽被誅,審食其逃過一劫,劉長是一直耿耿於懷的。

文帝前元三年劉長借到長安朝晉之機,去拜訪審食其,審食其正是落寞的時候,聽說當今皇帝的弟弟劉長登門,受寵若驚,忙整肅衣冠,出門迎接。沒想到劉長懷裡揣著一把大鐵錐,一見面,二話不說,挺身直刺,一錐斃命。劉長的隨從人員還覺得不解氣,上去把審食其的頭割了下來。

孝文帝聽說朱建曾為審食其出謀劃策,派人去逮捕他。朱建聽說逮捕他的人到了,想自殺,他的兒子和門客都勸他:“事情的結局尚不得而知,為什麼要自殺?”

朱建說:“我死了這事就到此為止了,不致於再牽掛到你們”。於是就自剄了。孝文帝聽說朱建自殺,很惋惜地說:“其實我並沒有誅殺朱建的意思啊。”於是就把朱建的兒子拜為中大夫。

這當然也是後話了。

(未完待續)